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65篇
  免费   142篇
  国内免费   64篇
农学   4篇
  1篇
综合类   129篇
水产渔业   330篇
畜牧兽医   7篇
  2024年   7篇
  2023年   43篇
  2022年   56篇
  2021年   93篇
  2020年   127篇
  2019年   115篇
  2018年   21篇
  2017年   9篇
排序方式: 共有47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461.
夏中慧  刘晓军  李家乐 《水产学报》2019,43(12):2449-2458
贝壳基质蛋白指导了珍珠形成过程中碳酸钙的成核、晶体生长和晶型选择等关键过程。为进一步研究珍珠形成的分子机理,本实验使用RACE-PCR技术克隆得到一个新的贝壳基质蛋白基因,并命名为silkmaxin。组织表达分析和原位杂交分析表明,该蛋白于外套膜缘膜部外上表皮组织特异性表达,证明silkmaxin基因所编码的蛋白属于珍珠层基质蛋白。silkmaxin基质蛋白氨基酸序列富含甘氨酸(Gly,33.0%)和丝氨酸(Ser,10.4%),蛋白结构由β-折叠构成,类似丝状蛋白结构。分析珍珠形成早期珍珠囊中该蛋白基因的表达发现,silkmaxin基因在珍珠囊内碳酸钙沉积物从无序到有序的转变过程中起了重要作用。通过RNA干扰实验可知,贝壳基质蛋白是珍珠层文石小片正常生长不可缺少的因子,当silkmaxin基因表达被抑制,文石小片的成核、大小和形状均发生了改变。  相似文献   
462.
为研究不同盐对鳜(Siniperca chuatsi)的毒害作用,在阳离子浓度相等(Na+=210mmol/L)的情况下,对鳜进行NaCl、Na2SO4和NaHCO3急性胁迫。在NaCl和Na2SO4胁迫后0、12、24h和淡水恢复后24h和72h,以及在NaHCO3胁迫后0、0.5h和淡水恢复后2h和4h,取血液和鳃组织,检测血清渗透压、离子浓度和鳃Na+/K+-ATP酶(NKA)、Na+/K+/2Cl-协同转运蛋白(NKCC)、Na+/HCO3-共转运体(SLC4A4)和Cl-/HCO3-离子交换体(SLC26A6)酶活性、免疫相关基因(Ccl20、γ-IFN、Dapk2)表达量。结果表明,在...  相似文献   
463.
张冬冬  范陈伟  姜晓东  成永旭  吴旭干 《水产学报》2023,47(9):099610-099610
为了评估白壳中华绒螯蟹与广泛养殖的绿壳品系成蟹营养品质是否存在差异,本实验通过采集白壳新品系与正常绿壳品系扣蟹在相同池塘中养至性腺发育成熟的商品蟹,测定其可食率、类胡萝卜素含量和营养组成。结果显示,两种色泽中华绒螯蟹组织系数、可食率和肥满度均无显著差异;白壳品系蟹壳湿样和干样亮度值(L*)显著高于绿壳品系,但红度值(a*)显著低于绿壳品系,肝胰腺和卵巢色泽参数无显著差异。白壳品系蟹壳总类胡萝卜素和虾青素含量显著低于绿壳品系,但两品系肝胰腺和卵巢中类胡萝卜素含量和组成均无显著差异。两种品系可食组织部分常规生化组成含量无显著差异,但白壳雌蟹肌肉中C20:4n6比例显著高于绿壳,绿壳雌蟹肝胰腺中18:0、18:2n6和DHA/EPA比例均显著高于白壳品系。两品系肌肉中大部分氨基酸组成和必需氨基酸评分均无显著差异,白壳雌体肌肉中异亮氨酸和酪氨酸含量显著低于绿壳雌体。研究表明,白壳和绿壳品系仅蟹壳的色泽和类胡萝卜素含量方面具有显著差异,其可食率、可食组织的常规生化成分、主要类胡萝卜素含量、脂肪酸组成和氨基酸含量接近,说明白壳品系中华绒螯蟹具有较大的推广潜力。研究结果为中华绒螯蟹白壳品系种质资源评价和进一步选育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464.
为探究阳澄湖水域鱼类群落的营养结构特征, 于 2017 年夏季(7 月)、秋季(10 月)、2018 年春季(4 月)对该水域进行了渔业资源调查, 并利用稳定同位素技术对鱼类群落的碳(δ13C)、氮(δ15N)值特征及其营养结构进行了分析。 研究结果显示, 阳澄湖水域共采集到鱼类 42 种, 隶属于 5 目 10 科 33 属。鱼类的 δ13C、δ15N 和营养级均值分别为 (–24.85±1.77)‰、(15.34±2.19)‰和 3.06±0.64。其中, δ15N 值与营养级均存在极显著的鱼类食性和季节性差异(P< 0.01), 而 δ13C 值在鱼类食性和季节性上未出现显著差异(P>0.05)。阳澄湖鱼类群落的营养结构存在季节差异, 鱼类群落的营养层次(NR)、基础食物来源(CR)、生态位总空间(TA)、群落的整体密度(NND)、聚集均匀程度(SDNND) 和核心生态位空间(SEAc)从 2017 年夏季至秋季再到 2018 年春季, 呈逐渐上升的趋势; 表明 2018 年春季食物源多样性高, 营养冗余程度低。本研究初步构建了阳澄湖鱼类连续营养谱, 丰富了对阳澄湖鱼类群落营养结构方面的研究, 以期为湖泊生态管理和渔业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65.
466.
为了研究不同温度下锯齿新米虾(Neocaridina denticulata)耐受低溶解氧能力及生理响应, 将锯齿新米虾置于不同温度(20 ℃、25 ℃和 30 ℃)下的密闭呼吸瓶中进行急性低氧胁迫, 测定其呼吸速率、窒息点及与抗氧化及呼吸代谢相关的酶活性。结果表明: 锯齿新米虾的耗氧率随温度和水体溶解氧的升高而显著升高; 3 个温度下其窒息点均小于 0.1 mgO2/L。在富氧对照组, 锯齿新米虾的琥珀酸脱氢酶(SDH)、细胞色素 c 氧化酶(COX)与乳酸脱氢酶(LDH) 活性均随水温的升高而增加, 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随温度升高呈现先升后降趋势。在低氧胁迫组中锯齿新米虾 COX 与 LDH 活性随水温的升高而增加, SDH 活性随水温的升高无显著变化, 而 SOD 活性随温度的升高而下降。 相比富氧对照组, 低氧胁迫组中锯齿新米虾 SDH 活性显著降低, 但 LDH 活性显著升高, COX 活性没有显著变化; 相比富氧对照组, 30 ℃下低氧胁迫组中锯齿新米虾 SOD 活性显著降低, 但在 20 ℃和 25 ℃下锯齿新米虾 SOD 活性在富氧对照组和低氧胁迫组间无显著差异。研究表明锯齿新米虾具有很强的耐低氧胁迫能力和快速提升无氧呼吸酶活性并降低有氧呼吸酶活性以适应低氧胁迫的生理机制。  相似文献   
467.
中华绒螯蟹(Eriocheir sinensis)“长荡湖 1 号”(以下简称“长荡湖 1 号”)选育群体包括 A 系和 B 系两个平行选育系, 分别以耐高密度和大规格为选育目标。为评估“长荡湖 1 号”奇数年群体选育第二代(G2)的选育效果和遗传进展, 本研究在室外池塘生态养殖条件下, 进行大眼幼体至扣蟹以及扣蟹至成蟹养殖实验, 实验周期约为 20 个月。 实验期间通过多次生长打样及性腺发育解剖, 结合最终收获时的规格分布, 以未选育群体为对照, 综合评估了两选育品系的生长性能、性腺发育和养殖效果。结果表明: (1) 两选育品系扣蟹及成蟹养殖阶段平均体重均高于对照组, 其中两选育品系扣蟹 7 月和 9—11 月体重均显著大于对照组(P<0.05), 成蟹养殖过程中 10 月“长荡湖 1 号”B 系体重也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 其余月份 3 组成蟹体重无显著差异(P>0.05); (2) 成蟹雌雄个体的生殖蜕壳高峰期分别为 7 月 30 日—9 月 10 日和 8 月 20 日—9 月 30 日, 在此期间对照组的生殖蜕壳率略高于两选育品系。在肝胰腺指数(HSI)方面, 前期(9 月 20 日)对照组雄体 HSI 显著高于两选育品系(P<0.05), 而后期(11 月 10 日)两选育品系雌体 HSI 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 就性腺指数(GSI)而言, 两选育品系的 GSI 和对照组接近, 其中 11 月 10 日“长荡湖 1 号”B 系雌体 GSI 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 (3) 两选育品系在扣蟹及成蟹养殖阶段的最终平均体重和产量均高于对照组, 其中“长荡湖 1 号”B 系最终平均体重略高于“长荡湖 1 号”A 系; 两选育品系在扣蟹及成蟹养殖阶段的饲料系数(FCR)均低于对照组, 其中“长荡湖 1 号”A 系在成蟹养殖阶段的 FCR 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 两选育品系大规格扣蟹(≥15 g)和成蟹(雄蟹≥200 g, 雌蟹≥175 g)百分比例均高于对照组, 而小规格扣蟹(≤9 g)百分比例低于对照组。 综上, 中华绒螯蟹“长荡湖 1 号”A 系具有生长速度快、单位产量高及饲料系数低等特点, 中华绒螯蟹“长荡湖 1 号”B 系具有平均体重大、大规格蟹比例高和生殖蜕壳迟等特点, 两选育品系均具有进一步选育的潜力。  相似文献   
468.
泥蚶(Tegillarca granosa)作为我国常见的滩涂养殖贝类,具有较高的经济价值。以弧菌为代表的条件致病菌一直以来是困扰双壳贝类健康养殖的一大难题。为了探讨泥蚶感染弧菌过程中,c-Jun氨基末端激酶(c-Jun N-terminal kinase,JNK)介导的激活蛋白-1(activating protein-1,AP-1)先天免疫防御通路的作用及机制,本研究采用PCR技术克隆了泥蚶JNK基因(TgJNK)的c DNA序列,并对TgJNK和TgAP-1在弧菌感染下的表达和调控关系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 TgJNK基因c DNA全长2696 bp,开放阅读框1332 bp,编码了443个氨基酸;蛋白多重比较和邻近系统发育树分析表明, TgJNK相对保守,存在一个STKc-JNK结构域,与长牡蛎(Crassostrea gigas)和紫贻贝(Mytilus edulis)的同源相似度较高。q RT-PCR和WB结果表明TgJNK在泥蚶的鳃中表达最高。哈维氏弧菌(Vibrio harveyi)的浸泡感染可显著上调TgJNK的转录水平(P<0.05)和磷酸化水平,并增加TgA...  相似文献   
469.
测定蜕壳周期内中华绒螯蟹(Eriocheir sinensis)幼蟹的鳃和外壳中的钙含量,并结合石蜡切片及电子显微镜技术,观察不同蜕壳时期鳃和外壳的组织结构。钙含量测定结果表明,鳃和外壳中的钙含量均在蜕壳期最低。显微观察结果显示,在蜕壳期,鳃叶末端的内外角质层分离,边缘管的空腔还未完全恢复,到蜕壳后期,边缘管空腔恢复正常形态;超微观察结果显示,在蜕壳期,鳃腔中的内容物较少,染色较浅,线粒体和微绒毛数量较多。蜕壳后期的鳃腔中的内容物增加,染色加深,线粒体和微绒毛数量多;外壳在蜕壳期时最薄,且只有上表皮和外表皮两层结构,到蜕壳后期,内表皮才逐渐形成。综上所述,中华绒螯蟹的钙含量和组织结构与蜕壳过程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470.
为了探究KLHL10基因在三角帆蚌性别分化中的作用,利用RACE (Rapid-amplification of cDNA ends)克隆了其cDNA全长,使用实时荧光定量分析比较其在6个不同组织(性腺、鳃、肝胰腺、斧足、闭壳肌、外套膜)、早期发育阶段(1~8月龄)性腺及12、24、36月龄雌雄性腺中表达水平的差异,运用RNA干扰(RNAi)对其功能进行初步探究。结果显示KLHL10基因cDNA全长为2 361 bp,其中5''非编码区长93 bp,3''非编码区长447 bp,开放阅读框(ORF区)长1 821 bp,编码606个氨基酸;qRT-PCR结果显示KLHL10基因在精巢中高表达;早期发育阶段在6月龄时表达量最高;12、24、36月龄的表达结果显示,KLHL10基因在精巢中的表达量均高于同时期在卵巢中的表达量(P<0.05)。同时,设计KLHL10基因的3条dsRNA干扰链,结果显示RNA干扰能有效减少KLHL10基因在性腺组织的表达量。根据以上结果推测KLHL10基因在三角帆蚌中是雄性相关基因,其可能参与三角帆蚌的性别分化与精巢发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