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8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13篇
农学   8篇
基础科学   3篇
  22篇
综合类   40篇
农作物   1篇
水产渔业   2篇
畜牧兽医   20篇
园艺   4篇
植物保护   4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3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11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12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16篇
  2007年   1篇
  200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2种半灌木的耗水特性存在差异。2种半灌木的月耗水量及总耗水量均表现为:适宜水分>中度干旱>重度干旱。除了铁杆蒿在适宜水分下的月耗水主要集中在7、8、9月外,其他水分条件情况下,月耗水主要集中在6、7月份,且7月份达到峰值。同时,这2种半灌木在重度干旱和中度干旱下的日耗水高峰均出现在14:00,在适宜水分下,达乌里胡枝子呈双峰曲线,最高日耗水时段分别出现在10:00和14:00,铁杆蒿则与其他水分条件下的变化规律保持一致。干旱胁迫均抑制了2种半灌木地上部的生长,但提高了根冠比。土壤水分含量对两者的水分利用效率均有较大影响,达乌里胡枝子在中度干旱和重度干旱条件下水分利用效率均有提高,铁杆蒿在中度干旱下最高,而重度干旱下最小。  相似文献   
82.
以5个地方黄牛及青海牦牛为研究对象,利用PCR-SSCP和DNA测序技术对367头黄牛与牦牛的类血管生长因子4基因的第5外显子(ANGPTL4exon5)序列进行SNP检测,并分析该SNP与黄牛与牦牛生长性状的相关性。结果发现1个新的SNP多态位点(NC007305:g.C4899T),并检测出CC、TT和CT3种基因型。黄牛和牦牛不同基因型与生长发育性状的相关分析显示,黄牛TT基因型个体的体质量(399.096±32.946)kg、体斜长(147.447±4.456)cm、胸围(175.188±5.814)cm和腹围(204.657±7.113)cm,显著大于CT基因型个体,依次为(275.636±51.266)kg、(126.470±6.933)cm、(154.031±9.047)cm、(178.911±11.069)cm,其余各项指标基因型间差异不显著。因此,该位点有可能作为黄牛生长性状辅助选择的标记之一。青海牦牛群体中没有发现与该基因座多态显著相关的性状。  相似文献   
83.
 在仔猪日粮中添加微生物发酵植物单细胞蛋白饲料(MPF),研究MPF对仔猪生长性能的影响。85只体重相近的45日龄仔猪随机分为2组,每组40只,对照组饲喂基础日粮,试验组在饲喂基础日粮的基础上添加单细胞的饲料。试验结果表明,试验组仔猪每只日平均增重497.22 g,料肉比2.12,分别比对照组高15.48%和7.56% (P<0.05);剖检仔猪内脏器官无实质性病理变化;血常规和肝功能无显著变化,肾功能和甲状腺功能T-3差异显著(P<0.05),其他指标差异不显著(P>0.05);生产成本分析表明,试验组与对照组提高经济效益9.86%。结果提示,MPF可代替仔猪日粮中50%的豆粕,在生产中极具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84.
为探究放线菌Act11、Act12及G5对盆栽马铃薯根区土壤微生物组成、数量的影响,及其在根区土中的定殖情况,采用盆栽拌土接种Act11+Act12混合放线菌剂和G5放线菌剂进行试验。收获期采用稀释平皿法对根区土中细菌、真菌及放线菌进行分离测数,采用16SrRNA序列分析方法对优势细菌和放线菌进行鉴定。结果表明,拌土接入Act11+Act12混合放线菌剂和G5放线菌剂后,根区土壤中微生物数量发生如下变化:细菌总数较对照分别减少30.5%(P0.05)和28.0%(P0.05),真菌总数较对照分别减少17.9%和45.8%,放线菌总数较对照分别增加44.1%(P0.05)和4.1%;放线菌与真菌数量比A/F较对照分别提高75.4%和92.4%;优势细菌JB1、JB2、JB3及优势放线菌JA3、JA4、JA5数量较对照分别减少18.7%~100.0%及0.4%~100.0%;经鉴定JB1为耐盐节杆菌(Arthrobacter pascens),JB2为飞禽岛海草球菌(Phycicoccus bigeumensis),JB3为黄金节杆菌(Arthrobacter aurescens),JA3为德克萨斯糖丝菌(Saccharothrix texasensis),JA4为新疆糖丝菌(Saccharothrix xinjiangensis),JA5为淀粉酶产色链霉菌(Streptomyces diastatochromogenes);(Act11+Act12)和G5在根区土的定殖率分别为34.4%和45.9%。供试3株生防放线菌拌土接种对盆栽马铃薯根区土壤微生物区系均有显著影响,接入菌在马铃薯根区土中的定殖能力均较强。  相似文献   
85.
《土壤通报》2015,(4):851-857
为了解岩溶区土壤粒径分布与活性有机碳组分的关系,分别从岩溶区和碎屑岩区选取林地、灌草丛、果园三种主要土地利用类型,测定其土壤剖面的颗粒组成以及活性有机碳组分含量。结果表明,岩溶土壤与碎屑岩土壤粒径分布中,0.002 mm粒组含量最大,均超过25%,且土壤质地以黏土为主。岩溶土壤总有机碳剖面分布呈凸肚型,其含量在剖面10~30 cm处达到最大值;而碎屑岩土壤总有机碳含量随着剖面深度的加深呈下降趋势,其含量在剖面0~10 cm处为最大值。除岩溶林地外,其余剖面的微生物量碳含量均随土壤深度的加深而减小,在剖面深度0~10 cm处为最大值,在70~90 cm处为最小值。岩溶区土壤溶解有机碳含量在不同深度的差值较小;碎屑岩区溶解有机碳含量在0~10 cm处为最大值,在20~30 cm处为最小值。岩溶区溶解有机碳含量与0.02~0.002 mm粒组呈显著负相关关系(p0.05),与0.002 mm粒组呈显著正相关关系(p0.05);碎屑岩溶解有机碳含量与2~0.25 mm及0.25~0.05 mm粒组呈显著负相关关系(p0.05),与0.002 mm粒组呈显著正相关关系(p0.05)。在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中,林地土壤微生物量碳及溶解有机碳含量最大,灌草丛土壤次之,果园土壤最小,且果园土壤0.002 mm粒组含量最小。  相似文献   
86.
野生酸枣果硒多糖纯化与光谱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热水浸提、乙醇沉淀法获得酸枣果硒多糖粗品.苯酚-硫酸法测其多糖含量为(92.6±4.72) mg/g,原子荧光光度法测其硒含量为( 17.8±2.05)μg/kg.DEAE-25纤维素和Sephadex G-75凝胶层析柱进一步分离纯化得白色絮状多糖.薄层层析和高效阴离子交换色谱法分析其单糖组成.结果表明:该多糖是由鼠李糖、阿拉伯糖、半乳糖、葡萄糖、木糖等单糖组成,其摩尔比为3.21∶8.36∶5.61∶0.96∶1.82.红外光谱分析表明具有明显的多糖特征吸收峰,核磁共振波谱表明该多糖结构主要为β-糖苷键连接的吡喃型葡聚糖.  相似文献   
87.
覆盖方式对温室辣椒结果期生长和水分利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日光温室条件下, 通过地膜覆盖、秸秆覆盖、地膜加秸秆覆盖和对照共4 个处理的小区试验, 研究覆盖方式对温室辣椒结果期生长及水分利用的影响, 从中筛选出有利于温室辣椒生产的较佳覆盖模式。结果表明: 地膜加秸秆覆盖处理结果初期土壤温度升温幅度大于秸秆覆盖, 结果盛期和结果末期土壤温度降温趋势小于地膜覆盖; 各覆盖处理都显著促进植株生长, 增加结果期辣椒叶片叶绿素相对含量和植株总干重及各部分干重, 并显著提高辣椒产量, 减少耗水量, 其中, 地膜加秸秆覆盖表现尤为突出; 地膜加秸秆覆盖、地膜覆盖和秸秆覆盖处理的水分利用效率分别为对照的2.17 倍、2.09 倍、1.67 倍。总之, 地膜加秸秆覆盖是利于日光温室辣椒生产、提高水分利用效率的较佳覆盖方式。  相似文献   
88.
选取陕西3个典型生态区,通过田间小区试验研究不同形态氮肥和配施腐殖酸处理对烤烟化学成分和产质量的影响,为烤烟优质适产栽培提供理论及实践依据。结果表明,单施氮肥和氮肥与腐殖酸配施均可提高烟碱和氮含量,降低还原糖含量;钾和氯含量因不同地区表现有差异;氮肥配施腐殖酸能更好地协调烟叶各化学成分含量,其效果好于单施氮肥。烤烟产量表现为陇县>洛南>旬阳,产值表现为陇县与旬阳相当,且均小于洛南。单施氮肥和氮肥与腐殖酸配施均对烤烟产质量具有促进作用,且效果因地区而异;陇县适合的氮肥形态为酰胺态氮,洛南为铵态、硝态及酰胺态等量混合态氮,旬阳为硝态氮,且前2个地区配施腐殖酸的效果好于单施氮肥,而旬阳地区氮肥单施与腐殖酸配施效果相当。说明不同典型生态区,适宜的氮肥类型存在差异,且合理配施腐殖酸能更好地促进烤烟生长发育,提高烤烟产量,协调烟叶化学成分,改善烟叶质量。  相似文献   
89.
NDRG1互作蛋白的双向电泳检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为了更好地了解NDRG1的功能,通过双向电泳技术寻找与NDRG1相互作用的蛋白。【方法】先准备高表达肿瘤细胞系HHCC,然后纯化融合蛋白GST-NDRG1,最后孵育HHCC与融合蛋白,并通过双向电泳检测与NDRG1相互作用的蛋白。【结果】经SDS-PAGE和双向电泳后,在pH 7.0、Mr=43 ku处出现了新增点。【结论】在肿瘤细胞HHCC中存在与NDRG1相互作用的蛋白。  相似文献   
90.
用同等光强(2 000lx)的彩色灯管照射黄连植株,研究不同光色(白色,红色,蓝色,绿色)处理下黄连的生长状况,测定其叶片脯氨酸、叶绿素含量,总生物产量,根茎中生物碱的含量。结果表明:红光处理的黄连叶片生长速度较快,根茎产量较高,全株总生物产量与对照没有显著差异;红光处理的脯氨酸含量低于蓝光,高于白色光;红光下生物碱含量高于白色光。红光处理有利于提高黄连的生物碱含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