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5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7篇
农学   69篇
  10篇
综合类   40篇
农作物   69篇
畜牧兽医   1篇
植物保护   4篇
  2024年   8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9篇
  2021年   13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12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11篇
  2012年   18篇
  2011年   23篇
  2010年   12篇
  2009年   13篇
  2008年   13篇
  2006年   2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2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 毫秒
71.
基于冠层光谱角算法的小麦氮素营养监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田间小区试验,选择3个小麦品种,在不同氮素水平下,在测定小麦冠层反射光谱和叶片氮素含量基础上,提出小麦冠层光谱角算法,分析小麦冠层光谱角与氮素营养水平的定量关系。结果发现:对选择的3个小麦品种,光谱角均随氮素施用量增加而增大,光谱角预测叶片氮素的最佳模型为y=0.3999x0.3989,其决定系数R2为0.6870,其预测的RE、RMSE和R2分别为1.63%、0.1609、0.7515。利用光谱角算法可以监测小麦冠层氮素营养的差异。  相似文献   
72.
棉花不同铃重类型种质主要纤维性状遗传及其变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中棉所48的母本S9708与不同铃重大小的父本杂交,配置6个F2群体,采用SAS 8.0软件对各组合亲本、F1和F2的铃重和衣分及纤维品质等数量性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在所有F2群体中纤维性状都有极显著差异。铃重和麦克隆值的变异系数较大,其次是衣分和纤维强度,而纤维长度、伸长率和整齐度变异系数较小。在杂交早代群体中,仍然表现亲本的铃大、衣分高、纤维长、强度高、整齐度好等优良特性。这表明,在杂种优势利用选择亲本时,选择大铃、高衣分、优质纤维材料仍较为重要。  相似文献   
73.
棉花纤维特异转录因子GhMADS9的克隆及功能初步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从快速伸长的纤维细胞中克隆到了一个转录因子,通过序列比对发现其具有典型的MADS-box结构域,命名为GhMADS9。进化树分析表明GhMADS9属于典型的MIKC类MADS转录因子,与在拟南芥胚中高表达的转录因子AGL15亲缘关系最近。RT-PCR和原位杂交试验表明GhMADS9在纤维细胞中特异表达。酵母单杂交试验证明GhMADS9具有转录因子激活活性。继续研究GhMADS9对下游基因的调节机制有利于更加深入地了解棉纤维发育机制。  相似文献   
74.
棉花抗黄萎病QTL初步定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研究以高抗黄萎病的海岛棉品种海7124和高感黄萎病的陆地棉品种邯郸14组配的F2群体184个株系,构建了一个分子标记遗传连锁图,包括了142个位点和30个连锁群,标记间的平均距离为8.24cM,全长1169.6cM,覆盖棉花总基因组约23.4%。用复合区间作图分析共检测到12个抗黄萎病相关QTL,其中田间抗病性检测到不同时期7个病情指数相关QTL,1个病株率相关QTL,温室苗期抗病性定位4个病株率相关QTL。从绝对量上看,各QTL加性效应从2.20到42.39,显性效应从1.65到32.25,解释表型变异1.09%~22.73%,且田间抗病性获得的QTL与温室苗期抗病性得到的QTL基本相同,其中qFDI711-30-0.01位点距MUSS294仅为0.01cM,加性效应较高解释表型变异22.32%,这对于培育优质抗病材料用于标记辅助育种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75.
目的】研究不同棉花品种在新疆塔里木棉区的养分积累量及产量特性。【方法】设置3种基肥用量,采用两因素裂区试验设计,比较6个棉花品种在3种基肥设置下养分积累差异及产量影响。【结果】6个棉花品种中新陆中55号品种的氮素利用率最高(36.11%),具有较高的氮素吸收能力。新陆中22号、新陆中55号、锦棉Z1112品种的磷积累量显著高于新陆中82号、新陆早74号、新陆早77号品种,磷肥利用效率表现为新陆早77号>新陆中22号>新陆中82号>新陆中55号>锦棉Z1112>新陆早74号。新陆中22号、新陆中55号、新陆中82号、锦棉Z1112、新陆早77号品种的钾含量显著高于新陆早74号品种,钾肥利用效率表现为新陆中55号和新陆中82号较高,新陆中22号品种最低,新陆中55号和新陆中82号品种具有较高的钾素吸收能力;锦棉Z1112、新陆早77号品种的单株铃数显著高于新陆中22号、新陆中55号品种,新陆中22号品种的单铃重显著高于其他5个品种。新陆中22号、锦棉Z1112品种的衣分要显著高于新陆中55号、新陆中82号、新陆早77号品种,新陆早74号品种籽棉产量和皮棉产量均显著低于其他品种。【结论】不施基肥处理棉花株养分吸收积累量少、产量偏低。基肥全施处理下产量最高,基肥半施处理下,基肥施用量减少50%,棉花平均产量减少9%,其中新陆中22号品种和新陆中55号品种的减产最少,为5%和1%。  相似文献   
76.
为探讨缩节胺(Dimethylpiperidinium choride,DPC)类调节剂对长江流域棉区麦(油)后直播棉株型结构的影响,于2011―2012年在安徽东至与湖北石首、荆州调查了“棉太金”处理下短季棉品种国欣早11-1与国欣早12-1的株型结构。在7.5万、9.0万、10.5万株·hm-2 3个密度下,将“棉太金”用量设置为0、1.08、2.16 L·hm-2 3个水平,分别在盛蕾期、盛花期、盛铃期按体积比1∶2∶3喷施。结果显示,“棉太金”化控可以有效调控长江流域麦(油)后直播棉的株型结构,小幅度降低第一果枝节位高度,减少果枝数量;有效抑制果枝长度与株高,使用剂量越大,作用越明显;天气影响其使用效果。综合不同的株型结构因素认为,“棉太金”在中高剂量1.08、2.16 L·hm-2下,可以使棉花株型紧凑,有利于机械采摘。研究结果可为降低棉花生产成本,提高生产效率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77.
研究棉太金对不同种植密度下长江流域麦(油)后直播棉产量形成和成铃结构的影响有重要生产指导意义。2011―2013年以早熟棉品种国欣12-1为材料,在安徽和湖北进行了不同种植密度(7.5、9.0、10.5株·m-2)下,不同棉太金施用量(0、1.08、2.16 L·hm-2)在盛蕾期(7月28日)、盛花期(8月28日)、盛铃期(9月21日)分3次施用处理试验。结果显示,2011―2013年化控和年份显著影响了籽棉产量,化控与密度之间没有互作,化控与年份之间存在显著互作。在天气正常条件下,喷施棉太金能显著增加籽棉产量。在湿润多雨的气候条件下,喷施棉太金会抑制营养生长,从而避免花铃期出现蕾铃脱落和烂铃,显著增加籽棉产量;在干旱少雨的条件下,喷施棉太金则会对产量不利。密度影响单位面积成铃数,但不影响籽棉产量。在7.5株·m-2条件下,分3次施用棉太金1.08 L·hm-2,利于实现长江流域棉区麦(油)后直播棉高产及机械采收。这些结果对长江流域棉花轻简化栽培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78.
棉花黄萎病菌gDNA提取方法和不同单孢的RAPD分析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选用棉花黄萎病菌代表性的菌系Va(Veticlliumalboatrum的一个菌株)和Veticilliumdahliae的落中型菌系VD-8,T9及非落 叶型菌系Jy,以Ke作为实验对象,研究了CTAB和氯化苄2种提取方法的优劣。  相似文献   
79.
中国主产棉区黄萎病菌的RAPD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提取我国12个省主产棉区26个菌系gDNA的基础上,采用OPY和OPB两组随机引物,对这些菌系的基因组进行了PCR扩增和在分析,40个引物中,12个引物扩增扩增出满意的适合于分析的多态性谱带。聚类分析将26个菌纱分为A、B两个群,Va菌系属于单独的A群,B群则包括了所有的大丽轮枝菌系。B群又分为Ba(Cs、Yc)及Bb两个亚群。Bb亚群下面分3个组,Bb1(AV2、AV3及Ly)、Bb2(Sa、  相似文献   
80.
为明确干物质积累、转运与产量性状对密度与行距差异的响应机制,促进棉花品种推广与种植技术革新。以‘中棉所641’为试验材料,采用76 cm等行(SP)与(66 cm+10 cm)宽窄行(DP)种植模式,设3个种植密度,分别为Ⅰ:低密度12万株/hm2;Ⅱ:中密度18万株/hm2;Ⅲ:高密度24万株/hm2。应用Logisitic曲线方程,进行数据分析。SPⅡ处理棉花?T(生物量快速积累持续期)在2020、2021年分别为54.7 d和55.6 d。其2020、2021年营养器官干物质快速积累持续时间分别为33.3天和38天,最大积累速率均为1.13 g/(株·d),高于其他处理。2020、2021年生殖器官干物质快速积累持续时间分别为35.26 d、25.79 d,最大积累速率均为1.05 g/(株·d)。2 a试验数据均显示,SPⅡ处理棉花花前、花后单株干物质转化量最高。2020、2021年SPⅡ处理籽棉产量分别为5359.48、5151.00 kg/hm2,单株成铃数均为6.12个。产量对行距差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