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篇
  免费   2篇
水产渔业   5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为认识养殖半滑舌鳎无眼侧黑化的细胞学特性,利用显微观察方法研究了其皮肤黑色素细胞、黄色素细胞和虹彩细胞的形态特征,比较了3种色素细胞在有眼侧皮肤、无眼侧正常和黑化皮肤中的数量分布特征.为进一步揭示无眼侧黑化的分子机制,克隆了半滑舌鳎POMC基因的cDNA序列.结果显示,黑色素细胞较大,含黑色和棕色的色素颗粒,有树突状分枝不明显和延伸成放射状两种形态;黄色素细胞较小,含黄色素颗粒;虹彩细胞最小,含鸟粪素颗粒.半滑舌鳎 POMC基因的cDNA序列长910 bp,包括一个114 bp的5'非翻译区和一个154 bp的3'非翻译区,开放阅读框长度为642 bp,共编码213个氨基酸,包含ACTH、α-MSH、β-MSH、γ-LPH、β-内啡肽5个多肽序列,但缺失γ-MSH和大部分连接区.半滑舌鳎POMC基因的氨基酸序列与其他鱼类的同源性为30%-64%.定量PCR分析显示,POMC mRNA主要在垂体中表达,其次是脑、性腺和无眼侧黑化皮肤.正常与黑化皮肤中的差异表达结果显示,无眼侧黑化皮肤中POMC mRNA表达量最高,并与有眼侧皮肤和无眼侧正常皮肤中的POMC mRNA表达量差异显著,揭示了POMC的表达与无眼侧黑化性状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2.
大西洋牙鲆繁殖生物学及繁育技术研究进展   总被引:17,自引:2,他引:15  
总结研究了国外有关大西洋牙鲆繁殖生物学方面的研究成果,结合作者对鲆鲽鱼类的研究,从大西洋牙鲆繁殖习性、性腺发育指数、繁殖力、卵仔鱼发育和变态等几个方面综述了大西洋牙鲆的繁殖生物学特性。提出了亲鱼选择、促熟培育、受精孵化和鱼苗培养的有关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3.
为防治河鲀车轮虫病,分别设置0、2.5、5.0、7.5、10.0、12.5、15.0、17.5、20.0、25.0、30.0、35.0和40.0共13个盐度梯度,对暗纹东方鲀进行了浸浴实验。结果显示,盐度为15以下,对暗纹东方鲀的存活没有影响;盐度为0、2.5、5.0时,4 d内车轮虫的数量没有减少反而有增加趋势;盐度7.5作用4 d,盐度10.0作用3.5 d,盐度12.5作用3 d,杀虫率可达95%以上;盐度15.0作用32 h,盐度17.5作用24 h,盐度20.0作用10 h,盐度25.0作用4 h,盐度30.0作用1.5 h,盐度35.0作用1 h,盐度40.0作用0.5 h,对车轮虫的杀虫率均可达100%。应用SPSS软件,对杀虫盐度和时间进行拟合曲线方程分析,其数学模型为对数曲线方程y=34.19-5.55lnx。另外,车轮虫在暗纹东方鲀体表的复活试验显示,用提高盐度的方法杀灭暗纹东方鲀体表车轮虫后,再恢复到正常养殖盐度5.0的情况下,暗纹东方鲀的体表车轮虫病不再复发,说明盐度7.5以上能治疗暗纹东方鲀的车轮虫病。结合提高盐度治疗暗纹东方鲀车轮虫病的生产性试验结果,建议以盐度为7.5–15.0作为治疗暗纹东方鲀体表车轮虫的适宜盐度。  相似文献   
4.
为认识养殖半滑舌鳎无眼侧黑化的细胞学特性,利用显微观察方法研究了其皮肤黑色素细胞、黄色素细胞和虹彩细胞的形态特征,比较了3种色素细胞在有眼侧皮肤、无眼侧正常和黑化皮肤中的数量分布特征。为进一步揭示无眼侧黑化的分子机制,克隆了半滑舌鳎POMC基因的cDNA序列。结果显示,黑色素细胞较大,含黑色和棕色的色素颗粒,有树突状分枝不明显和延伸成放射状两种形态;黄色素细胞较小,含黄色素颗粒;虹彩细胞最小,含鸟粪素颗粒。半滑舌鳎POMC基因的cDNA序列长910 bp,包括一个114 bp的5?非翻译区和一个154 bp的3?非翻译区,开放阅读框长度为642 bp,共编码213个氨基酸,包含ACTH、α-MSH、β-MSH、γ-LPH、β-内啡肽5个多肽序列,但缺失γ-MSH和大部分连接区。半滑舌鳎POMC基因的氨基酸序列与其他鱼类的同源性为30%?64%。定量PCR分析显示,POMC mRNA主要在垂体中表达,其次是脑、性腺和无眼侧黑化皮肤。正常与黑化皮肤中的差异表达结果显示,无眼侧黑化皮肤中POMC mRNA表达量最高,并与有眼侧皮肤和无眼侧正常皮肤中的POMC mRNA表达量差异显著,揭示了POMC的表达与无眼侧黑化性状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5.
6-甲氨基嘌呤诱导栉孔扇贝三倍体的细胞学机理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1  
以60mg/L的6-甲氨基嘌呤(简称6-DMAP)诱发栉孔扇贝三倍体时,在荧光显微镜下观察受精卵的染色体行为以及核相组成,对照三倍体率和孵化率,探讨了不同减数分裂期6-DMAP处理对染色体倍数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处理5 ̄15min可见3种类型图像,第1种图像可见第一极体和一个雌性原核及雄性原核;第2种图像可见第一极体和两雌性原核及一个雄性原核;第3种图像可见两个雌性原核和一个雄性原枋,随着处理时间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