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2篇
  免费   7篇
  国内免费   7篇
综合类   6篇
水产渔业   50篇
  2023年   1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5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46 毫秒
1.
为评价“北戴河国家级海洋牧场示范区”人工鱼礁的建设效果,通过海洋调查,对比分析了人工鱼礁建设前后该海域水质环境、沉积物状况以及海洋生物资源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投礁后的海域生态环境得到了一定改善,其中水质指标中,溶解氧含量较高,而氨氮含量较低;浮游动物的丰沛度高于对照区;游泳动物和底栖生物无论种类组成还是丰沛度均高于对照区。  相似文献   
2.
在水温(12±0.5)℃、盐度27‰的环境下,研究了重金属Cu~(2+)对四角蛤蜊的急性毒性效应和肝脏组织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Cu~(2+)对四角蛤蜊24、48、96hLC50分别为13.4、7.34和4.32mg/L;安全浓度分别为0.13、0.07和0.04mg/L。通过对Cu~(2+)暴露在不同浓度96h的四角蛤蜊肝脏组织切片观察发现,Cu~(2+)对四角蛤蜊的肝脏组织结构有明显影响,肝脏的损伤程度随着Cu~(2+)浓度的增加而加深,2.59mg/L为四角蛤蜊肝脏解毒的阈值。  相似文献   
3.
牙鲆5个养殖群体的遗传多样性分析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利用16对微卫星分子标记对牙鲆(Paralichthys olivaceus)的5个养殖群体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结果表明,等位基因数为2-9个,平均等位基因数为6.0625;有效等位基因数1.2596-5.5161,平均有效等位基因数3.692;各位点的杂合度观测值(Ho)0.2200-0.8000;杂合度期望值(He)0.2061-0.8187。各群体之间无偏倚杂合度期望值从小到大依次为丹东、北戴河、威海、青岛、荣成。Kruskal-Wallis检验结果(H=0.672,df=4,P=0.955)则说明,5个群体遗传多样性差异不显著。群体间基因分化系数(Gs,)为0.0991,各群体之间存在中度遗传分化。采用UPGMA法对5个群体进行聚类,可分3类:丹东和北戴河各为一类,威海、荣成、青岛为一类,其中威海与荣成群体的分化最小。结合Hardy-Weinberg平衡,拟合度检验和遗传偏离指数(动的分析结果表明,各群体的遗传平衡状况存在很大差别。遗传变异的分析结果说明5群体遗传多样性比较丰富。  相似文献   
4.
牙鲆雌核发育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牙鲆(Paralichthys olivaceus)是一种重要的海水经济鱼类,其雌性生长速度显著快于雄性。因此,生产全雌牙鲆对提高养殖产量和经济效益具有重要意义。雌核发育是一种特殊的有性生殖方式,在这种生殖方式中,灭活的精子进入卵子,激活胚胎发育,但精核不与卵核融合形成合子,所以雌核发育的个体只具有母本的遗传信息。目前,牙鲆已成为雌核发育技术应用于产业的代表性鱼类。本文对牙鲆人工诱导雌核发育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介绍牙鲆减数分裂雌核发育和有丝分裂雌核发育的诱导方法,以及雌核发育技术在性别控制、克隆制备等育种研究中的应用。最后,作者提出"雌核发育育种体系"构想,并对其在鱼类育种和遗传研究中的应用前景进行展望。  相似文献   
5.
用透射扫描电镜观察了牙鲆(Paralichthys olivaceus)精子及其核前区特殊结构的形成过程.本研究依据牙鲆精子形成过程中各细胞器的变化特点,将其形成过程大致分为5个时期:鞭毛生成期,核隐窝形成期,袖套形成期,核前凹陷形成期和变态完成期.精子形成过程中,核前未生成顶体,但出现一个特殊的区域为核前凹陷区域.电镜观察显示,成熟牙鲆精子的核前凹陷结构是细胞核胞吐囊泡形成的;精子细胞核染色质的凝集由核隐窝处向前进行,核内不参与浓缩的低电子密度物质以出芽的方式形成单层界膜囊泡,以致核前出现大块低电子密度区域.此区域在胞吐单层界膜的囊泡后,形成核前凹陷.但透射电镜切片核前凹陷区域内常存在未被完全胞吐的囊泡.  相似文献   
6.
冷、热休克法诱导黄颡鱼三倍体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分别采用冷、热休克抑制第二极体释放的方法诱导黄颡鱼三倍体。结果表明,在卵受精后2min,5℃处理20min,胚胎时期的三倍体率达70%左右,孵化率50%左右,幼鱼时期三倍体(含嵌合体)的检出率为25%,此条件为冷休克处理的优化参数;在卵受精后2min,40℃处理2min,胚胎时期的三倍体诱导率达58%,孵化率为39%,幼鱼时期三倍体(含嵌合体)的检出率为40%,此条件为热休克处理的优化参数。正交分析得出,冷休克条件下起始休克时间是原肠期三倍化率和孵化率的重要影响因子,温度对畸形个体的产生有重要影响;热休克条件下,参考三倍体率、畸形率、孵化期相对存活率三者而言,休克温度均是重要因素。比较观察到冷休克处理组的胚胎受损情况严重,后期的成活率较热休克处理组要低,总体诱导效果逊于热休克处理组。  相似文献   
7.
使用扫描电镜对牙鲆、大菱鲆和条斑星鲽的精子和卵子表面形态结构进行比较研究。观察结果表明,3种精子形态结构在核前凹陷位置、精子头部形状、中段线粒体数及鞭毛长度4个方面存在明显差异;3种卵子表面形态结构中,牙鲆和大菱鲆比较相似,而条斑星鲽成熟卵子壳膜具有4点特异性:外表面粗糙、有点状和斑块状突起、网纹较深;壳膜上微小孔孔径差距大;卵膜厚度最厚为(3.87±0.24)μm,约为牙鲆和大菱鲆卵膜厚度的2倍;受精孔的管道螺旋层为4~6层,约为前两者的1/2。条斑星鲽与牙鲆和大菱鲆的精卵表面形态结构差异明显。  相似文献   
8.
本研究筛选到圆斑星鲽(Verasper variegatus)的性别相关基因sox9,并通过RACE技术获得了全长序列,基因全长为3287 bp,包括1431 bp的ORF,编码477个氨基酸,368 bp的5¢ UTR和1488 bp的3¢ UTR。在3¢ UTR中有多聚腺苷酸尾和加尾信号AATAAA。通过荧光定量PCR测定了sox9基因在圆斑星鲽成鱼不同组织中的表达水平,发现sox9基因在圆斑星鲽的脑、眼、鳃、心、肝、胆、肠、精巢、卵巢、肾和肌肉等各个组织中都有不同程度的表达。在鳃、脑和精巢组织中检测到较高水平的sox9转录,其中精巢中的转录水平显著高于其他组织,sox9基因在性腺中的表达显示出性别两相性差异。其在精巢中的表达水平要显著高于卵巢,说明sox9基因与雄性性腺发育相关。通过测定sox9基因在圆斑星鲽幼鱼不同发育时期(20、30、40、50、60、70和80日龄)的表达水平,发现其在20~50日龄表达量逐渐下降,在60日龄时表达量上升,推测表达量上升可能与幼鱼性腺分化相关。  相似文献   
9.
以雌核发育牙鲆(Paralichthys olivaceus)为对象,根据Gen Bank收录的牙鲆生长激素基因序列(Gen Bank登录号:D29737)设计9对引物,采用直接测序的方法对50尾雌核发育牙鲆生长激素基因编码区和启动子进行了单核苷酸多态位点(SNPs)筛选,共获得有效序列1 838 bp,启动子区117 bp,内含子区1 050 bp,外显子区671 bp,覆盖牙鲆生长激素基因78.3%的序列。共检测到7个SNPs,平均发生频率为0.38/100个碱基,其中颠换型3个,插入型2个,缺失型2个;内含子区4个(Intron I:C477T、1 091~1 092/insert T、1 129~1 130/insert A;Intron IV:1 906A/-del),外显子区3个(Exon V:2067T/-del、A2006C、A1974G);SNPs与生长性状相关分析结果显示:C477T和2 067T/-del两个位点对牙鲆的体重、体长、体高等生长性状均有显著影响(P0.05),其他5个SNPs对牙鲆生长性状均无显著影响(P0.05)。研究结果可为牙鲆生长性状的SNPs标记辅助选育提供基础数据。  相似文献   
10.
牙鲆身体纵轴生长相关性状QTL定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以经紫外线灭活的真鲷(Pagrosomus major)精子作为异源精子,诱导牙鲆(Paralichthys olivaceus)卵子进行有丝分裂雌核发育,通过静水压方法获得165个双单倍体作为实验材料.测量牙鲆身体纵轴6个生长相关性状(体长、头长、背鳍基长、腹鳍基长、尾柄长和尾长),并用SPSS 19.0对其进行正态分布及相关性分析.运用MapQTL4.0中多座位QTL 模型(MQM)对控制6个性状的QTL进行定位及遗传效应分析.结果表明,所检测6个性状均符合正态分布,并且相互之间呈极显著相关(P<0.01).在全部24个连锁群上检测到22个控制相关性状的QTL,分布在10个连锁群上.其中与体长相关的QTL有4个,头长相关的QTL为3个,控制背鳍基长的QTL为4个,与腹鳍基长相关的QTL为3个,与尾柄长相关QTL 7个,控制尾长的QTL仅有1个.各QTLs的LOD 值在2.01~3.68之间,可解释3.7%~12.6%的表型变异.控制体长和尾长的 QTL存在共定位,控制体长的 QTL 还与控制背鳍基长及腹鳍基长的QTL存在共定位.本研究结果可为今后进一步辅助育种和改良性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