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篇
综合类   1篇
农作物   3篇
水产渔业   2篇
畜牧兽医   6篇
植物保护   1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2篇
  2004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研究日粮中添加不同油脂对生长育肥猪肉品质、感官指标、肌肉脂肪酸含量及纤维结构的影响,试验选择健康、体重接近的皮特兰×长白阉割公猪及母猪各20头,随机分成2组,每组4个重复,每个重复5头。采用大麦、小麦、玉米及豆粕型基础日粮,亚麻油组:在95%基础日粮中添加5%亚麻油,橄榄油组:在95%基础日粮中添加5%橄榄油,试验共进行80 d。结果显示:不同猪只性别间瘦肉率,背膘厚度和肌肉面积存在显著差异(P0.05),其中阉割公猪背膘厚度、肌间脂肪均高于饲喂同种日粮的母猪,而瘦肉率低于母猪;亚麻油组肌肉中维生素E含量显著低于橄榄油组(P0.05)。不同油脂日粮对各感官指标的影响不显著(P0.05)。亚麻油组肌肉脂肪中亚麻酸的含量显著高于橄榄油组(P0.05);亚麻油组显著增加了C18:3脂肪酸,二十碳五烯酸和二十二碳五烯酸的含量(P0.05);橄榄油和亚麻油组中母猪红肌纤维、肌间纤维、白肌纤维均显著高于阉割公猪(P0.05),橄榄油组各纤维直径较亚麻油组有所提高。不同油脂日粮及猪只性别对肌纤维含量均无显著影响(P0.05)。结果表明:日粮添加5%亚麻油提高肌肉n-3脂肪酸的含量或亚麻酸含量。母猪红肌纤维、肌间纤维和白肌纤维的直径高于去势公猪。日粮添加橄榄油可以提高去势公猪肌肉红肌纤维、肌间纤维和白肌纤维的直径和数量。  相似文献   
2.
选用中华硬蜱105kD柱层析纯化抗原对新西兰兔进行免疫接种,再用二棘血蜱进行叮咬,并与单纯二棘血蜱叮咬组和佐剂对照组进行对比,以探讨不同种属硬蜱之间的交叉免疫抗性。结果显示:单纯二棘血蜱叮咬组吸血量为181 3±44 3mg,而二棘血蜱叮咬由中华硬蜱105kD纯化抗原免疫接种组和佐剂对照组新西兰兔后其吸血量分别为102 1±25 3mg和168 5±40 9mg,纯化抗原免疫接种组较单纯二棘血蜱叮咬组和佐剂对照组吸血量分别下降43 7%和39 4%(P<0 01)。同时,纯化抗原免疫接种组也较单纯二棘血蜱叮咬组和佐剂对照组产卵量有显著下降。该研究结果表明中华硬蜱和二棘血蜱之间存在着交叉免疫反应。  相似文献   
3.
邹菊  刘志刚 《大豆科学》2011,30(5):723-726
利用大豆主要过敏原Gly m Bd 30K蛋白抗原表位蛋白为免疫原免疫BALB/c小鼠,取免疫小鼠脾细胞与小鼠骨髓瘤NS-1细胞融合.采用半固体培养基法和有限稀释法相结合的方法快速筛选获得稳定分泌的特异性杂交瘤细胞,用杂交瘤细胞株诱生小鼠腹水,应用蛋白A亲和层析法进行抗体纯化.采用Ig类与亚类鉴定试剂盒鉴定该单克隆抗体...  相似文献   
4.
为克隆黑、白芝麻主要过敏原油质蛋白Oleosins的基因并在原核细胞中对其进行表达,本研究分别提取黑、白芝麻的总RNA,逆转录合成cDNA,根据序列设计简并引物,扩增芝麻主要过敏原油质蛋白Oleosins基因的完整开放阅读框,并与pET-28a载体连接,测序鉴定后转化大肠杆菌E.coliBL21(DE3)及用IPTG诱导表达。结果表明克隆获得黑、白芝麻主要过敏原油质蛋白Oleosins的全长基因约为438bp的开放阅读框(包括终止密码子),编码145个氨基酸。所编码的蛋白相对分子质量约为15.5kDa,为小分子量蛋白,等电点为5.18,与理论值相符。序列同源性分析发现其与数据库中已知的黑、白芝麻油质蛋白Oleosins基因同源性很高(GenBank黑、白芝麻油质蛋白基因登录号分别为EU999158和EU999159),并在DE3中高效表达。  相似文献   
5.
盘鲍原肌球蛋白基因的克隆、表达及其免疫原性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获得具有过敏原活性的重组盘鲍TM进行了试验。克隆盘鲍原肌球蛋白(tropomyosin,TM)基因并表达纯化出重组蛋白,对其免疫学特性进行了鉴定。从盘鲍肌肉中提取总RNA,RT-PCR克隆盘鲍中原肌球蛋白基因,根据序列设计带有酶切位点的特异性引物,扩增盘鲍TM的开放阅读框,与pET-28a载体连接并转化入大肠杆菌Escherichia.coli BL21(DE3),诱导表达后,Ni2+亲和层析柱纯化重组蛋白,West-ern-blot检测其免疫学活性。经序列测定,该基因由855个碱基组成,编码284个氨基酸。SDS-PAGE检测该重组蛋白在大肠杆菌中高效表达38 kD的目的蛋白,且重组蛋白具有良好的IgE结合活性。  相似文献   
6.
深圳大学医学院连续5年在临床医学专业学生中开设《基础医学创新实验》的实践课程。该课程组织医学本科生进行独立的科研活动,通过学生自己设计实验、组织实施实验、开题报告、进展报告、结题答辩、撰写论文,既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团队协作能力,又提高了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和分析问题的综合素质。  相似文献   
7.
选用中华硬蜱叮咬中肠抗原免疫接种组及初次叮咬组和佐剂对照组宿主并分别在不同时间(叮咬24、48、72h以及5、8d)对蜱中肠蛋白质、糖原及多糖进行了动态观察,并对消化细胞核DNA含量进行测定。结果显示:蜱叮咬中肠抗原免疫接种宿主后可使中肠上皮发生破坏,消化细胞破损,基膜可出现松散和断裂,消化细胞蛋白质含量较初次叮咬组和佐剂对照组宿主明显降低,而糖原及多糖含量基本不变。消化细胞DNA在叮咬无免疫力宿主(初次叮咬组和佐剂对照组)早期24h主要为2倍体,随着吸血量增加、细胞核倍体数加大,第5天达7.06倍体,而叮咬中肠抗原免疫接种组宿主后,消化细胞细胞核倍体数增加不明显,与叮咬无免疫力宿主有显著性差异(P>0.01),提示中华硬蜱叮咬中肠抗原免疫接种宿主后,可干扰中肠消化细胞蛋白质和核酸(DNA)的合成代谢,为进一步揭示抗蜱免疫机理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8.
中华硬蜱初次叮咬和再次叮咬宿主后 ,叮咬部位可发生一系列程度不同的病理学变化 ,在初次叮咬过程中 ,叮咬局部组织反应较轻 ,其皮肤组织中炎性细胞浸润较少 ,主要为中性粒细胞以及少量巨噬细胞 ,于叮咬后 5 d达高峰 ,无组织坏死现象。而中华硬蜱叮咬再次感染组宿主 6 h,叮咬局部组织反应剧烈 ,呈现急性炎性损伤 ,可出现大量炎性细胞浸润 ,其中含大量嗜碱性粒细胞和部分嗜酸性粒细胞及淋巴细胞 ,嗜碱性粒细胞可出现明显脱颗粒现象。体视学结果显示 ,再次感染组炎症细胞浸润于 1~ 3d达高峰。同时叮咬局部组织出现明显充血、水肿和坏死现象 ,电镜下其皮肤组织结构排列紊乱 ,胶原纤维结构模糊 ,组织中出现大量炎性细胞碎片。研究为进一步阐明抗蜱免疫机理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9.
为提高狂犬病疫苗对机体的保护效果,本研究将不同浓度的Toll样受体7小分子激动剂(T7)作为佐剂加入到rabies vaccine中记为rabies vaccine+T7,分别将其与小鼠脾淋巴细胞一起培养,检测不同T7浓度对其细胞因子IFN-γ和IL-12的刺激,筛选适合的T7浓度;制备该浓度的rabies vaccine+T7溶液,通过对小鼠细胞免疫能力、中和抗体水平以及保护效果等方面评价T7对rabies vaccine的免疫佐剂效应,并以含铝佐剂的rabies vaccine(rabies vaccine+Al)为对照。结果显示,5.6μmol/L~11.3μmol/L的T7在体外可诱导良好的IFN-γ和IL-12反应;在体内,rabies vaccine+T7免疫小鼠诱生的特异性IFN-γ斑点形成细胞(SFC)数均高于其它组,产生中和抗体水平的速度比rabies vaccine+Al组快,保护效果与rabies vaccine+Al组相当。本研究结果表明T7作为佐剂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rabies vaccine的效果,有望开发为新型人用rabies vaccine的佐剂。  相似文献   
10.
PBL教学法逐渐成为我国医学教育尝试改革的重要发展方向。通过PBL教学有助于医学本科生陈述性知识的获得,促进陈述性知识向程序性知识的转化,以及知识的保持、迁移和应用。通过PBL教学提升学生对知识的获取能力,引导学生同化共性知识,贯通新旧知识,增长纵向知识的深层学习,拓宽横向知识的互补学习,促进知识的内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