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1篇
  免费   21篇
  国内免费   11篇
农学   2篇
综合类   19篇
水产渔业   38篇
畜牧兽医   4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11篇
  2021年   12篇
  2020年   14篇
  2019年   19篇
排序方式: 共有6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为了能改善水质、渔业增殖和修复生态环境,EM菌的应用得到了广泛的关注,成为近几年研究的热点。鉴于此,本研究系统梳理了EM菌的定义及来源,综述了国内外近几十年EM菌在水产养殖中的作用效果及其作用机理,阐述了影响EM菌作用效果的因素等;发现EM菌在调控微生物生态结构、降低水环境中有害物质、提高免疫、增重增产等方面有着显著的效果,但EM菌技术的基础理论研究还比较薄弱,且生产技术及应用过程等还存在着不足。因此今后应提高生产技术,建立和提高筛选系统,并开发EM菌在水产养殖研究和应用的新领域,为水产养殖创造更大的经济价值,并为可持续养殖提供可能。  相似文献   
2.
本试验旨在研究柠檬酸对草鱼生长性能、营养物质利用、血清生化指标和肠道组织形态的影响。在基础饲料中分别添加0(对照组)、0.15%、0.30%和0.45%的柠檬酸,配制成4种等氮等脂饲料,饲养初始平均体重为(17.0±0.2) g的草鱼60 d。结果表明:0.30%柠檬酸组具有最高的增重率(432.8%)和最低的饲料系数(1.30),其增重率较对照组提高了11.37%(P0.05),饲料系数较对照组降低了10.34%(P0.05)。与对照组相比,饲料中添加0.15%~0.45%的柠檬酸显著提高了磷表观消化率与沉积率以及脂肪沉积率(P0.05),饲料中添加0.30%的柠檬酸还显著提高了蛋白质表观消化率与沉积率以及干物质表观消化率(P0.05)。0.15%和0.30%柠檬酸组的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较对照组显著升高(P0.05),而丙二醛含量则较对照组显著降低(P0.05)。0.30%和0.45%柠檬酸组的肠道蛋白酶和淀粉酶活性显著高于对照组(P 0.05)。0.15%~0.45%柠檬酸组的肠道绒毛高度和肌层厚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绒毛宽度各组之间无显著差异(P0.05)。综上可知,饲料中添加柠檬酸能提高草鱼的生长性能和饲料利用率,增强血清抗氧化能力,改善肠道组织形态;草鱼饲料中柠檬酸的适宜添加量为0.30%。  相似文献   
3.
4.
为研究饲料中维生素K3含量对大口黑鲈消化能力、血清代谢指标、肌肉氨基酸和脂肪酸组成的影响,在基础饲料中分别添加不同水平的维生素K3,配制成维生素K3含量分别为0.78(K0组)、5.80(K5组)、10.82(K10组)、15.84(K15组)和20.85 mg/kg(K20组)的5种试验饲料,对初均重为(12.96±0.07)g健康大口黑鲈幼鱼进行为期8周的饲养试验。结果表明:添加维生素K3的各组胃和肠道的蛋白酶、淀粉酶和脂肪酶活性均显著低于K0组(P<0.05)。K10组、K15组和K20组的表观消化率和蛋白质表观消化率显著低于K0组(P<0.05)。K20组的血清尿素氮含量显著高于其他4组(P<0.05),血清总蛋白、白蛋白、总胆固醇和甘油三酯含量在各组之间无显著差异(P>0.05)。肌肉必需氨基酸、非必需氨基酸和总氨基酸含量以及必需氨基酸指数在各组之间无显著差异(P>0.05),但是随着饲料中维生素K3含量的增加,必需氨基酸和总氨基酸含量呈增加的趋势。K15组的肌肉单不饱和脂肪酸含量显著高于其他4组(P<0.05),其中C16∶1n7和C18∶1n5含量均较其他组显著升高(P<0.05)。肌肉饱和脂肪酸和多不饱和脂肪酸含量在各组之间无显著差异(P>0.05)。综上可知,饲料中添加维生素K3可以改善大口黑鲈肌肉氨基酸组成,但当饲料中维生素K3含量≥5.80 mg/kg时会使大口黑鲈的消化能力下降,并且高剂量的维生素K3会改变大口黑鲈的蛋白质和脂质代谢。  相似文献   
5.
为增加对刀鲚在进化过程中因核心基因家族改变而产生的特殊机制的了解。实验利用比较基因组学,通过比较刀鲚及其近缘物种斑马鱼、三刺鱼、青鳉、红鳍东方鲀和绿河鲀基因组,鉴定刀鲚基因家族;利用CAFév 4.2软件进行基因家族扩张和收缩分析;最后将鉴定的扩张基因家族基因与GO、KEGG等数据库进行比对、注释和通路分析。结果显示,刀鲚具有11 872个基因家族,包含16 470个基因,有2 963个基因未形成基因家族。同其他5个物种相比,刀鲚有150个特有基因家族,包含419个基因。刀鲚扩张和收缩基因家族分析结果表明,刀鲚有1 200个基因家族扩张了,7 543个基因家族收缩了。刀鲚显著扩张的基因家族有39个,包含508个基因;显著收缩的基因家族有36个,包含21个基因。刀鲚显著扩张基因家族GO富集分析条目中鉴定较多的是,代谢过程、催化活性、细胞、细胞组分等。KEGG富集分析条目中鉴定较多的是紧密连接、心肌细胞的肾上腺素能信号、心肌收缩、细胞黏附分子等。与渗透压调节相关的通路有紧密连接、心肌收缩等;与生殖洄游行为相关的通路有GnRH信号通路、嗅觉转导通路等。对显著扩张基因家族基因进行基因组定位,结...  相似文献   
6.
稻虾共作对土壤有机碳的影响及其与土壤性状的关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田间定位试验,以水稻单作为对照,研究稻虾共作模式对土壤有机碳的影响,采用Pearson(皮尔逊)相关性分析法,探讨稻虾田中土壤有机碳与土壤肥力、土壤酶活力的关系。结果表明:稻虾共作显著(P<0.05)增加了土壤有机质含量,但低C/N饲料投喂组的土壤有机碳含量显著(P<0.05)下降。稻虾共作条件下,土壤全磷、脲酶与有机碳呈显著(P<0.05)正相关,土壤有机质、纤维素酶与有机碳分别呈极显著(P<0.01)和显著(P<0.05)负相关。土壤铵氮与有机质呈显著(P<0.05)负相关,土壤纤维素酶与有机质呈显著(P<0.05)正相关。  相似文献   
7.
为探究缩减饲料投喂量及清淤对养殖库湾水环境的影响,在鲢、鳙放养密度均为20 g/m~3的基础上,设置4个处理组库湾,分别为B1(不清淤、饵料投喂减半)、B2(清淤、不投饵)、B3(清淤、饵料投喂减半)和B4(不清淤、饵料投喂正常),实验周期为9个月。结果显示:4个库湾的总氮浓度、总磷浓度、高锰酸盐指数、藻类生物量从低到高分别为B2、B4、B1、B3,B2、B1、B4、B3,B2、B1、B4、B3,B2、B1、B3、B4(P0.05),浮游动物生物量之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由此可见,B2无论是在营养盐的控制还是在藻类的控制方面均取得了最佳的效果。作为养殖库湾,其主要功能是得到更高的鱼产量。在达到养殖水质要求的情况下,为了得到更高的鱼产量,应合理地利用饵料。因此,对于养殖用水的处理,要根据具体的水质条件,采用合理的修复方式,实现水质改善和养殖生产的双赢。  相似文献   
8.
为探讨硒对铜胁迫下大菱鲆幼鱼生长、抗氧化能力及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以初始体质量为(24.85±0.10) g的大菱鲆为研究对象,通过在饲料中添加五水硫酸铜和亚硒酸钠,配制铜、硒含量分别为(0、0,1 000、0,1 000、2,1 000、4 mg/kg) 4种等氮等能的实验饲料,命名为D1、D2、D3和D4组。养殖实验持续84 d。结果显示:①各组间实验鱼成活率无显著差异;增重率、特定生长率和蛋白质效率均在D2组显著低于D1、D3和D4组;摄食率和饲料系数呈相反趋势,在D2组显著高于其他3组。②幼鱼全鱼和肝脏粗脂肪含量呈先下降后上升趋势;而背肌粗蛋白和粗脂肪含量在各组之间无显著性差异。全鱼、脊椎骨和肝脏中Cu含量在D2组达到最高值;Zn含量则在D4组达到最高值;肝脏中铁含量呈下降趋势,在D3和D4组显著低于D1和D2组。③D2组显著降低了幼鱼血清总抗氧化能力(T-AOC)、过氧化氢酶(CAT)和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活性;丙二醛(MDA)含量则呈相反趋势,在D2组显著高于D3和D4组;总超氧化物歧化酶(T-SOD)和铜—锌超氧化物歧化酶(CuZn-SOD)活性均在D4组达到最低值。④血清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活性均在D2组显著高于其他3组;而血糖浓度、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活性均在D2组达到最低值,显著低于D1组。⑤肝脏金属硫蛋白(MT) mRNA相对表达量在D4组达到最高值,显著高于其他3组;谷胱甘肽转移酶(GST)和溶菌酶(LZM) mRNA相对表达量均在D2组显著低于其他3组;热休克蛋白70 (HSP70) mRNA相对表达量则在D2组显著高于其他3组。综上所述,在本实验条件下,饲料中添加硒(2~4 mg/kg)可缓解高铜(1 000 mg/kg)胁迫导致的鱼体生长缓慢等症状,并可调控鱼体的抗氧化能力、生理代谢及相关基因表达量,进而对鱼体在高铜胁迫下的内环境稳态恢复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9.
姚静婷  孔纯  华雪铭  税春  施永海 《水产学报》2019,43(6):1449-1462
为了解菜粕替代鱼粉后单宁的作用,配制4组等氮等能饲料饲喂初重(39.84±3.09) g的暗纹东方鲀8周。以含43%鱼粉的实用基础饲料T0为对照;另设置3个不同的鱼粉用量组,用酪蛋白平衡蛋白质含量,并添加0.25%(T1)、0.75%(T2)和1.25%(T3)的水解单宁,使酪蛋白:水解单宁≈菜粕中蛋白含量:菜粕中单宁含量=16.8∶1。结果显示,随饲料中水解单宁添加量的增加,增重率呈上升趋势,饲料系数显著下降;肌肉粗脂肪含量T2组显著高于T0及T1组,对照组氨基酸水平显著高于其他组。肝脏抗氧化指标中,T0组过氧化氢酶(CAT)活力显著低于其他组,总抗氧化能力(T-AOC)则显著高于其他组,T3组丙二醛(MDA)含量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显著高于其他组。血清抗氧化指标中,3个单宁组MDA含量均显著高于对照组,过氧化氢酶(CAT)活力显著下降。随饲料中水解单宁添加量的增加,血清谷丙转氨酶(ALT)活性先升后降,与肝脏中趋势一致;T1组白蛋白(ALB)含量高于T0及T3组,显著高于T2组,T1组总蛋白(TP)含量高于T0组,显著高于T2及T3组。T1及T2组肠道淀粉酶活性显著高于T0组,胃和肠道中的蛋白酶活性随水解单宁添加量的增加显著上升,胃脂肪酶活性显著下降。T3组苦味受体T2R1表达量在舌尖和肠道均显著高于对照组;肝脏热休克蛋白HSP70表达量T0组显著高于T3;摄食偏好实验中,驯化前暗纹东方鲀摄食偏好随水解单宁添加量的增加显著下降,驯化8周后,4组实验鱼对T2饲料的偏好程度均显著高于T0,T0饲料高于T1和T3组。研究表明,添加1.25%及以下水解单宁对暗纹东方鲀生长无负面影响,一定程度上对饲料有节约作用;添加水解单宁会改变鱼体对蛋白质、脂肪和糖类的消化及蛋白质合成代谢,添加量在1.25%时会损伤抗氧化能力和抗应激能力;用含有水解单宁的饲料驯化暗纹东方鲀可显著提高其对水解单宁添加量为0.75%的饲料的偏好程度,并提高对苦味的接受能力。  相似文献   
10.
长江口青草沙水库刀鲚食性转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胃内含物法并结合碳氮稳定同位素分析,探讨长江口青草沙水库刀鲚(Coilia nasus)食物组成及其食性转变。基于胃内含物数据的聚类分析表明,刀鲚食物重量百分比(W%)在小个体(<99 mm)、中等个体(100~150 mm)和大个体(>150 mm)间两两差异显著;出现率(F%)和相对重要性指数百分比(IRI%)大个体与其他 2 个体长组差异显著,后两者无显著差异;数量百分比(N%)各体长组间均无显著差异。以上 4 种指数综合显示,小个体和大个体刀鲚分别主要摄食浮游动物和虾鱼类,中等大小个体刀鲚主要摄食浮游动物(F%、N%和 IRI%占优势)和鱼类(W%占优势);碳氮双稳定同位素混合模型亦表明,虾类和鱼类对大个体刀鲚有较大的食物贡献率。刀鲚的δ15N 随体长线性增加,δ13C 与体长呈二次多项函数关系,大个体的δ15N[(15.18±0.79)‰]和营养级(TL: 3.63±0.23)显著高于中等个体的δ15N[(13.87±0.68)‰]和 TL (3.26±0.20)(P<0.01),δ13C 差异不显著(P>0.05)。胃内含物法结合稳定同位素分析表明,刀鲚在生长发育中发生了食性转变,转变前后分别以水层和底层生物为主要食物来源,推测其作为优势种对该水库底层和水层食物网的营养耦合起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