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篇
  免费   2篇
水产渔业   3篇
  2012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
鱼类下丘脑增食欲素(Orexin)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鱼体内的物质、能量代谢既与摄入食物、环境因素及运动强度有关,也与内分泌调控因子的参与密切相关。Orexin是新近发现的一种能够调节机体摄食和能量代谢的下丘脑神经多肽物质。目前在人类和其他哺乳动物上的研究越来越多,而在海洋鱼类上的研究则比较少见。本文首先综述了鱼类Orexin的基因、结构、组织分布与生理功能等方面的最新研究成果,初步阐明了Orexin在鱼类摄食、营养、生活节律等生理学基础领域中的作用,可为今后鱼类养殖领域开展该项目的应用性研究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2.
使用方差分析、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方法,分析和比较了法国、西班牙、丹麦3个引进亲鱼群体和国内莱州、海阳、日照3个累代繁养大菱鲆亲鱼群体的形态特征。单因子方差分析表明,法国与日照群体形态具有较大差异,日照群体同海阳群体形态趋同,丹麦群体具高体型特征。主成分分析的第一、二、三主成分贡献率分别为47.07%、28.10%、15.45%,三者累积贡献率为90.62%;6个群体整体上形态差异显著,但不存在无交集的隔离。聚类分析表明,莱州群体与海阳群体形态最为接近,二者与法国群体聚为一类;日照耐高温群体与西班牙群体聚为一类。这两类聚为一大类。丹麦群体与另外5个群体形态差异最大。引进群体的形态学多样性总体高于国内累代繁养群体。  相似文献   
3.
本研究分别描述了绿鳍马面鲀人工繁育过程中11个器官的发育特征。口:2~3dph开口后持续生长,在24~28dph出现短时期停滞,建议此时保证小型饵料供给。眼:1dph色素出现,3dph脉络膜形成、瞳孔黑色,4dph巩膜形成,14dph眼眶出现,40dph与成鱼基本一致。第一背鳍棘:3dph原基出现,7~8dph鳍棘初成,10dph凸出体外,14dph基本形成,60dph与成鱼基本一致。腰带骨与腹鳍棘:5dph腰带骨出现,60dph腰带骨与成鱼一致,5~7dph腹鳍棘生长迅速,10dph逐渐萎缩,至30dph全部脱落。胸鳍:15dph胸鳍膜加厚,鳍条形成,30dph基本发育完善。背、臀鳍:14dph出现支鳍骨和鳍条,24dph鳍条基本发育完全,60dph与成鱼基本一致。尾鳍:0~14dph尾椎平直,16dph尾尖下方出现鳍条原基,16~24dph尾尖上曲,鳍条完善并分节,50dph尾鳍圆形。皮肤:8dph表皮加厚,头部首先出现致密表皮,40dph全身被鳞;120dph成为柔韧结实的革状表皮。内脏团:2dph卵黄囊吸收完毕,肛门形成,出现第一个肠袢;3dph油球消失,仔鱼摄食;8~12dph肝、肾和鳔的原基出现,16dph肾脏、肝脏和鳔形成,18dph脾脏形成。连续测定了总高、肛门前长、水平眼径和下颌侧长的生长并绘制了生长曲线。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