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序方式: 共有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了给哈维氏弧菌(Vibrio harveyi)疾病防治新手段的开发提供基础实验数据,筛选了协同抗哈维氏弧菌的乌梅(Fructus mume)水提液与抗生素复合物。首先绘制药物浓度对数对抑菌圈直径标准曲线,采用全组合法筛选与乌梅水提液具有协同抗菌活性的抗生素,然后采用中心组合设计法(CCD)结合响应面法(RSM)分析乌梅水提液与筛出抗生素复合后两两药物间的交互作用,并确定最佳复合配比。全组合法筛出的四环素、土霉素、金霉素和强力霉素分别与乌梅水提液具有协同抗菌作用,RSM分析显示将这4种药物复合后,乌梅水提液与土霉素对哈维氏弧菌存在显著协同抗菌作用;土霉素分别与金霉素和强力霉素存在交互抑制作用;乌梅水提液、土霉素、金霉素和强力霉素最佳复合配比为45∶0.12∶0.00∶0.00 (mg·mL–1)。模型预测最优复合物对哈维氏弧菌的抑菌圈直径为18.54 mm,琼脂扩散法平行3次测得该复合物的抑菌圈直径为(19.03±0.07) mm,相对误差为2.6%,表明该方法结果可靠,为考察药物间的交互作用提供了新思路。 相似文献
2.
3.
栉江瑶(Atrina pectinata)为我国重要的海洋经济双壳贝类,近年来,其养殖生产活动备受养殖企业关注,为发展和优化其人工繁殖技术,本研究探究了人工海水中铵离子浓度和pH的变化对栉江瑶新鲜精子游泳运动的激活作用,定量描述了高度活化状态下精子曲线运动速率(VCL)、直线运动速率(VSL)、平均路径运动速率(VAP)和鞭毛摆动频率(BCF)的运动学特征,并对精子ATP含量、ATP酶与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进行了记录。结果显示,简单提高海水pH可略微提高栉江瑶精子运动率,但无法使精子进入高度活化状态;含有铵离子的碱化海水可有效激发精子游泳运动,3 mmol/L氨海水激活效果最佳。经3 mmol/L氨海水激活后,精子活力等级(MI)在21 min内一直保持在≥4的状态,在激活的前3 min内精子运动率都在80%以上,VCL>56 μm/s,VSL>17 μm/s,VAP>30 μm/s,BCF>6 Hz。精子ATP含量在激活5 min后降低至初始含量的30.29% [(128.80± 66.92) μmol/g prot],随后,无显著变化(P>0.05)。精子Na+-K+-ATP酶和Ca2+-Mg2+-ATP酶活性在运动过程中较为稳定,其中,Na+-K+-ATP酶活性较低[(0.62±0.03) U/mg prot],Ca2+-Mg2+-ATP酶活性较高[(6.08± 0.04) U/mg prot]。精子SOD活性在15 min内逐步降低至[(1.23±0.73) U/mg prot],随后维持稳定。本研究可为栉江瑶精子激活机制深入研究提供基础,助力发展栉江瑶人工繁育技术。 相似文献
4.
5.
本研究运用光学显微镜、扫描电镜以及透射电镜技术研究了南海北部黄鳍金枪鱼(Thunnus albacares)幼鱼和成鱼鳃的显微组织结构、鳃表面超微结构和鳃小片内部超微结构特点。结果表明, 黄鳍金枪鱼鳃丝顶端弯曲, 鳃弓、 鳃丝和鳃耙表面具有不同类型的细胞。表面超微结构研究显示黄鳍金枪鱼的鳃具有高的片层密度、独特的斜向血流模式以及鳃的融合特性, 幼鱼和成鱼鳃结构之间存在显著不同。鳃小片内部超微结构研究显示鳃扁平上皮细胞覆盖于鳃丝和鳃小片表面, 顶端存在微绒毛或微脊结构, 相对幼鱼, 成鱼具有高的细胞质密度; 离子细胞主要分布于鳃小片以及鳃小片基部, 幼鱼离子细胞顶端开口为微绒毛, 成鱼为小坑状。本研究阐明了黄鳍金枪鱼幼鱼和成鱼鳃的组织结构, 丰富了黄鳍金枪鱼鳃的基础生物学资料, 为研究高速游泳鱼类鳃的形态特征与其高速游泳习性之间的关系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6.
水域生态牧场从水域生态学和景观生态学角度出发,高度重视生态系统的整体性和连通性,是拓展渔业空间、推动业态融合发展的重要场景。为了实现我国渔业的健康高质量发展,生态经济和数字经济将共同驱动水域生态牧场的模式创新和产业发展。本文详述了水域生态牧场建设的必要性、发展理念和应对策略,阐述了数字赋能从关键技术、无人装备和智能管理三方面助力水域生态牧场的体系化、数字化建设,提出了四场联动、陆海贯通、牧养互动和业态融合的发展模式,以期为更好地利用数字技术,科学、规范建设水域生态牧场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鱼形态特征检测作为渔业信息化的一个重要课题,有着广泛地应用前景。现有的鱼眼特征检测主要依靠人工,操作复杂、效率低下、结果主观性强。因此提出一种基于图像处理及最小二乘椭圆拟合的鱼眼检测方法,首先在养殖场采集实验鱼例图像,再对鱼眼瞳孔和虹膜区域进行图像预处理,最后分别对鱼眼的瞳孔/虹膜轮廓进行椭圆拟合。实验结果显示,鱼眼瞳孔检测平均耗时325.96 ms,虹膜检测平均耗时364.57 ms,两者检测误差分别为7.247(1±11.82%)mm和12.179(1±14.05%)mm。研究表明,采用该方法不仅可以解决人工测量操作繁琐、主观性强等问题,而且能够避免测量过程耗时过长,为鱼眼的大批量非接触式测量提供了新途径。 相似文献
8.
为确定海南某鳗鲡养殖场患病美洲鳗鲡大量死亡的原因,从患病美洲鳗鲡肝脏和脾脏中分离获得1株优势菌株AB01,回归感染证实该菌株为导致此次美洲鳗鲡患病的病原菌。经生理生化鉴定、16S rDNA基因序列比对及系统发育分析,判定菌株AB01为鲍曼不动杆菌。致病性分析结果显示,菌株AB01对美洲鳗鲡的半致死浓度为4.63×106CFU/mL。组织病理学观察显示,患病美洲鳗鲡的肝脏、脾脏均发生不同程度的病变,其中,肝脏中部分肝索排列紊乱,细胞肿胀,胞核溶解,胞质疏松,结构模糊,有大量大小不等的空泡;脾脏中胞质多处稀疏,伴有大面积损伤。药敏检测显示,鲍曼不动杆菌AB01对头孢噻吩、头孢唑啉、阿奇霉素、丁胺卡那霉素、利福平、依诺沙星、环丙沙星、氧氟沙星敏感,对氟苯尼考、氨苄西林等9种抗生素中度敏感,对氨曲南和四环素等20种抗生素有多重耐药性。 相似文献
9.
该文基于CIE-L*a*b*颜色分析系统,采用全自动分光测色仪对热带普通小球藻(Chlorella vulgaris)生长过程中的颜色值变化进行监测,同时测定其细胞密度及色素的质量浓度变化并进行相关分析。结果显示,热带普通小球藻生长过程中细胞密度分为接种期、快速生长期、稳定期和衰亡期4个阶段,绿色素和黄色素质量浓度和颜色参数值黄度值(b*)、色差值(△E)和饱和度(C)均呈增加趋势,而颜色参数值明度值(L*)、红度值(a*)、相角(H°)呈降低趋势;颜色参数值与细胞密度、色素质量浓度具有较强的相关性,线性回归模型拟合度较高,在快速生长期尤为显著,其中b*和△E可作为较佳的指示指标。通过量化热带普通小球藻生长过程中的颜色参数变化,建立非接触性数量及质量动态变化预测模型,可快速准确预测,为提高养殖过程中精细操作及效率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0.
为探究运输方式对企鹅珍珠贝(Pteria penguin)稚贝存活、生长、消化及抗氧化性能的影响。本研究以企鹅珍珠贝稚贝为研究对象,分别以有水运输和无水运输2种方式进行8 h实地运输。运输后暂养14 d进行观察。结果显示,在恢复期第14天,有水运输和无水运输存活率(SR)分别为(97.00±1.00)%和(82.00±0.71)%;有水运输组的壳长、壳高和体重均显著高于无水运输(P<0.05);无水运输的皮质醇(COR)含量显著下降;2种运输中淀粉酶活性均呈上升趋势,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下降。在恢复期第14天,有水运输组酶活性高于无水运输(P<0.05);有水运输后,酸性磷酸酶(ACP)、谷丙转氨酶(GPT)和谷草转氨酶(GOP)活性上升;无水运输后,ACP活性上升,GPT和GOT活性下降;在恢复阶段,有水运输组ACP活性逐渐下降,无水运输组ACP活性呈先下降后上升的趋势,GOP和GPT活性不断上升。研究表明,运输方式会对企鹅珍珠贝稚贝产生不同影响,有水运输相对无水运输可使企鹅珍珠贝稚贝在后期恢复阶段具有更好的存活效果和生长状态,稚贝运输后需一定时间进行生理恢复从而能更好地适应野外养殖环境。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