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1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53篇
农学   20篇
基础科学   1篇
  13篇
综合类   119篇
农作物   54篇
园艺   2篇
植物保护   7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10篇
  2017年   18篇
  2016年   11篇
  2015年   19篇
  2014年   12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20篇
  2011年   26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20篇
  2008年   13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5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2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34 毫秒
91.
以携带相同Wxb基因的籼稻品种黄华占和扬稻6号为试验材料,系统分析了这2个优质籼稻品种的理化特性和淀粉精细结构.结果表明,黄华占稻米蛋白质含量显著低于扬稻6号,而表观直链淀粉含量高于扬稻6号,其他理化品质如胶稠度、总淀粉含量和碱消值两者无显著差异;黄华占稻米具有较高的糊化温度和热焓值.黄华占和扬稻6号稻米淀粉粘滞曲线较...  相似文献   
92.
《天津农业科学》2016,(12):147-150
研究了复配杀虫剂20%甲氧虫酰肼·氰氟虫腙悬浮剂对水稻稻纵卷叶螟的田间防治。结果显示,药后14 d,药剂20%甲氧虫酰肼·氰氟虫腙悬浮剂450,600,750 g·hm~(-2) 3个剂量的保叶和杀虫效果为87.34%~96.76%、89.40%~96.53%。其中600g·hm~(-2)处理的保叶和杀虫效果(91.67%,93.20%)与对照药剂24%甲氧虫酰肼悬浮剂380 g·hm~(-2)(88.51%,90.60%)、22%氰氟虫腙悬浮剂518 g·hm~(-2)(95.54%,92.73%)保叶和杀虫效果相当;750 g·hm~(-2)处理的保叶和杀虫效果(96.76%,96.53%)都高于或显著高于对照药剂。研究表明,20%甲氧虫酰肼·氰氟虫腙悬浮剂对稻纵卷叶螟具有较好的防治效果,且对水稻安全,适宜大面积生产上推广应用。生产上建议于稻纵卷叶螟卵孵盛期和低龄幼虫盛发期以600~750 g·hm~(-2),兑水600~750 kg·hm~(-2)均匀茎叶喷雾,如果虫量较大则适当加大剂量;若需多次用药防治,则应选择与其它药剂轮换使用。  相似文献   
93.
《农业科技管理》2017,(4):58-60
文章分析了农业科研单位开展科技服务工作的必要性,阐述了目前开展科技服务工作的具体措施,总结了科技服务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完善多元化的服务模式、加大农业科技服务的资金投入力度、组建科技服务专业队伍、建立健全激励机制等建议,以促进农业科研单位科技服务工作更好地开展。  相似文献   
94.
稻纵卷叶螟对不同植物的产卵趋性与取食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稻纵卷叶螟是我国水稻上的一种重要害虫,在田间除水稻之外还可取食多种禾本科植物并完成生活史,但在大发生年份该虫几乎只在水稻上发生。本研究旨在明确该虫在水稻及其他寄主植物上的产卵选择及后代取食趋性的机制。【方法】采用室内笼罩选择实验比较了稻纵卷叶螟在水稻、玉米、稗草、狗尾草上的产卵与取食选择性以及取食经历对产卵、取食选择的影响。【结果】在笼罩条件下稻纵卷叶螟成虫在水稻叶片上的着卵量占总卵量的49.08%,显著高于其他三种植物;幼虫取食水稻后发育历期为17.29 d,显著短于取食玉米和狗尾草,同时取食水稻后蛹重最重;幼虫期分别取食水稻和玉米的稻纵卷叶螟成虫对四种植物的产卵选择无变化,仍显著偏好选择水稻产卵;低龄幼虫的取食选择性在几种植物之间无显著差异,低龄期取食水稻的幼虫发育到3龄、4龄后对寄主的取食选择顺序为狗尾草水稻、稗草玉米;低龄期取食玉米的幼虫发育到3龄、4龄后对寄主的取食选择为狗尾草玉米水稻、稗草。【结论】稻纵卷叶螟成虫显著偏好在水稻上产卵,产卵选择性不受幼虫取食经历影响,产卵选择性与幼虫的取食选择性并不一致。幼虫取食水稻的发育历期最短,蛹重最高。高龄幼虫显著偏好取食狗尾草,同时,低龄期的取食经历改变了高龄幼虫对水稻和玉米的取食偏好。  相似文献   
95.
为了解长江中下游麦区当前推广小麦品种抗穗发芽的特性,采用整穗发芽法、整粒发芽法和半粒发芽法鉴定了20个小麦品种的穗发芽抗性。结果表明,品种间穗发芽抗性存在显著差异,扬麦16、扬麦18、扬麦20、扬麦22、扬辐麦4号、宁麦16等13个品种穗发芽抗性较好,宁麦17、宁麦19、镇麦6号、镇麦8号、镇麦9号、扬麦13和扬麦14等6个品种穗发芽抗性中等,郑麦9023易穗发芽;20个品种的整穗发芽率和取穗当天整粒发芽率差异不显著,且两种方法的发芽率呈极显著正相关,说明整穗发芽法和整粒发芽法都可用于穗发芽抗性鉴定;整粒发芽法中取穗当天与取穗10d后籽粒发芽率较为一致,且极显著正相关,说明这一时段内都可进行抗穗发芽鉴定;取穗30d后所有红粒品种的发芽率都极显著提高,说明此时种子休眠开始解除。18个红粒小麦品种的半粒发芽率极显著高于整粒发芽率,说明种皮对穗发芽有较强的抑制作用。白粒品种郑麦9023收获30d后发芽率与收获当天穗上发芽率、籽粒发芽率,整粒法与半粒法发芽率差异均不显著,说明该品种几乎无休眠特性,且其种皮对穗发芽的抑制作用较小。  相似文献   
96.
叶片适度卷曲是水稻理想株型育种中的重要性状之一。按NCⅡ遗传交配设计,以5份不同卷曲程度的水稻卷叶近等基因系为母本与5个常用恢复系相互杂交配组得到25个杂交组合,考察各杂交组合的10个主要农艺性状并进行配合力和遗传力分析。结果表明:单株穗数、结实率、生育期这3个性状主要受基因加性效应控制,遗传力较高,其他性状受基因加性和非加性效应共同影响,剑叶宽受基因非加性效应的影响最大;各杂交组合的剑叶卷曲度主要受供试母本中的卷叶基因所控制;近等基因系QMX(YSBR1)的一般配合力效应高,由其配制的杂交组合的单株产量最高,是较好的育种亲本;其次为QMX(5408)和QMX(PS)。研究结果可为进一步开展卷叶高产品种的选育和定位高育种价值的卷叶基因提供重要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97.
研究了日粮中菊苣鲜草与配合饲料的比例对鹅生长发育以及养殖经济效益的影响。结果显示:饲养21日龄鹅6周后,对照组(菊苣∶饲料=0∶1)鹅的增重率显著高于各试验组(P<0.05),试验组1(菊苣∶饲料=4∶1)与试验组2(菊苣∶饲料=8∶1)之间差异不显著;对照组的胸宽、龙骨长和胫围显著大于试验组2(P<0.05),各组之间其他体尺指标差异不显著;各组之间鹅的肌胃指数、总肠长、小肠长和盲肠长呈现显著差异(P<0.05),其他内脏指标差异不显著;试验组2的养殖经济效益最高。建议鹅日粮中菊苣与饲料的比例为(4~8)∶1。  相似文献   
98.
根据小麦籽粒蛋白质HMW - GS的Glu - D1位点亚基组合不同分类,分析“2+12”和“5+10”HMW - GS亚基组合小麦籽粒谷蛋白大聚合体(GMP)和蛋白质及其组分含量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不同亚基组合小麦GMP花后动态不同,但总体表现为上升趋势,成熟期籽粒GMP含量最高,相同亚基组合的GMP动态变化基本一致,GMP含量的动态变化与GMP/Pr基本一致;籽粒灌浆过程中蛋白质含量呈“高一低一高”变化趋势,不同亚基组合小麦蛋白质含量最低值出现时间不同,“5+10”亚基组合小麦蛋白质含量最低值出现的时间早于“2+12”亚基组合小麦.  相似文献   
99.
2个重组自交系群体的小麦赤霉病抗性与表型性状相关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苏麦3号×安农2号和望水白×安农8455等2个重组自交系群体多年的表型性状与抗赤霉病扩展和侵染情况.结果表明,在不同年度间,小麦赤霉病侵染和扩展的病小穗率与株高呈显著负相关;与穗下节间也呈负相关,但相关显著的年份较少;与小穗数在多数情况下无相关性.赤霉病侵染的病小穗率与小穗密度呈显著正相关.穗长与赤霉病抗性相关显著性不稳定.因此,小麦表型性状与赤霉病抗性关系,因试验材料、方法及环境而不尽相同.在小麦抗赤霉病育种中,将适中的株高、小穗密度和穗长等作为初选性状,实现综合性状协调,有利提高育种效率.  相似文献   
100.
扬辐麦1号系采用突变品系1-3058与扬麦5号杂交,再采用^60Co-γ射线辐照诱变育成的优质饼干小麦。扬辐麦1号具有优质、高产、抗逆、适应性广等特点。籽粒琥珀色,皮色淡,商品性好,出粉率高。亩产稳定在350~400kg,产量潜力可达500kg以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