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篇
  免费   22篇
  国内免费   8篇
农学   2篇
  2篇
综合类   6篇
农作物   3篇
水产渔业   36篇
畜牧兽医   2篇
园艺   1篇
植物保护   1篇
  2024年   2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3篇
  200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蒙脱石的药用机理及毒理性实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蒙脱石(montmorillonite)是天然硅铝酸盐,是由硅、铝及少量铁、镁、钙组成层纹状结构,对消化道黏膜有很强的覆盖能力,能保护黏膜,吸附各种病毒、细菌及其毒素。可用于治疗食管炎、胃炎和消化性溃疡,尤其对各种原因所致的腹泻有较好疗效。  相似文献   
2.
优质高产玉米新品种——登海11号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登海11号(原名DH9313)玉米新品种是山东省莱州市农科院1995年以DH65232为母本,DH40为父本杂交育成的中晚熟、中高秆、大穗型玉米杂交种。  相似文献   
3.
2004年夏玉米超高产栽培研究简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增产潜力较大的玉米单交种金海5号为材料,采用“宽幅带播、调角定向留苗”的种植方式,并加强管理,采取合理的肥水运筹等,取得了源与库在高水平上的协调,提高了生产与转化效率,为植株的健壮生长发育提供了保障,使经济产量达到17201.1kg/hm2,这对于山东省乃至全国的夏玉米生产及超高产研究都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人工育苗中对受精卵进行消毒,可以很大程度上预防各种病原对受精卵的危害,防止病原体的垂直传播。但是,用化学药物消毒,总会对鱼的受精卵产生一定程度的毒害作用。因此,人工育苗中进行受精卵消毒处理时必须控制药物种类、药物浓度及消毒时间。本研究在(27.0±0.5)℃条件下,使用药物浸泡的方法,研究了4种常用水产消毒药物对珍珠龙胆石斑鱼受精卵[棕点石斑鱼(♀)×鞍带石斑鱼(♂)]孵化效果的影响。聚维酮碘、甲醛和二氧化氯的处理时间均为10 min,臭氧处理分1 min、2 min和3 min共3个梯度。使用SPSS 17.0软件对试验数据进行方差分析,结果表明,其受精卵的孵化率和畸形率与药物的浓度、处理时间呈负相关。甲醛和二氧化氯处理组与对照组的孵化率、畸形率差异显著;聚维酮碘处理组中25 mg/L、50 mg/L与75 mg/L各处理与对照组无差异,100 mg/L处理出现显著差异;臭氧处理组,0.3 mg/L处理中的各时间梯度间的孵化率和畸形率与对照组差异性不显著,0.5 mg/L、0.7 mg/L及1.0 mg/L处理中各时间梯度间差异极显著,0.5 mg/L处理2 min时,孵化率已极低,仅为4.14%,畸形率为50.00%。试验结果证明,在珍珠龙胆石斑鱼苗种生产中,其受精卵的适宜消毒药物、浓度范围及处理时间分别为:聚维酮碘20–70 mg/L处理10 min,臭氧0.3–0.5 mg/L处理1 min;二氧化氯、甲醛对受精卵刺激显著,而且对环境及人体有毒副作用,建议在生产中尽量不要使用。  相似文献   
5.
温度变化对七带石斑鱼早期发育及开口摄食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观察比较了9个温度梯度(13、15、17、19、21、23、25、27、29℃)对七带石斑鱼(Epinephelus septemfasciatus)受精卵孵化时间、孵化率和畸形率的影响。用在(21±0.5)℃条件下孵出的健康仔鱼进行耐饥饿和摄食实验,实验温度处理设两种方式:一、处理温度始终保持不变;二、将温度在处理48 h后统一调节至21℃。实验期间,每天统计仔鱼死亡数,测定不投饵条件下的存活指数(SAI),并观察仔鱼投饵后的开口摄食情况及其形态发育状况。结果表明:1)受精卵孵化的最适温度范围为17~23℃,当温度低于13℃或高于27℃时,受精卵不能孵化。21℃时,受精卵孵化率最高,为(93.67±1.52)%;而畸形率最低,为(1.06±1.06)%。当温度低于或高于21℃时其孵化率降低,而畸形率升高;2)在13~28℃范围内,初孵仔鱼的SAI值随着温度的上升先升高后逐渐降低,21℃时的SAI值最高,为(20.26±0.44)%。各组温度保持不变时,13℃和27℃的SAI值分别为(2.18±0.01)%、(8.47±0.28)%;调整一致后分别为(6.90±0.44)%、(13.30±0.31)%。温度调节组与不调节组相比,其SAI值明显提高。温度调节后,每个梯度组的畸形率也出现了不同程度的降低;3)不同温度处理的仔鱼开口摄食存在差异。21℃时,仔鱼的初始摄食率和饱食率分别可达80.0%和40.0%。随着温度偏离21℃,摄食率和饱食率均逐渐降低。温度调节恢复组的仔鱼摄食情况改善明显,其中17℃不变和恢复组对比变化最为明显:当保持17℃不变时仔鱼的摄食率和饱食率分别为20.0%、13.3%,而处理48 h后恢复到21℃后,两者分别提高到66.7%和33.3%,分别提高了2.3和1.5倍。  相似文献   
6.
本研究阐述了棕点石斑鱼(♀)×鞍带石斑鱼(♂)杂交子代(简称珍珠龙胆石斑鱼)的胚胎发育和仔稚幼鱼形态发育的特征及其养殖过程中的一些难点、要点,以期为今后苗种的规模化培育生产提供参考依据。通过对珍珠龙胆石斑鱼各个发育期连续取样,系统观察并记录各发育期的形态变化及生长特征。结果表明,1)在水温27-28℃条件下,历时25 h 25 min孵化出膜,整个发育过程划分为卵裂期、囊胚期、原肠胚期、神经胚期和器官形成期。2)在水温(27.0±0.5)℃、盐度30、p H 8的培育条件下,根据卵黄囊、第二背鳍棘和腹鳍棘的生长与伸缩及鳞片、体色的变化将胚后发育分为仔鱼、稚鱼、幼鱼3个时期。仔鱼期根据卵黄囊的有无分为前期仔鱼和后期仔鱼。初孵至孵化后4 d为前期仔鱼;孵化后5 d,仔鱼卵黄囊完全消失,成为后期仔鱼;孵化后32 d,50%的仔鱼进入稚鱼期;孵化后46 d,50%的稚鱼完成变态,成为幼鱼。初孵仔鱼的全长平均为(1.65±0.11)mm,发育至70 d时,幼鱼平均全长已达(75.47±0.19)mm。跟踪观察的结果发现,珍珠龙胆石斑鱼作为杂交子代,从受精到发育的各阶段均能健康正常地生长发育,且生长快速、抗病力强,具有"虎斑头、龙胆尾"的外型,具有明显的杂交优势。  相似文献   
7.
为研究豹纹鳃棘鲈色素变化过程以及添加剂对其产生的影响,本研究在室内工厂化养殖条件下,对豹纹鳃棘鲈的早期色素积累、转变过程进行描述,并采用螺旋藻粉和虾青素两种添加剂对其仔、稚、幼鱼的生长及体色变化的影响进行观察。结果显示,从2 d仔鱼开始,眼点色素增多,并由透明转为黑色,摄食明显;3 d仔鱼其背部鳍褶上的树枝状黑色素扩大,脊椎下方出现1列黑色素细胞丛;22 d的鱼体脊椎上方出现1排黑色素斑点,下方黑色素斑点数量减少,此时口、各鳍基部及沿脊椎两侧黄色素增加;28 d的稚鱼体表黄色素与红色素进一步增多,各鳍沿鳍条均有红色素斑点分布,鱼体呈橘红色,颜色鲜艳;30–33 d的幼鱼体表两侧布满黑色与橘红色斑点,脊椎下方斑点消失,仅在尾椎下方存有1块黑色素斑点。增色剂实验结果显示,实验15 d时,螺旋藻粉组与虾青素组全长、体重差异不显著,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各实验组内梯度之间差异不显著(P0.05)。30 d时,3%和6%螺旋藻粉组较对照组的体重值高,但差异不显著(P0.05),9%螺旋藻粉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虾青素组均高于对照组,除与0.6%组差异不显著(P0.05)外,其他组均差异显著(P0.05)。0.1%实验组体重高于对照组和螺旋藻粉组,并高于组内其他梯度组。经过15 d添加虾青素的幼鱼体色红色素有明显增加,与对照组差异显著;30 d时,螺旋藻组没有达到增色效果。结果表明,螺旋藻粉对幼鱼生长初期有促进作用,随着添加浓度与养殖时间的增加其效果不明显,出现负效应;添加浓度为0.1%的虾青素可使全长、体重增长率最高并具有明显增色效果。  相似文献   
8.
探索了在鱼类大小规格不同情况下制备鱼类染色体的最佳策略和方法,并对棕点石斑鱼(Epinephelus fuscoguttatus♀)×鞍带石斑鱼(Epinephelus lanceolatus♂)杂交子代(俗称珍珠龙胆)的染色体核型进行研究.本研究根据预实验的结果,对所选取的珍珠龙胆幼鱼,采用小鱼游泳法进行前处理,取其鳍条并以冷、热两种不同的滴片方法制备染色体,观察染色体形态并对其染色体核型进行分析.结果显示,选用的染色体制备方法能获得图像清晰、形态良好的细胞分裂相;不同的滴片处理方法细胞分裂指数存在一定差异,即热滴片法的有丝分裂指数为2.58%,明显高于冷滴片法的有丝分裂指数(0.83%),此外,热滴片法所获得的染色体的质量也明显优于冷滴片法.珍珠龙胆石斑鱼二倍体染色体数为48,22对染色体为端部着丝粒染色体,2对染色体为亚端部着丝粒染色体,其染色体臂数(NF)为52,核型公式为2n=48,4st+44t.珍珠龙胆与父本鞍带石斑鱼的染色体数目、核型基本一致,而与母本棕点石斑鱼的核型存在很大差异.研究表明,珍珠龙胆的2n数与其亲本相同,其核型特点符合典型的高位类群鱼类核型特征.在对珍珠龙胆与其亲本的核型进行比较的同时,对已报道的25种石斑鱼进行了核型的比较和综合分析,为石斑鱼的种质鉴定、遗传资源保护利用、育种提供基础资料和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9.
通过1957-2004年近50年对全国玉米自交系衍生系的种质变化材料进行广泛的收集、积累与整理研究,笔者将武105和原武02类群划分为玉米系谱十大种群之第二类。武105为优良自交系品种,在顶交种、双交种、三交种、早熟单交种方面得到了广泛利用,并进一步育成了陕单一号、黄白一号、陕单七号等,后又衍生了武109、天4等优良改良系,组配成了陕单号、户单号主要推广骨干杂交种; 山东农业科学院通过辐射处理育成原武02后,进而衍生改良了原齐号、鲁原133、鲁原92等后续系,形成了新的衍生分枝,也得到了广泛的利用;后续又衍生成新的改良系,在江苏省苏玉系列品种中占有很大比重;另在吉林通化、福建一脉相承,得到应用。武105种质西种东移,南延北扩,丰富了我国玉米种质基因库。  相似文献   
10.
莱州湾地下微咸水补充灌溉冬小麦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在海水入侵较严重的山东省莱州市沿岸内陆,于2008年10月-2009年6月进行了海水入侵区微咸水补充灌溉冬小麦的田间试验。结果表明:在冬小麦返青后期,采用2.0-2.9 g/L和3.1-4.4 g/L微咸水与咸水,适时、适量地进行补充灌溉,其产量比不灌溉种植的小麦增产显著。在灌水量相同的情况下,分2次灌溉较1次灌溉更有益于小麦生长。在灌水量相同的情况下,不同矿化度水灌溉对小麦生长影响也不一样,3.1-4.4 g/L灌溉水较2.0-2.9 g/L灌溉水更利于小麦生长。微咸水补充灌溉后,耕层土壤盐分累积比对照(不灌溉)增加显著,在灌水量一致的情况下,分2次灌溉土壤盐分积累最大量显著低于一次性灌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