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51篇
  免费   8篇
  国内免费   9篇
林业   43篇
农学   36篇
基础科学   4篇
  73篇
综合类   796篇
农作物   37篇
水产渔业   19篇
畜牧兽医   43篇
园艺   9篇
植物保护   8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9篇
  2021年   8篇
  2020年   21篇
  2019年   13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13篇
  2016年   14篇
  2015年   22篇
  2014年   24篇
  2013年   61篇
  2012年   101篇
  2011年   119篇
  2010年   81篇
  2009年   110篇
  2008年   110篇
  2007年   108篇
  2006年   81篇
  2005年   51篇
  2004年   37篇
  2003年   44篇
  2002年   23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5篇
  199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6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酶联免疫吸附技术作为先进的免疫化学检测技术正越来越广泛地应用于饲料安全检测。本文简要介绍了酶联免疫吸附法的原理在饲料安全检测中的运用及其试验的条件要求。  相似文献   
2.
一般地,随着经济发展水平的不断提高,经济要素的利用方式会不断优化,利用效率会不断提高。基于此,本文分析了当前山东省的土地整理的现状、主要问题以及相关对策。  相似文献   
3.
新形势下如何做好高校办公室工作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高校办公室是为领导决策和实施决策服务的综合部门,是领导的参谋和助手,也是承上启下、联系左右、沟通内外的桥梁和枢纽,是学校对内对外的窗口,它在高校整个工作中,具有特殊的地位和作用。  相似文献   
4.
内阁作为文官集团当之无愧的首领,在明史上的地位和作用也是不言而喻的。而内阁权力地位尤以嘉隆万时期最为突出。嘉隆万时期是内阁高度发展的典型时期。内阁之所以在嘉隆万时期有突出的发展,是有特殊的历史条件所决定的。伴随着内阁地位的突出,内阁首辅独尊地位越来越显赫。内阁权压六部,内阁之中首辅地位高于次辅,次辅又高于群辅,首辅次辅将群辅视为自己的僚属,使得阁臣之间相互倾轧之风越来越强烈。  相似文献   
5.
两汉之际是《周礼》学的奠基和发轫时期。刘歆是《周礼》学的奠基人和开拓者。约略说来刘歆对《周礼》学发展所做的贡献,主要有如下三端:首先,刘歆在与其父刘向受诏校理秘府图书时,不仅将《周官》(《周礼》)这部几乎不为世人所知的典籍著录于《七略》之中,而且还“独识”《周礼》的价值,顶住各方面的压力,不遗余力地向学术界推介这部在秘府之中新发现的典籍。其次,《周礼》一书于王莽当政时被立于学官、设博士主要应归功于刘歆的推动。复次,刘歆不仅研治《周礼》,撰著《周官传》四篇,而且还广收门徒,传授《周礼》之学。两汉之际著名经学家杜子春、郑兴、贾徽、郑众、贾逵及卫宏等人都曾直接或间接地师从刘歆学习过《周礼》。他们或是刘歆的弟子,或是刘歆的再传弟子,都出于刘歆的《周礼》学传承谱系。他们在《周礼》研究领域都做出了重要贡献,从而使《周礼》学逐步发扬光大。  相似文献   
6.
中国传统社会是宗法制社会,在这种宗法伦理背景下的中国传统婚姻有其特殊的观念和价值选择。其中,重视生育而轻视个人情爱便是中国传统婚姻的典型特征之一。这种婚姻价值选择使得传宗接代成为古代婚姻的第一要求,同时也给古代传统社会的女性造成了巨大的压力和伤害,但另一方面也培养了中国人对家庭、子女的责任感。  相似文献   
7.
行政领导是行政管理的关键环节,在行政管理的整体过程中居于主导地位。不断强化行政领导的合法性基础,对于领导权力的合法行使和领导工作的顺利开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8.
9.
当霍克海默与阿多诺等人针对文化工业与工具理性对人的钳制做出激烈的批评时,本雅明却表现出了一种暧昧的态度,对于现代工业与技术催生出的大众文化和消费文明,他表现出一种既迷恋又批判的态度,一方面是对于新技术带来艺术景观和消费的繁荣的赞赏,另一方面又执着于古典的艺术形态,批判机械复制时代的艺术作品的"灵光"黯淡。本雅明将对艺术的分析纳入整个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辨证运动中,有人说他是"第一个真正地从生产角度而不是创造角度思考艺术的西方理论家"[1]。  相似文献   
10.
纵观中国古代历史,明代文臣在气节方面是其他任何朝代所不能匹敌的.形成他们这一性格特质有很多原因,其中科举制是不容忽视的一个方面,本文仅就科举制影响明代文臣气节的四个特点:入仕必由科举、科举必由学校、程朱理学在科举考试中占据主导以及八股取士的行文模式进行论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