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1篇
  免费   30篇
  国内免费   12篇
林业   2篇
农学   13篇
  30篇
综合类   136篇
农作物   9篇
水产渔业   58篇
畜牧兽医   10篇
园艺   2篇
植物保护   3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8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10篇
  2016年   14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13篇
  2013年   16篇
  2012年   41篇
  2011年   17篇
  2010年   30篇
  2009年   26篇
  2008年   25篇
  2007年   19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6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46 毫秒
1.
采用超声提取和RP-HPLC法分析了6种冬青属苦丁茶新干燥的功能叶及苦丁茶冬青植物在不同发育阶段、不同地域、野生与栽培材料、不同存放时间下功能叶中的绿原酸含量。结果表明,不同样品材料中的绿原酸含量由大到小排序依次为苦丁茶冬青、霍山冬青、大叶冬青、五棱苦丁茶、华中枸骨、枸骨;新干燥的成熟叶样品在室温下存放2个月后绿原酸的含量显著下降;在野生的苦丁茶冬青叶片不同发育阶段中,一般是以老叶样品中的绿原酸含量高;野生苦丁茶冬青植株叶片中绿原酸的含量要高于栽培植株叶片中绿原酸的含量。6种冬青属苦丁茶叶片样品中的绿原酸含量存在较大的种间差异。  相似文献   
2.
本研究从广西花坪自然保护区采集的土壤中筛选获得了一株产糖化酶丝状真菌菌株57-45,通过形态学观察和真菌内转录间隔区(internal transcribed spacer,ITS)序列比对分析,将其初步鉴定为曲霉属(Aspergillus sp.)的一个种。纯化真菌57-45所产的一种胞外糖化酶经过硫酸铵分级沉淀、疏水层析和阴离子交换层析三步蛋白质纯化步骤,得到在SDS-PAGE上约60kD的单一蛋白质条带,薄层层析分析表明该纯化的蛋白质水解可溶性淀粉的产物只有葡萄糖,证明该纯化的蛋白质为糖化酶。纯化的糖化酶Km值为1.9mg/mL,Vmax为4148μmol/(min·mg),最适作用pH5.5,最适作用温度50℃,在同步糖化发酵中有应用的潜力。金属离子Fe3+、Zn2+、Cu2+对酶活有较强的抑制作用,EDTA对酶活有较强的促进作用。本文结果将为进一步研究曲霉糖化酶的酶学特性提供新的材料。  相似文献   
3.
板栗疫病菌一低毒病毒系统.是一个优良的研究植物病原真菌致病和病毒一宿主相互作用分子机制的模型。随着研究的深入,原有的苯菌灵和潮霉素两个遗传转化筛选标记已不能满足研究需要。文章报道构建一个由构巢曲trpC启动子驱动的G418抗性Neo基因盒,并成功应用于板栗疫病菌的遗传转化研究。  相似文献   
4.
提取琼氏不动杆菌GXP 04的总DNA,采用限制性内切酶E coRⅠ酶切处理后,构建以pLAFR 3为载体的基因组文库。通过TA IL-PCR扩增出苯酚羟化酶的上游基因,对菌落原位杂交获得的11个转化子进一步鉴定,最终确定其中的8个转化子含有完整的苯酚羟化酶基因,选取其中的pLAFR 3-7对GXP 04的苯酚羟化酶基因的核苷酸序列进行分析,并对其蛋白质基本性质进行预测。  相似文献   
5.
用随机扩增多态性DNA(RAPD)技术对泰国产方斑东风螺养殖群体的遗传多样性进行检测,从100个随机引物中筛选出21个引物对方斑东风螺的DNA进行扩增,结果表明:21个引物共检测到222条清晰且重复性好的条带,每个引物可扩增出4~16条带,分子量在200~2200bp之间,其中多态位点为156个,占70.27%;群体的Shannon多样性指数为0.2818,Nei基因多样性指数为0.2491;个体间最大遗传距离为0.291,最小遗传距离为0.066。通过与其他贝类遗传多样性的研究结果比较,可初步判断泰国产方斑东风螺养殖群体的遗传多样性比较丰富。  相似文献   
6.
广西斜纹夜蛾核型多角体病毒的分离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广西部分地区采集到自然罹病死亡的疑似具有病毒症状的斜纹夜蛾幼虫,对其进行病毒的分离鉴定。用研磨病虫尸体得到的浆液,经分离纯化后感染连续人工饲养至第三代的健康斜纹夜蛾三龄幼虫,部分样品能诱发病毒病症状。经差速离心的提纯物,在相差显微镜下观察到外形不规则的颗粒,进一步在电镜下观察到菱形、五边型、六边形、近似圆形等形状的多角体。用依据SpltNFV DNA的egt基因保守序列设计的引物,对多角体中提取的DNA进行PCR扩增,得到了与预期一致的380bp片段。经测序分析,该PCR片段与Splt NPV egt基因在核苷酸水平上的同源性为99.4%,演绎的氨基酸水平上的同源性为100%。进一步对采自广西16个地域的疑似具有病毒症状的200份斜纹夜蛾幼虫样本进行PCR扩增,其中6个地域的62份样本呈PCR阳性,这表明,广西斜纹夜蛾自然种群中存在着SpltNPV的流行。  相似文献   
7.
从土壤中筛选到44株产邻苯二酚的菌株.其中X16菌株转化苯甲酸钠产生邻苯二酚的活性最高,根据其形态特征观察、16SrDNA序列同源性比较.初步鉴定为假单胞菌(Psudomonas sp.)。经过发酵条件优化后,发现该菌最适发酵的碳氮源分别为苯甲酸钠6g/L和聚蛋白胨2g/L;最适温度为32℃;最适pH为6.7;最适发酵时间为22h。在上述发酵条件下,该菌产邻苯二酚的能力达到1mg/mL,比条件优化前提高了25%o。  相似文献   
8.
邱勇  严峰  曾嶒  熊泽泉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32):15704-15705
[目的]为不同盐度下氯氰菊酯的使用和调控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静水生物法,研究了不同盐度下氯氰菊酯对凡纳滨对虾的急性毒性效应。[结果]在盐度20和5下氯氰菊酯对凡纳滨对虾的24、48、72、96 h半致死浓度(LC50)分别为0.767、0.440、0.383、0.038 2μg/L和0.437、0.313、0.203、0.170μg/L。在中、低盐度下氯氰菊酯对凡纳滨对虾的安全浓度(SC)分别为0.038 2和0.017 0μg/L。[结论]极低浓度的氯氰菊酯农药残留就可能会威胁凡纳滨对虾的养殖安全,应尽可能减少在虾塘及附近使用氯氰菊酯。  相似文献   
9.
刘海青  梁俊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24):12103-12104
[目的]为获得低毒廉价的抗菌活性良好的化合物奠定基础。[方法]采用牛津杯法和试管二倍稀释法分别测定粗野鹿角珊瑚生物碱对溶珊瑚弧菌、塔氏弧菌、鲨鱼弧菌的敏感性、最小抑菌浓度(MIC)和最小杀菌浓度(MBC),并与环丙沙星进行比较。[结果]粗野鹿角珊瑚生物碱对3种弧菌的体外抗菌活性与环丙沙星相近。[结论]该研究可为进一步研究粗野鹿角珊瑚生物碱的结构及修饰提供参考,为开发新的渔药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10.
[目的]开发利用浅海网箱人工养殖棕点石斑鱼技术,并提高棕点石斑鱼的产量。[方法]利用浅海网箱进行棕点石斑鱼的人工养殖试验,探讨棕点石斑鱼网箱养殖的可行性和经济效益。[结果]放养9万尾鱼苗,经过18个月的网箱养殖试验,共养成体重为485~520 g的商品鱼73 297尾,平均成活率达81.4%,共获利润5 401 200元。[结论]通过浅海网箱养殖棕点石斑鱼是可行的,并可获得很好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