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65篇
  免费   105篇
  国内免费   353篇
林业   61篇
农学   113篇
基础科学   54篇
  1046篇
综合类   544篇
农作物   64篇
水产渔业   84篇
畜牧兽医   139篇
园艺   16篇
植物保护   202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10篇
  2014年   12篇
  2013年   63篇
  2012年   339篇
  2011年   397篇
  2010年   386篇
  2009年   443篇
  2008年   499篇
  2007年   54篇
  2006年   53篇
  2005年   32篇
  2004年   10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2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34 毫秒
31.
研究灵芝粗多糖对糖尿病小鼠的降血糖作用。灌胃5周后,剂量组与糖尿病模型对照组的血糖,有显著性差异(p〈O.01),高剂量组与低剂量组的血糖水平,组间差异显著(p〈0.01);剂量组小鼠的血清胰岛素值与糖尿病模型对照组比较,显著降低。灵芝粗多糖能显著降低糖尿病小鼠的空腹血糖,并呈现一定的剂量依赖关系,但其降血糖机理不是刺激胰岛素的分泌。  相似文献   
32.
对于降雨稀少的内陆干旱区,露水具有重要的生态学意义.在黑河中游的张掖市临泽县平川镇,于2008年6~9月利用人造面板法对露水进行了连续90d的观测,发现:①只有当露水收集板的温度低于露点时,露水才能生成;②观测期间河岸带共生成露水52次,总生成量为4.26 nn,绿洲内共生成34次,总生成量为1.52 mm,戈壁共生成...  相似文献   
33.
不同季节鹅喉羚昼间活动节律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7年10月至2008年10月,采用焦点动物取样法,在卡拉麦里山有蹄类自然保护区观察了鹅喉羚的昼间活动节律.共观察鹅喉羚有效个体1 917只,采集行为数据319.5 h,将鹅喉羚的行为分为采食、移动、警戒、休息和其他5种类型.结果表明:采食是各季节鹅喉羚最主要的活动类型,每天有2~3个采食高峰,一般出现在晨昏和正午...  相似文献   
34.
在古尔班通古特沙漠引水渠沿线建植5a的人工固沙区内,选择自然生长的沙蒿和沙拐枣灌丛,依据冠幅大小设置5个水平距离梯度和4个土层深度梯度.对比研究了二者的土壤水分特征.结果表明,随土层深度的增加,两种灌丛土壤含水量均呈增加趋.,中下部2层(20~40 cm和40~60 cm)土壤含水量显著(P<0.05)高于上部2层(0...  相似文献   
35.
在遥感和GIS技术支持下,详细研究了岷江上游的土地利用/土地覆被状况及其1986~2000年的时空动态变化及其驱动力影响。作者认为,必须在提高全民的环护意识以及相应政策、法规的制定和执行的前提下,加大产业结构调整,依靠科技创新,寻找新的经济增长点,切实增加农民收入,建立区域外补偿机制,保护该地区有限的珍贵林业资源,恢复其长江上游的生态屏障作用,实现国土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相似文献   
36.
 为探讨大规模退耕对当地农村社会经济的影响,以快速农村评估法为理论基础,对县南沟和燕沟2条小流域1999年开展退耕还林还草工程以来,流域社会经济变化情况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退耕虽造成当地粮食减产和粮食收入减少,但也促进了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家庭收入的多元化。针对退耕负面效应,提出了解决思路。  相似文献   
37.
 为给黄土高原退耕地的植被恢复和重建提供科学依据,以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的安塞县为例,用系统聚类和逐步多元回归的分析方法,对退耕地自然恢复植被的演替阶段进行划分,并定量分析群落演替过程中的植被特征及其与土壤环境的关系。结果表明:黄土丘陵沟壑区退耕地自然恢复草地的演替,依次经历猪毛蒿群落→赖草群落→长芒草群落、铁杆蒿群落、达乌里胡枝子群落→白羊草群落。随着退耕地植被恢复的不断进行,Gleason指数、Margalef指数等丰富度指数以及群落Pielou指数,都呈现出先减小后增大的趋势,Simpson指数在演替初期及平衡阶段较大,群落生态优势度与物种丰富度的变化趋势相反。在群落的演替过程中,土壤有机质、全N、有效N和速效K的含量不断增加,土壤pH值和速效P含量不断减小,土壤表层密度变小,孔隙度变大。A层土壤全N、有效N含量、土壤pH值和C层土壤全N含量与物种丰富度呈显著正相关,A、C层土壤有机质含量和B层土壤速效K含量与其关系相反;B层土壤速效P的含量与群落生态优势度呈显著正相关;A、B层土壤速效K含量与植被群落盖度呈正相关关系,B层土壤速效P含量与其关系相反。  相似文献   
38.
开垦对草甸土有机碳的影响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本文利用经典统计学和地统计学相结合的方法,选取科尔沁沙地东南缘草甸土两块10×10m的样地为例,分析了草地开垦8a后的耕地耕作层土壤有机碳含量和空间分布格局的变化,结果表明:草地与耕地表层(0~10cm)土壤有机碳含量差异不显著,草地亚表层(10~20cm)土壤有机碳含量低于耕地(p<0.05);草地与耕地表层和亚表层土壤有机碳空间分布格局具有明显差异,表现为草地的表层和亚表层的结构异质性分别大于耕地,分数维小于耕地,空间依赖性强于耕地,空间分布格局的破碎程度弱于耕地。耕地表层与亚表层土壤有机碳含量差异不显著(p<0.05),但空间结构特征和空间分布格局存在明显的差异;而草地表层与亚表层土壤有机碳含量差异显著(p<0.05),但空间结构特征和空间分布格局比较相似。因此,开垦不仅影响草甸土有机碳含量的高低,而且影响其空间结构特征和分布格局。这对进一步了解草地开垦对土壤有机碳及全球碳循环和气候变化的影响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9.
嘉陵江中下游地区土地利用格局变化的动态监测与预测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在遥感和GIS技术的支持下,定量分析研究区1986~2000年的土地利用动态变化过程,以及土地利用各类型之间的相互转化状况,并对研究区土地利用动态变化的驱动力进行了分析。运用马尔柯夫原理,对研究区未来土地利用演变趋势进行模拟与预测。作者认为,必须在提高全民环保意识、坚决贯彻国家相应法规政策的前提下,科学规划城镇建设,严格控制城镇用地,大力发展生态农业.加强天然林保护,搞好退耕还林还草并有规划的植树造林,建立区域外补偿机制,以实现研究区国土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相似文献   
40.
以位于晋陕蒙接壤区的陕西省神木县为例,选取相关定量指标,对其2012年土地利用结构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神木县和各乡镇土地利用均以中低覆盖度草地为主,景观基质为草地。2)神木县土地利用类型齐全度低,集中化程度高,组合类型少,土地利用程度低;西北部风沙草滩区乡镇较东南部丘陵沟壑区乡镇土地利用类型齐全度高,集约化水平低,土地整体功能强,组合类型数多;乡镇间不同土地利用类型的区位意义与该乡镇的矿藏开发、风景名胜区、地形地貌和植被区系等有很大关系。3)神木县土地利用类型的空间结构表现出农地、居民地和工矿用地等受人类活动影响越强烈的地类,其分维数越小、形状指数越大、形状越简单的特征。因此,神木县未来土地利用需要增加有效植被盖度,进一步使陡坡农地退耕,加强未利用地的开发以及工矿用地复垦,改善县域生态环境,从而保证土地利用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