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8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2篇
综合类   16篇
水产渔业   26篇
  2022年   6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2 毫秒
1.
金银花等复方草药对牙鲆生长、消化和免疫能力的影响   总被引:39,自引:1,他引:39  
王吉桥 《水产学报》2006,30(1):90-96
将大(394.5~401.8g)、中(283.8~324.3g)、小(94.5~112.3g)3种规格的牙鲆(Paralichthysolivaceus)放养在8个10.0m×10.0m×0.8m水泥池中,投喂含金银花、人参和山楂等中草药的饲料。经28d、56d和83d的饲养表明,摄食含中草药饲料的大、中、小规格鱼的瞬时增重率分别比对照组提高22.4%、18.9%和2.9%(P<0.05);饲料系数分别下降20.77%、4.26%~39.42%和12.14%,饲料转化效率提高3.0%~36.4%、23.53%和11.1%(P<0.05);胃和肠蛋白酶活性分别显著地提高11.66%、13.49%、9.13%和11.3%、16.64%、8.55%(P<0.05);胃和肠淀粉酶活性分别提高2.63%、3.77%、2.31%和6.5%、14.47%、5.54%,但差异不显著(P>0.05);血清溶菌酶和总蛋白含量分别提高12.43%、15.38%~17.31%、14.43%~17.56%和7.07%、5.28%~11.54%和7.82%~8.75%,但各组间差异不显著(P>0.05);血清SOD活力显著提高9.53%、9.09%和15.14%(P<0.05)。  相似文献   
2.
2010年,作者在辽东半岛成功进行了裙带菜室内常温全人工育苗大规模生产试验,并全程进行了光照强度、温度和配子体发育相关性的研究。研究表明,采用双高光期(≥50μmolphotons/m2·s)调控配子体的生长和发育可达到理想效果。从采苗至度夏前,采用高光照使配子体充分完成营养生长;从度夏结束至幼苗出库前,同样采用高光照,使配子体快速发育形成孢子体并迅速生长。现场观察表明,只要光照强度逾越了诱导发育的阈值,裙带菜配子体在24℃仍然能够正常发育并形成孢子体;幼孢子体能够耐受24~26℃的高温,但是最适生长温度为20~22℃;孢子体越小,耐受高温能力越强。在24~26℃的高温条件下,幼孢子体生长缓慢,较大个体会出现尖端溃烂缺失的现象。在整个育苗过程中,根据温度变化和配子体的显微观察结果因地制宜地对光线进行实时调整。出库前培育的苗帘在幼苗密度、大小和健康方面均达到商业化栽培的要求。  相似文献   
3.
在水温为10.0-13.0℃下,将暂养在盐度为33水中的仿刺参Apostichopus japonicus幼参(2.42 g和3.5 g)直接放入盐度为33、30、26、22的塑料水槽(50 cm×40 cm×30 cm)中,过量投喂,正常饲养,研究了盐度骤降对幼参存活、生长、某些免疫指标及呼吸树组织学的影响。结果表明:在60 d饲养过程中,各组幼参的排脏率为2.23%-11.11%,盐度为33时,幼参的排脏率显著低于盐度为30时(P〈0.05),而与盐度为26和22时差异均不显著(P〉0.05);但生长却随着盐度的降低而降低,盐度为30和26时,幼参的生长速度分别比盐度为33时减少了5.0%和62.5%,表明盐度为26时是明显抑制幼参生长的拐点;随着盐度的降低,各试验组幼参体腔液上清液中溶菌酶活力升高,超氧化物歧化酶活力降低,但均未检测出酸性磷酸酶的活性。盐度为29时,幼参体腔上皮细胞逐渐消失,内皮层中出现大量空泡,血腔不明显,中央腔变小;盐度为24、18时,幼参体腔上皮细胞增多,血腔增厚,内皮层细胞向中央腔延伸。  相似文献   
4.
5.
在水温为22.026.0℃下,研究了不同密度的圆筛藻Coscinodiscus sp.、舟形藻Navicula sp.和双肋藻Amphipteura sp.及其等比例组合对仿刺参Apostichopus japonicus体长为40026.0℃下,研究了不同密度的圆筛藻Coscinodiscus sp.、舟形藻Navicula sp.和双肋藻Amphipteura sp.及其等比例组合对仿刺参Apostichopus japonicus体长为400500μm的樽形幼体变态、附着及生长和成活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单一硅藻组中,圆筛藻组幼体的附着率最高(13.3%±2.2%),显著高于舟形藻(6.9%±1.8%)和双肋藻组(5.9%±0.7%)(P<0.05);混合硅藻组的附着率均高于单一硅藻组,其中圆筛藻+舟形藻组幼体的附着率(23.2%±3.2%)显著高于对照组(18.0%±2.16%)(P<0.05)。混合藻类密度为1500μm的樽形幼体变态、附着及生长和成活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单一硅藻组中,圆筛藻组幼体的附着率最高(13.3%±2.2%),显著高于舟形藻(6.9%±1.8%)和双肋藻组(5.9%±0.7%)(P<0.05);混合硅藻组的附着率均高于单一硅藻组,其中圆筛藻+舟形藻组幼体的附着率(23.2%±3.2%)显著高于对照组(18.0%±2.16%)(P<0.05)。混合藻类密度为125万个/cm2时,幼体的附着率(27.2%±4.28%)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经过46 d的饲养,单一和混合藻类组幼参的最终体长(P<0.01)和成活率(P<0.05)均显著低于对照组。稚参变态附着后至体长为70025万个/cm2时,幼体的附着率(27.2%±4.28%)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经过46 d的饲养,单一和混合藻类组幼参的最终体长(P<0.01)和成活率(P<0.05)均显著低于对照组。稚参变态附着后至体长为700800μm的10 d内,以3种混合底栖硅藻为食物,之后以营养来源丰富的人工饵料为食,可明显提高仿刺参的生长速度和育苗成活率。  相似文献   
6.
在水温13.0~23.0℃下,将平均质量1.45g的仿刺参Apostichopus japonicus幼参放养在容量50L(45cm×31cm×30cm)的水槽中,投喂以鱼粉、虾糠和玉米蛋白为蛋白源,添加马尾藻粉、海泥、贝壳粉和黄原胶等粗蛋白12.70%和粗脂肪5.48%的饲料。在饲料中含有不同比例的亚油酸(LA)、α-亚麻酸(LNA)、二十二碳六烯酸(22:6n-3)(DHA)和二十碳五烯酸(20:5n-3)(EPA),以橄榄油平衡脂肪含量,以贝壳粉平衡其他成分,配制成LA和LNA的比例分别为20:0(S1);20:1(S2);1:2(S3)和2:1(S4);LA、LNA、DHA和EPA的比例分别为6:1:5:0(S5);10:1:30:5(S6)和10:5:6:1(S7)的膏状饲料。80d的饲养表明,幼参摄食只添加橄榄油(S1)、添加橄榄油和亚油酸(S2)的饲料时生长最慢,显著低于其他各组的幼参(P〈0.05);摄食只添加亚麻酸(S3)或亚油酸和亚麻酸(S4)的饲料时,生长较慢,二者差异不显著(P〉0.05),但均显著低于摄食添加DHA(S5)和EPA+DHA(S6)的幼参(P〈0.05);摄食添加上述4种脂肪酸(S7)饲料时,生长最快,即LA,LNA,DHA和EPA的比例为10:5:6:1时,体壁最厚,肠道中淀粉酶和蛋白酶的有效活力最高,对饲料脂肪和蛋白质的消化率显著高于其他各组(P〈0.05)。摄食实验饲料的仿刺参体内蛋白+脂肪十灰分的含量之和(平均85.79%)远大于初始刺参(79.70%)的相应之和,由高至低依次为:S2(90.57%)〉S1(87.97%)〉S3(85.78%)〉S4(85.29%)〉S7(84.19%)〉S5(83.79%)〉S6(82.97%)。仿刺参摄食后体内18碳脂肪酸含量呈负增长,而体内EPA的含量均呈正增长,且恒定变化在4.36%~6.83%之间,表明饲料中的18碳脂肪酸能转化为仿刺参体内的EPA。添加了4种脂肪酸的S4、S5、S6和S7组幼参肠过氧化氢?  相似文献   
7.
皱纹盘鲍自污染及其对幼鲍生长及成活率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在水温12~14℃条件下,进行了不同自污染程度对皱纹盘鲍HaliotisdiscushannaiIno幼鲍生长和成活率影响的生产规模试验。结果表明,随着换水频率或水交换量的减小,总氨(TNH+4-N)、活性磷(PO4-P)、亚硝态氮(NO-2-N)和化学耗氧量(CODMn)的含量增加(单位体重鲍所对应的平均污染速率依次为0 176、0 050、0 184、0 294mg/(g·d)),pH下降。自污染对成活率影响较小,对生长影响较大。总氨和pH是自污染水中影响幼鲍生长的主要因子。天然水(pH=8 11±0 06)条件下,总氨对幼鲍相对增长率的EC5(使相对增长率下降5%的总氨浓度)为0 18mg/L(非离子氨为0 004mg/L),EC10(使相对增长率下降10%的总氨浓度)为0 307mg/L(非离子氨为0 007mg/L);总氨在0 75mg/L(非离子氨0 02mg/L)以下时对幼鲍成活率无明显影响。pH的下降对幼鲍的相对增长率有影响,pH的频繁波动对幼鲍相对增重率影响明显。加入Na2CO3适当提高pH,对幼鲍生长有促进作用。作者建议用总氨作为监控鲍养殖闭路循环体系的水质指标,推荐总氨警戒线为0 30mg/L,危险线为0 8mg/L。pH为辅助指标。  相似文献   
8.
研究了蒙古裸腹溞MoinamongolicaDaddy在室内水泥池中的大规模培养技术,并进行了用其部分或全部替代卤虫投喂大菱鲆Scophtalmusmaximus和牙鲆Paralichthysolivaceus稚幼鱼的试验,结果表明:蒙古裸腹溞在室内大规模培养是可行的;全用小球藻培养的蒙古裸腹溞以及经小球藻营养强化的用酵母培养的蒙古裸腹溞作饵料,完全可以满足大菱鲆及牙鲆鱼苗的营养需要。用不同食物组合投喂大菱鲆的试验表明,鱼类生长速度为50%裸腹溞+50%卤虫组>裸腹溞组>卤虫+配合饲料组,但差异不显著;用该溞投喂牙鲆组的鱼类生长与用卤虫投喂组的没有显著差异。而蒙古裸腹溞培养费用仅为卤虫的1/10,因此,用蒙古裸腹溞可以部分替代或全部替代卤虫作为大菱鲆及牙鲆鱼苗的优质饵料,大幅度降低育苗成本。  相似文献   
9.
双齿围沙蚕昼夜代谢规律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王玲 《水产学报》2005,29(1):48-54
在20℃下测定了双齿围沙蚕的常规代谢和标准代谢的昼夜变化规律。按沙蚕体湿重分别设置S[0.50±0.05g]、M[0.90±0.05g]、L[1.50±0.05g]3个组,投喂人工合成的牙鲆饵料,结果表明:(1)常规代谢和标准代谢均随体重的增加而降低,符合幂函数方程R=aWb,b值分别为-0.5988、-0.4817;(2)在标准代谢的昼夜变化中,S、M、L各组表现出相同的规律,即夜间代谢增强,白天相对低缓;(3)对双齿围沙蚕常规代谢和标准代谢昼夜变化的比较表明,S、M和L组特殊动力代谢的峰值分别为3.936、1.5222和1.2853mg·(g·h)-1,持续时间相近,S、M、L总耗能分别为:271.62、73.56和70.56J·g-1。  相似文献   
10.
福建沿海皱纹盘鲍人工育苗技术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福建沿海,皱纹盘鲍秋季人工育苗效果明显优于春季育苗.采取异地引进亲鲍、用面积1 m2的透明塑料薄膜培养硅藻饵料并用于采苗,薄膜投放密度14片/m2,担轮幼体布池密度10×104~15×104个/m2等技术措施,匍匐幼体平均采集密度200~300个/片,稚鲍的前期培育时间可延长至44 d,剥离规格达4.64 mm;稚鲍剥离至池底水泥板上进行继续培育,培育密度2000~2500个/m2,至壳长10 mm时成活率可达79%;平均单位面积出苗量1200个/m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