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篇
  免费   4篇
综合类   3篇
水产渔业   4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应用浮游植物生物完整性指数评价长江上游河流健康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2013年11月-2014年6月对长江上游宜宾至江津段五个断面的浮游植物进行了四次调查,共鉴定出浮游植物6门38属95种。对13个备选指标进行分布范围、判别能力及Pearson相关性分析,构建了适合长江上游的浮游植物生物完整性指数(P-IBI)指标体系,即香农多样性指数、Margalef丰富度指数、Pielou均匀度指数、浮游植物密度、硅藻密度百分比等参数指标。采用3分制法、4分制法和比值法分别对生物指标计分,评价结果显示:高庄桥、羊石处于"健康"状态;白沙处于"亚健康"状态;而江安、德感处于"亚健康"向"一般"过渡状态。综合来看,三种评价方法所反映各样点的健康状况基本一致,只是4分制法和比值法在划分评价等级上更细致,评价结果更精确。Pearson相关性分析显示:TN、pH与P-IBI值呈显著负相关(P0.05)。  相似文献   
2.
2006-2010年夏季青海湖浮游植物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6-2010年夏季对青海湖14个采样点浮游植物的种类组成和生物量进行了调查.共发现浮游植物5门29属34种,其中硅藻门14属18种,蓝藻门4属4种,绿藻门8属8种,裸藻门2属2种,甲藻门1属1种.硅藻门是种类组成上最重要的类群.斯潘塞布纹藻Gyrosigma spenceri、尖布纹藻G.acuminatum、梅...  相似文献   
3.
2011年10月至2012年10月在长江四川合江江段采集中华沙鳅样本,对其食性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 中华沙鳅属于底栖肉食性鱼类,主要摄食甲壳类、昆虫幼虫以及原生动物等.随着中华沙鳅个体的生长,食物中甲 壳类、毛翅目昆虫、双翅目昆虫、鞘翅目昆虫均保持较高的出现率;蜻蜓目的出现率逐渐增长;藻类、原生动物、高 等植物碎屑率逐渐减少.不同性别的中华沙鳅主要食物类群相同,但雄性较雌性食物组成中昆虫类出现次数百分 比高.春季摄食强度和摄食率最高,夏季的摄食率最低,秋季的摄食强度最低.2~4龄群体的摄食强度和摄食率随 年龄的增大而增加.性腺处于Ⅱ,Ⅲ期时,摄食强度和摄食率较高,性腺处于Ⅳ,Ⅴ时,摄食强度和摄食率降低.  相似文献   
4.
采用常规的生化分析方法测定了90尾中华沙鳅((Botiasuperciliaris)肌肉的主要营养成分,并对其营养价 值进行综合评价.结果显示:中华沙鳅含肉率平均为51.75%.肌肉中水分、粗蛋白、粗脂肪和灰分百分比分别为 78.14%,18.24%,1.92%,1.38%(质量分数,鲜样);肌肉中含有18种氨基酸,总量为74.60%(质量分数,干样), 其中8种人体必需氨基酸总量是28.88%,占氨基酸总量的38.74%,必需氨基酸的构成比例符合FAO/WHO 标 准;必需氨基酸指数(EAAI)为60.36,4种鲜味氨基酸总质量分数为29.89%(干样).肌肉中主要含有14种脂肪 酸,单不饱和脂肪酸(MUFA)的百分比为30.95%,多不饱和脂肪酸(PUFA)百分比为41.76%,其中EPA和DHA 的总量20.97%.中华沙鳅有较高的食用价值和保健作用.  相似文献   
5.
长江上游江津段河岸带对陆源氮磷的拦截作用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2013年1月至2014年1月对长江上游江津段德感坝河岸带进行了1年调查,结果表明,该河岸带能有效拦截来自陆地的氮、磷物质,其中对总氮的拦截率为45.05%,土壤拦截量占87.99%,植被拦截量占12.01%;对总磷的拦截率为20.27%,土壤拦截量占98.40%,植被拦截量占1.60%;不同样带土壤对氮磷的拦截作用有统计学意义.岸坡区样带砂壤土质比近水区样带砂土土质更能有效地富集氮磷元素.  相似文献   
6.
本研究从理化环境、生物群落结构和生态系统功能3个层面,运用模糊综合评价法构建了人工鱼礁区生态系统健康评价模型。基于2013~2015年山东长岛挡浪岛人工鱼礁区5个航次调查结果,对挡浪岛人工鱼礁区、辐射区和对照区的生态系统开展健康评价。结果显示,人工鱼礁区及辐射区的生态系统为健康状态,对照区为亚健康状态。三者的生态健康指数为鱼礁区(0.783)>辐射区(0.646)>对照区(0.594)。与未投礁时相比,鱼礁区和辐射区的生态系统均脱离了亚健康状态且逐步提升,但对照区仍处于亚健康状态且发展不稳定。健康评价研究表明,挡浪岛人工鱼礁区生态系统比对照区更稳定,并带动辐射区提高了系统健康水平,表明挡浪岛人工鱼礁建设在生态环境修复和海洋渔业资源养护方面已取得一定效果。  相似文献   
7.
根据2011~2012年在长江上游合江段采集到的273尾中华沙鳅(Botia superciliaris)样本,研究了其年龄与生长特征。结果表明:星耳石是鉴定中华沙鳅年龄的良好材料;所采集的中华沙鳅由1~5龄共5个年龄组组成,2~3龄占78.4%;体长与耳石半径呈直线相关,表达式为L=14.458R+0.434 4(R2=0.952 9,n=167);体重与体长呈幂函数关系,表达式为W=0.033 8L2.521 5(R2=0.803 4,n=273);生长规律用Von Bertalanffy方程表示,分别为Lt=16.71[1-e-0.1194(t+1.6209)],Wt=59.07[1-e-0.1194(t+1.6209)]2.5215;生长拐点年龄为6.12龄,此时体长为11.02 cm,体重为16.54 g。根据本研究,长江上游中华沙鳅处于不合理的开发状态,应控制捕捞,加强资源保护。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