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免费   1篇
水产渔业   1篇
  202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
本研究选取乌鳢(Channa argus)和南方大口鲶(Silurus soldatovi meridionalis)为捕食者,青鱼(Mylopharyngodon piceus)、草鱼(Ctenopharyngodon idellus)、鲢(Hypophthalmichthys molitrix)、鳙(Aristichthys nobilis)幼鱼为猎物鱼,比较了在无捕食(空白对照)、低捕食(隔网胁迫)和高捕食(直接胁迫)压力下,胁迫0、7、14 d后,“四大家鱼”幼鱼血清皮质醇(COR)水平和血液生化指标的变化。结果显示,不同捕食胁迫水平下,“四大家鱼”幼鱼的血液生化指标和COR水平变化程度不同,但变化趋势一致。“四大家鱼”幼鱼的COR水平随着捕食胁迫程度和胁迫时长的增加显著升高,表现为无捕食组<低捕食组<高捕食组,0 d<7 d<14 d。在血液生化指标中,血清蛋白浓度和总胆固醇(CHO)浓度较为稳定,各组相比无显著变化;血糖(GLU)浓度和碱性磷酸酶(ALK)在捕食胁迫下升高,甘油三酯(TG)则相反,呈下降趋势。研究表明,“四大家鱼”幼鱼会根据捕食风险来增强自身生存能力的方式及调整生理反应。捕食胁迫处理后,“四大家鱼”幼鱼均产生了应激反应,与隔网捕食相比,直接捕食对鱼体生理反应影响更为显著,且随着胁迫时长的增加应激程度也随之增加。各检测指标中,血清蛋白和CHO可能不是捕食胁迫下鱼类应激的敏感指标;COR和GLU的变化最为显著,这可能是为了弥补应激期间机体对能量需求的增大。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