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2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2篇
农学   7篇
综合类   18篇
农作物   2篇
水产渔业   1篇
畜牧兽医   6篇
园艺   2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2篇
  2016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3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以8个苦荞品种为试验材料,研究不同苦荞品种花和籽粒在植株不同部位的分布特征及差异。结果表明,不同苦荞品种花和籽粒总数存在显著差异,其中川荞2号总花数、总籽粒数最高,分别为3 046.6和1 367.8,而川荞1号最少,分别为1 017.6和487.2,品种间总花数和总籽粒数变异系数分别为34.8%、29.0%。不同苦荞品种花和籽粒空间分布呈现相同趋势,均主要分布于分枝上,分别占整株的76.3%和74.2%以上,且均显著高于主茎,分别高68.7%~87.0%和65.2%~84.5%。生产上可通过调控分枝的有效籽粒数来提高苦荞产量。  相似文献   
2.
以狭叶红景天种子、榆荞种子、樱桃番茄种子、意大利耐抽薹生菜种子和新牛角椒种子为受试材料,研究了狭叶红景天果皮水提液对5种植物的化感作用.结果表明,不同浓度的狭叶红景天果皮水提液对5种植物种子的萌发、胚根及幼苗生长均表现出不同的化感作用影响.其中,对狭叶红景天种子萌发和胚根生长都表现为明显的抑制作用,并且随着处理浓度增高,抑制作用表现越强,但对幼苗的生长却表现出明显的促进生长作用,其中以0.02 g/mL的水浸液处理的狭叶红景天幼苗生长速度最快;对榆荞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表现为低浓度促进生长和高浓度抑制生长的作用,而对胚根生长却表现抑制作用,并随着处理浓度的增高,抑制作用也越强;对樱桃番茄和意大利耐抽薹生菜种子的萌发和胚根生长也都表现为明显的抑制作用,对樱桃番茄幼苗的生长影响与榆荞的一致,对意大利耐抽薹生菜幼苗的生长影响与狭叶红景天植物一致;对新牛角椒种子萌发的影响与榆荞种子相同,对其胚根和幼苗生长影响都表现为促进作用,但也存在随着处理浓度增高,其产生的促进生长作用逐渐减弱的现象.  相似文献   
3.
为完善清瘟败毒散的质量标准,采用薄层色谱鉴别清瘟败毒散中的黄连、地黄、栀子、连翘、知母、淡竹叶;采用HPLC法测定清瘟败毒散中的栀子苷含量,色谱条件为:ODS C18色谱柱(4.6 mm ID×250 mm,5 μm),乙腈-水(13:87)为流动相,检测波长为238 nm。研究结果表明,在建立的薄层色谱鉴别结果中,在与对照药材色谱相对应的位置上,供试品色谱显示相同颜色的斑点,且阴性样品无干扰;栀子苷在0.062~0.370 μg范围内具有良好的线性关系,其回归方程为y=1 789.1x-14.296,R2=0.99984,平均回收率为99.60%,RSD为0.76%。本方法简单、准确、重复性好,能更好地控制清瘟败毒散的质量,可作为清瘟败毒散的质量标准。  相似文献   
4.
为了探究四川盐源县和青海都兰县白色藜麦种子的代谢物质差异,对其进行非靶向代谢组学的分析。利用GC-MS技术以及多元统计分析对两地的白色藜麦种子进行比较,发现两地的藜麦种子代谢物质有差异,共检测到29个显著差异物质,主要包括15个氨基酸、6个有机酸和一些糖醇、胺类、多酚、生物碱。其中有22个代谢物质表达上调,7个表达下调,在上调表达代谢物中有12个氨基酸(甘氨酸、L-缬氨酸、谷胱甘肽、GABA等)和5个有机酸(乳清酸、肉桂酸、2-氧戊二酸等)。通过MetaboAnalyst进行通路分析,发现有24条代谢通路与上调表达代谢物相关,其中有7条通路影响较显著,分别为谷胱甘肽代谢,氮代谢,丙氨酸、天冬氨酸和谷氨酸代谢,氨酰基-tRNA生物合成,苯基丙氨酸代谢,硫代谢,甘氨酸、丝氨酸和苏氨酸代谢。谷胱甘肽代谢途径的影响最为显著,而此途径与植物的抗逆性密切相关,其中检测到的代谢物主要有甘氨酸和谷胱甘肽在四川盐源的藜麦中有更高的表达水平,表明四川盐源的白色藜麦较青海都兰的白色藜麦有更强的抗氧化能力,使得植物有较好的抗逆性能在逆境中生存,这为指导两地白色藜麦的栽培育种和抗逆性机理的研究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5.
为探讨基因型和生长环境对野生二棱大麦营养性状的影响,对源自以色列不同地区的9个群体60个基因型野生二棱大麦材料在3个环境条件下的籽粒可溶性蛋白质、氨基酸、植酸、无机磷和淀粉含量及粒重进行测定,并对检测数据进行了单因素方差分析(One-Way ANOVA)、相关性网络分析(correlation-based network analysis,CNA)和斯皮尔曼秩相关分析(Spearmanp’s Rho Correlation)。结果表明,野生二棱大麦各被测性状与生长地土壤成分存在显著相关性(P0.01);以色列野生二棱大麦籽粒中无机磷、总淀粉含量和粒重受生长环境和基因型的共同影响,而植酸、可溶性蛋白质、氨基酸含量等性状则主要受生长地环境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为探究小麦开花后不同部位氮素、磷素营养物质积累的动态规律,以中国春和贵紫1号2个小麦品种为材料,分别于花后5,15,25,35,45 d对小麦旗叶、茎鞘、颖壳穗轴和子粒中氨基酸、可溶性蛋白质、无机磷、植酸含量及单粒质量进行动态测定。结果表明,在子粒发育过程中,2个小麦品种库源器官氮素、磷素营养物质及单粒质量均有相似的变化趋势。除源器官的氨基酸和茎鞘的植酸外,其他氮素、磷素营养物质与子粒库中的5个营养性状均具有显著相关性。子粒发育中期库源器官氮素、磷素营养物质含量的差异远小于其前期与后期。结果还表明,小麦子粒发育中期(花后15~25 d)库源器官氮、磷代谢最为旺盛。建议此时期更应注重小麦氮、磷养分均衡,既满足子粒积累足够氮、磷营养,不致早衰,又同时注意防止其过量造成贪青晚熟,以保证小麦的优质高产。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不同种类和浓度的抗生素对卷叶贝母鳞片叶诱导生长的影响.[方法]分别将不同浓度的头孢霉素、头孢曲松钠和头孢噻肟钠抗生素添加到卷叶贝母鳞片叶的生长培养基中进行诱导培养,研究不同种类和浓度的抗生素对卷叶贝母鳞片叶生长的影响.[结果]不同浓度的3种抗生素对卷叶贝母鳞片叶诱导生长作用的影响是不同的.与对照试验比较,在培养基中添加不同浓度的头孢霉素对其愈伤组织的诱导均有抑制作用,以添加浓度为800 mg/L的头孢霉素对其愈伤组织的抑制作用最强,其愈伤组织的诱导率最低,仅为25.18%,但当其添加浓度为200 mg/L时,芽的诱导率最高,为47.50%;在培养基中添加头孢曲松钠的浓度为200 mg/L时,其卷叶贝母鳞片叶的愈伤组织诱导率和芽诱导率均最高,分别为100%和82.52%;在培养基中添加400 mg/L的头孢噻肟钠时,诱导愈伤组织的效果最好,诱导率为100%;而在添加浓度为200 mg/L时,其芽诱导率最高,为92.53%.[结论]该研究为下一步开展卷叶贝母植物遗传转化工作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8.
以雷公藤幼嫩茎段为外植体材料,研究雷公藤无菌体系的建立,植物生长调节剂以及培养方式对诱导腋芽萌发和茎段快速生根的影响,以期获得雷公藤植株的快速繁殖技术。结果表明:雷公藤外植体的最佳消毒方式是75%酒精30 s+0.1%升汞10 min;腋芽萌发的最佳培养基为MS+1.5 mg·L-1 6-BA+0.2 mg·L-1 NAA,最佳培养条件为温度(23±1)℃,湿度70%±5%,光/暗培养12 h/12 h,腋芽的萌发率为98.3%;生根的最佳培养基为1/2 MS+0.2 mg·L-1 NAA+0.1 mg·L-1 IAA+0.03%活性炭,最佳培养条件为叶片支撑的带芽茎段空气悬浮培养,温度为(23±1)℃,湿度为70%±5%,光/暗培养12 h/12 h,不定根的萌发率达到91.5%。该空气生根的雷公藤体外培养体系方法简单,月增殖系数可达到3.8,可同时快速实现雷公藤植株的增殖培养和生根培养。  相似文献   
9.
为比较测定燕麦秸秆纤维素含量的不同方法,试验运用浓硫酸水解、蒽酮比色、聚酯纤维滤网袋、纤维素分析仪测定法,分别对3个生态型燕麦秸秆进行纤维素含量测定,并对比找出较优测定法。方差分析结果表明:较好的测定方法为浓硫酸水解法,但缺点是测定的纤维素含量偏低,需进一步改进。试验针对浓硫酸水解法,选取其药品筛目数、加热时间、清洗次数、消煮时间作为改进条件,对XO-1-03生态型燕麦秸秆进行纤维素含量测定。利用Design Expert 8.0.5b(响应面法)分析得出最佳条件为:孔径药品筛30目、洗涤次数2次、水浴时间30 min、消煮时间12.5 min。在此条件下利用浓硫酸水解法测得纤维素含量较高、稳定性较好。  相似文献   
10.
旨在克隆卷叶贝母(Fritillaria cirrhosa D. Don)生物碱合成过程中的关键酶——异戊二烯焦磷酸异构酶(isopentenyl diphosphate isomerase,简称IDI),并运用生物信息学和荧光定量方法对其功能进行分析,为卷叶贝母甾类生物碱合成途径及其调控机制的研究奠定基础。以卷叶贝母再生鳞茎为试验材料,基于转录组测序结果,通过PCR技术克隆川贝母IDI基因(FcIDI)的开放阅读框(open reading frame,简称ORF)序列,运用生物信息学方法对该基因进行分析,预测其编码蛋白的结构与功能,并通过荧光定量PCR(qRT-PCR)检测FcIDI基因在卷叶贝母根、茎、叶、野生鳞茎、再生鳞茎及愈伤组织中的表达情况。结果表明,FcIDI的ORF片段为885 bp,编码294个氨基酸,与大豆(Glycine max)、杜仲(Eucommia ulmoides)、番薯(Ipomoea)、广藿香(Pogostemon cablin)等植物IDI蛋白的相似性达85%以上;FcIDI蛋白的二级、三级结构预测结果表明,α-螺旋及不规则卷曲是其整体蛋白质结构中的主要组成结构元件;qRT-PCR试验结果表明,FcIDI在野生鳞茎中的表达量远高于根、茎、叶等其他植物组织,再生鳞茎的IDI表达量高于野生鳞茎,在愈伤组织中的表达量最高。生物信息学分析和不同植物组织部位及组培诱导物的IDI相对表达量差异结果显示,FcIDI是1个生物碱合成途径中的关键蛋白质,并受激素组合诱导表达,研究结果为提高卷叶贝母中的生物碱含量及深入研究植物IDI的功能奠定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