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篇
  免费   1篇
综合类   5篇
水产渔业   8篇
  2019年   2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0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循环水抽屉式立体养殖系统养殖马粪海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利用循环水养殖设备和多层抽屉式养殖箱构建一种新型的立体循环水养殖系统,对马粪海胆进行为期90 d的养殖试验.试验结果表明,养殖用水在循环使用的情况下,水质指标处于良好状态:NH+4-N为0.02~0.15 mg/L,NO-2-N为0.01~0.35 mg/L,pH值为7.7~8.2;马粪海胆养殖密度可达1 444.23 g/屉(约20 L),特定生长率(SGR)为0.33,成活率为89.15%.  相似文献   
2.
采用自行设计的抽屉式生物滤器应用于漠斑牙鲆(Paralichthys lethostigma)闭合循环水养殖系统,研究其对循环养殖水的处理效果及漠斑牙鲆的增重和饲料利用率的影响。结果表明:经过60 d的循环水养殖,漠斑牙鲆从初始时的(225.4±11.9)g增加到结束时的(337.5±10.3)g,增重率49.97%;试验饲料系数1.06,养殖密度24.1 kg/m3,成活率100%;抽屉式生物滤器对于NH4+-N、NO2--N和COD去除率分别为(10.61±1.88)%、(14.90±3.06)%和(16.11±1.70)%,可满足漠斑牙鲆养殖水体的水质要求。  相似文献   
3.
刺参肠道潜在产酶益生菌的筛选和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健康刺参Apostichopus japonicus(体质量为10~30 g)肠道中分离出50株细菌,以点种法在选择培养基上对菌株产淀粉酶、蛋白酶、脂肪酶和纤维素酶的能力进行测试,筛选出产3种酶以上的细菌13株,并定量测定了其中9株菌的淀粉酶和蛋白酶活力。依据产酶能力选6株细菌进行溶血试验。结果表明:6株菌均不产生溶血素,不具有潜在的致病性,选3株产酶细菌BC26、BC228、BC232进行毒力测试,经一个月观察证实,无论给刺参腹腔注射细胞浓度为107cfu/mL的菌悬液,还是投喂含细菌浓度为109cfu/g的干饲料,刺参都是安全的;对细菌16S rDNA序列同源性的分析表明,BC26、BC228、BC232菌株分别与芽孢杆菌Bacillus sp.FA132、假交替单胞菌Pseudoalteromonas sp.NBRC102016和塔斯马尼亚弧菌Vibrio tas-maniensis 04102的相似性均为99%。  相似文献   
4.
5.
为研究大连两个海区海带相关可培养细菌群落,于2014年12月和2015年3月分别自登沙河湾和正明寺海带养殖区采集健康海带孢子体和海水,采用2216E涂布平板法,共分离出240株细菌,对所有菌株进行PCR和16S rDNA测序。结果表明,120条海带相关序列归属为4个门、5个纲、8个目、15个科、19个属、42个种;120条海水序列属于4个门、6个纲、10个目、18个科、26个属,46个种。在门水平,海带相关和海水细菌群落均可分为变形菌门、厚壁菌门、放线菌门和拟杆菌门,其中变形菌门和厚壁菌门为优势门。在属水平,海带相关优势属为嗜冷杆菌属、假单胞菌属、副球菌属和Salinibacterium;海水相关优势属为芽孢杆菌属、假单胞菌属、动球菌属、假交替单胞菌属和弧菌属。只从海带分离出的细菌属于微杆菌属、微小杆菌属、黄杆菌属、短小杆菌属、肠杆菌属、寡养单胞菌属和原小单孢菌属。Srensen指数表明,两个海区海带细菌群落有一定差异,不同海区海水及同一海区海带与海水细菌群落明显不同。  相似文献   
6.
循环水高密度养殖珍珠龙胆石斑鱼效果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研究循环水高密度养殖珍珠龙胆石斑鱼[Epinephelus lanceolatu(♂)×Epinephelus fuscoguttatus(♀)]的养殖效果,在自行研制的循环水养殖系统中进行了试验。试验中对珍珠龙胆石斑鱼生长指标及养殖系统主要水质指标进行分析测定。结果显示,养殖期间的水质指标:水温26~29℃,盐度25~30,溶氧(DO)≥8 mg/L,氨氮浓度0.20~1.16 mg/L,亚硝酸盐氮0.05~0.40 mg/L。试验共持续250 d,分3个生长阶段:第1阶段87 d,密度由13.82 kg/m3增加到28.89 kg/m3,存活率95.28%,平均体重由(150±18)g增加到(329±42)g,特定生长率(SGR)为(0.90±0.06)%;第2阶段106 d,密度由28.89 kg/m3增加到53.36 kg/m3,存活率90.44%,平均体重由(329±42)g增加到(672±66)g,SGR为(0.67±0.02)%;第3阶段57 d,密度由46.98 kg/m3增加到69.50 kg/m3,存活率98.6%,平均体重由(676±52)g增加到(1 014±75)g,SGR为(0.71±0.02)%。养殖期间的平均SGR为(0.76±0.02)%,总存活率84.9%,饲料系数1.04,投入产出比为1∶2.02。本研究成果可为高密度养殖珍珠龙胆石斑鱼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为研究在海参商品饲料中添加不同含量的活性污泥对刺参养殖的效果,进行了60 d养殖试验,结果表明:添加20%和30%活性污泥组刺参增重率、日增重和特定生长率最高,投喂海参商品饲料组次之,而投喂污泥组刺参的生长最慢。投喂活性污泥和商品饲料的刺参摄食率、排粪率、饲料转化率、有机质同化率都高于投喂污泥组,在活性污泥组中,四个指标随着活性污泥添加量增加而总体呈递减趋势。投喂商品饲料和投喂20%、30%活性污泥添加量的刺参耗氧率和排氨率与污泥组相比较高。这些结果表明饲料中添加活性污泥可以促进刺参生长,提高刺参的摄食率和同化效率,对刺参耗氧率和排氨氯有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为研究大连登沙河湾和正明寺海带养殖区海带Saccharina japonica表面及其周围海域海水的细菌群落结构,分别于2015年1月、2月和4月,采用Illumina Miseq PE300高通量测序平台对样本基因组DNA的16S r RNA基因V3~V4区PCR扩增片段进行测序分析。结果表明:从两个海区健康海带和海水中获得优化序列分别为130 158条和124 658条,海带序列可归为8个门和99个属,海水序列可归为14个门和135个属;在门水平,海带首要优势门为厚壁菌门(69%),其次为变形菌门、蓝细菌门、放线菌门和拟杆菌门(1%),海水首要优势门为变形菌门(46%),其次为厚壁菌门、拟杆菌门、蓝细菌门和放线菌门(1%);在属水平,海带主要优势属为乳球菌属(40%)和芽孢杆菌属(10%),其次为Solibacillus、假单胞菌属和节杆菌属(3%),海水首要优势属为弧菌属(21.58%)和乳球菌属(28.29%),其次为科尔韦尔氏菌属、弓形杆菌属和亚硫酸杆菌属(2%)。研究表明,两个海区海带细菌群落组成相似,海带和海水细菌群落组成则明显不同。  相似文献   
9.
在零污水排放的封闭式循环系统中养殖大菱鲆及虹鳟,采用新型TiO2紫外复合消毒机对养殖用水(海水和淡水)中的总菌、弧菌及大肠杆菌的杀灭效果进行试验,并与目前普遍使用的紫外消毒机进行比较.试验结果表明,(1)当通过消毒机的流速低于1.2 t/h时,紫外复合消毒机与紫外消毒机两者对细菌的杀灭率无显著差异(P>0.05);流速为3~4.2 t/h时,紫外复合消毒机杀菌(总菌及海水中大肠杆菌)效率显著高于紫外消毒机(P<0.05).(2)2种紫外消毒机对淡水和海水中的总菌和弧菌杀灭率差异不显著.  相似文献   
10.
将弧菌BC232以105、107 cfu/g和109 cfu/g添加到基础饵料中,投喂仿刺参幼参,每一剂量组均设3个平行,对照组投喂基础饵料,试验在12个盛有100 L过滤海水的塑料桶中进行,每桶放50头幼参,饲养试验进行30 d和45 d。试验结束后分析弧菌BC232对幼参免疫反应和抗病力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投喂弧菌BC232(107 cfu/g和109 cfu/g)45 d幼参比对照组有较高的体腔细胞吞噬活力(P <0.01)。投喂弧菌BC232菌株105、107cfu/g和109cfu/g 30 d及109cfu/g 45 d幼参体腔液的溶菌酶活力分别显著高于对照组(P <0.05)。与对照组比较,投喂弧菌BC232菌株105 cfu/g 30 d和105、107、109 cfu/g 45 d幼参体腔液中的酚氧化酶极显著提高(P <0.01)。幼参投喂弧菌BC232菌株45 d后用病原菌灿烂弧菌NB13菌株攻毒,各试验组幼参的发病率和死亡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本研究表明饵料中添加弧菌BC232可刺激幼参免疫反应,并提高其抗病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