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篇
林业   1篇
农学   2篇
  1篇
综合类   4篇
水产渔业   5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以温州市洞头区人工养殖羊栖菜和野生羊栖菜为研究样本,详细描述了羊栖菜成熟孢子体有性生殖,假根与侧生枝无性生殖的繁殖生物学特征和生活史流程。详细记录了羊栖菜卵、精子和受精卵的减数分裂和有丝分裂过程,假根、茎(主茎和侧生茎)、叶(气囊)和生殖托(雌托和雄托)等4类器官生长、发育和分化过程,胚、幼孢子体和成熟孢子体形态结构特征。在此基础上对现有羊栖菜繁殖生物学特征及生活史流程进行了补充和修正,增加了羊栖菜侧生枝无性生殖和羊栖菜幼孢子体期有性生殖的相关内容,并重新绘制了羊栖菜生活史流程图。该研究结果将为开展羊栖菜养殖生态学研究,深层次解析羊栖菜生殖节律、种群繁衍与环境关系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2.
以洞头海区养殖的"洞头本地菜"和"浙东1号"2种坛紫菜品系为研究材料,测定其不同收割期叶状体长度、干质量、CNP含量等参数,核算了S值、产量及CNP固定效率等指标。结果显示:随着收割期延长,2种坛紫菜品系的叶状体长度逐渐下降,单条叶状体干质量与S值逐渐增加,产量先升后降,CNP固定效率整体呈上升趋势。一水至四水"洞头本地菜"的单条叶状体长度、干质量均高于"浙东1号",二水至四水"洞头本地菜"的产量、CNP固定效率均高于"浙东1号",2种坛紫菜品系S值之间无明显差异。一水至四水"洞头本地菜"CNP总固定效率分别为900.74 kg/hm~2、110.16 kg/hm~2和14.16 kg/hm~2,"浙东1号"CNP总固定效率分别为683.34 kg/hm~2、84.3 kg/hm~2和10.75 kg/hm~2。上述指标在不同收割期均呈极显著差异(P0.01),在不同品系间均无显著差异(P0.05),研究结果有助于进一步认知坛紫菜养殖的生长性状与生态效益。  相似文献   
3.
为解决羊栖菜养殖生产需要的优良种苗,经过10多年努力,采用有性繁殖方式,进行定向选育,获得羊栖菜"鹿丰1号"。该优质羊栖菜的主要性状是:枝叶粗壮繁茂、气囊产生早、颗粒大、产量高,经过8年的养殖及检验,目标性状表现稳定,附苗总面积达到1912m2,培育出苗59.3hm2,总产量383.746t,平均产量6471kg/hm2。目前,该选育的羊栖菜已在温州地区的洞头县和苍南县以及山东部分海域进行了养殖中试,选育性状表现稳定,养殖产量高,为羊栖菜良种化的实现打下基础。  相似文献   
4.
以羊栖菜(Sargassum fusiforme)幼体为实验材料,设置不同海水盐度(15‰、20‰、29‰、45‰),对羊栖菜幼体进行梯度胁迫处理,探讨不同盐度胁迫对羊栖菜幼体光合作用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盐胁迫条件下,羊栖菜的光合作用会受到明显影响。在盐度20‰条件下,羊栖菜幼体光合作用受到的抑制作用较弱,羊栖菜幼体对低盐度海水有一定的耐受性。海水盐度过低(15‰)时,羊栖菜光合作用受到明显抑制。高盐(45‰)条件下,羊栖菜幼体受到损伤,羊栖菜幼体光合作用和无机碳利用受到显著抑制。短时间(1~12 h)处理,羊栖菜光合作用受到的影响较小,各盐度处理的羊栖菜幼体色素含量、最大相对电子传递速率(rETRmax)、最大光化学量子产量(Fv/Fm)出现先降低后升高的趋势。长时间(240 h)处理,盐度过低(15‰)或过高(45‰)均会抑制羊栖菜幼体的光合作用,其rETRmax、光能利用效率(α)、最大净光合作用速率(Pnmax)、最大光合固碳速率(vmax)均显著...  相似文献   
5.
不同野生种源鼠尾藻生长及固碳速率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了筛选高固碳效率的野生鼠尾藻,指导鼠尾藻人工苗种的繁育及养殖,应对全球气候变化增加渔业碳汇,笔者将来自台州椒江、福建平潭、温州洞头、舟山嵊泗的野生鼠尾藻种苗在洞头近海进行养殖,测定它们的长度及质量,对其生长速率、固碳速率等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温州洞头野生种源鼠尾藻在收获前,单株长度及质量均最大,与其他种源鼠尾藻相比,长度呈极显著差异(P<0.01),生物量呈显著差异(P<0.05);不同种源鼠尾藻S值差异显著(P<0.05),福建平潭野生种源鼠尾藻S值最大;通过标准化转换,温州洞头野生种源鼠尾藻的固碳速率最高达0.86 t C/(hm2·a),可与林业树木固碳相媲美。建议今后在温州洞头开展鼠尾藻养殖,应大力推广本地野生鼠尾藻种质,但应着力开发人工育苗技术,保护野生鼠尾藻资源。  相似文献   
6.
为了解大型海藻养殖对水体溶解无机碳(DIC)含量的影响,明确其在光照、黑暗及光暗交替条件下水体DIC含量的变化过程,将取自温州洞头近海养殖的鼠尾藻、羊栖菜在实验室内进行养殖试验,设置光照、黑暗、光暗交替处理,测定了养殖水体DIC含量,并对DIC变化速率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在光照条件下,鼠尾藻DIC的消耗速率比羊栖菜高(P<0.05)。在黑暗条件下,鼠尾藻DIC释放速率比羊栖菜高(P<0.05)。随着光暗交替周期的延长,鼠尾藻、羊栖菜DIC的消耗速率均是先升后降,鼠尾藻DIC消耗速率比羊栖菜高。近海海藻养殖时随着光暗环境的交替进行,将发生光合作用消耗DIC、暗呼吸释放DIC的转换。总体而言,海藻养殖最终降低了水体DIC含量,能够促进大气CO2向海水转移,而且随养殖大型海藻的收获,形成一个“可移出的碳汇”,大力发展大型海藻养殖具有重要的碳汇生态意义。  相似文献   
7.
王琪  刘彬  相慧 《绿色科技》2019,(8):21-25
指出了海岸线是海洋经济发展的"生命线",浙江省点多线长且类型丰富的海岸线资源对浙江显得尤为重要,海岸线不仅是沿海地区生态环境的重要基础,也是推进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和舟山群岛新区建设的重要依托和保障要素。近年来随着浙江沿海地区经济社会快速发展,海岸线和近岸海域开发强度不断加大,近岸空间资源过度开发、海岸线无序利用现象日益加剧,海岸线资源保护与开发利用的矛盾日渐突出。前期海岸线保护缺少针对性和层次性,未能形成统一有效的差别化管理模式,如何有效管控已成为急需解决的问题。基于浙江省大陆自然海岸线开发利用现状和面临的问题,从大陆自然海岸线分类保护,整治修复,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与生态效益相统一等方面开展了研究,提出了综合管控的对策与建议,以期为浙江省大陆自然海岸线综合管控工作顺利开展和实施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生态环境需水评价指标体系与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期生态环境需水逐渐成为水资源及相关领域的研究热点。通过系统分析生态环境需水与水资源的关系.结合生态环境需水的影响因素建立了1个目标层,4个准则层和20个指标的生态环境需水评价指标体系及其评价方法,进一步丰富了生态环境需水的理论。并以水资源丰富的安吉县为参照对象对浙江省不同方位的6个县市的生态环境需水进行评价。得出桐庐、天台、诸暨3个县市的生态环境需水为优良级别,而永康、瑞安和龙游3个县市则为良好级别,并找出了影响各县市生态环境需水的瓶颈因素。  相似文献   
9.
贝类养殖作为碳汇渔业存在一定疑义,为了更好地解释贝类的碳汇功能并明确其碳源,应用稳定碳同位素技术对3种养殖贝类的碳源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3种养殖贝类的贝壳δ13C值介于-6.9‰~-6.3‰,软体组织δ13C值介于-23.2‰~-21.9‰,贝壳与软体组织δ13C的富集程度表现出负相关关系。3种养殖贝类的贝壳主要碳源为海水中的溶解无机碳(DIC),其次为溶解有机碳(DOC),两者合计贡献率在86%以上。3种贝类软体组织的主要碳源为悬浮物,其次为沉积物,两者合计贡献率在94%以上。贝壳与软体组织在碳源选择上具有极显著的差异性(P0.01)。沉积物即泥沙不是贝壳碳的主要来源,转化成贝壳的碳绝大多数来自于海水的DIC,这使得海水中的DIC浓度下降,从而促进大气中CO2向水体转移,起到了间接固碳的作用,因此贝类养殖具有明显的渔业碳汇功能。  相似文献   
10.
温度和pH对美国红鱼蛋白酶和淀粉酶活力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酶学方法,研究了温度和pH对美国红鱼(Sciaenops ocellatus)胃、肠、肝胰脏和幽门盲囊等4部位的蛋白酶和淀粉酶活力。结果表明:温度和pH对美国红鱼胃、肠、肝胰脏和幽门盲囊等4部位的蛋白酶和淀粉酶活力影响均较显著,蛋白酶最适温度分别为25℃、25℃、30℃和40℃,淀粉酶最适温度分别为25℃、35℃、25℃和25℃;蛋白酶最适pH分别为7.2、6.8、8.0和8.0,淀粉酶最适pH分别为7.2、8.4、7.2和7.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