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6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8篇
农学   9篇
  2篇
综合类   55篇
农作物   10篇
畜牧兽医   31篇
园艺   2篇
植物保护   8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7篇
  2022年   18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10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16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为筛选出适宜在齐齐哈尔地区推广种植的燕麦品种,用基于熵权的灰色关联方法对9个燕麦品种的农艺性状和饲草品质进行综合评价。结果发现,9个品种中,梦龙株高达到120 cm以上,与吉利和摩登差异不显著,但显著高于其他品种(P<0.05);悍马鲜草产量最高(49 395 kg·hm-2),龙牧12号干草产量最高(13 837 kg·hm-2)。9个燕麦品种的可溶性碳水化合物(WSC)、粗蛋白(CP)、粗脂肪(EE)、酸性洗涤纤维(ADF)、中性洗涤纤维(NDF)、粗灰分(ASH)、木质素(ADL)含量和相对牧草质量(RFQ)分别为10.52%~12.55%、6.58%~9.88%、1.96%~2.83%、32.67%~39.52%、59.47%~68.34%、6.99%~10.40%、3.50%~4.47%、85.00~110.67。梦龙、龙牧12号和吉利的CP含量显著低于其他品种(P<0.05);泰克的ASH含量显著高于其他品种(P<0.05);龙牧12号的ADF和NDF含量均显著高于其他品种(P<0.05)。应用灰色关联度法...  相似文献   
82.
筛选适宜黑龙江省西部地区种植的苜蓿品种,探究苜蓿越冬率与根系性状及产量之间的相关性,为建立苜蓿人工草地提供优良品种。以国内外8个不同秋眠等级苜蓿品种为材料,采用随机区组设计,测定苜蓿产量、越冬率和根系性状(根颈直径、体积、入土深度、根长、主根直径、根尖数量、侧根直径、侧根位置、侧根数量、根系生物量)指标,通过主成分分析和隶属函数评价筛选出最佳品种。公农2号、草原3号和肇东苜蓿的越冬率均大于95%,越冬率与根系生物量呈显著负相关(P<0.05),相关系数为0.762;越冬率与根颈直径、入土深度呈显著正相关(P<0.05),相关系数分别为0.797和0.756,与侧根位置呈显著负相关(0.712;P<0.05)。越冬率与产量呈极显著正相关(0.956;P<0.01),其中肇东苜蓿、草原3号和公农2号产量较高,分别为12746.73、11921.24、11416.77 kg·hm-2,显著高于其他品种(P<0.05)。经主成分分析选出根颈直径、体积、入土深度、根长、主根直径、侧根直径、侧根数量和越冬率作为鉴定苜蓿耐寒性的重要指标,应用隶属函...  相似文献   
83.
以薄皮甜瓜品种‘彩虹七号’为试材,研究多肽配肥宝75、1502、25 kg/hm2不同处理对甜瓜产量、品质及经济效益的影响。结果表明:多肽配肥宝对提高甜瓜产量和品质都有显著效果。多肽配肥宝处理能提高甜瓜单瓜平均重、单株平均坐瓜数、单株产量等产量因子。多肽配肥宝处理可提高甜瓜可溶性固形物、粗蛋白、维生素C含量,增加含糖量及降低硝酸盐含量。施用多肽配肥宝可显著增加甜瓜产量,明显增加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84.
为了研究FecB基因在德×寒×细三元杂交羊群体中的多态性分布及与产羔性能指标的相关性,该试验将以德国肉用美利奴羊(以下简称德肉美)为父本,以小尾寒羊公羊与东北细毛羊母羊级进杂交生产的F2代羊为母本(以下简称寒×细F2母羊),生产的三元杂交后代羊(以下简称德×寒×细三元杂交羊)作为研究对象,采用KASP方法分析FecB基因型并计算基因频率和基因型频率,分析FecB基因频率与德×寒×细三元杂交羊群体产羔性能的相关性。结果发现,德肉美并不含有FecB基因,德×寒×细三元杂交羊B等位基因频率增加明显且处于Hardy-weinberg不平衡状态,提示人工选择对杂交羊群体FecB基因富集影响较大。对寒×细F2代母羊和德×寒×细三元杂交羊群体不同基因型个体产羔数进行秩和检验分析发现,P值均小于0.01,平均产羔率均表现为++基因型小于B+和BB基因型(P<0.05),说明B等位基因对德×寒×细三元杂交羊群体产羔性能的提升发挥重要作用。该试验为利用FecB基因提升德×寒×细三元杂交羊群体产羔性能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5.
耕作方式对半干旱地区玉米生长和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完善保护性耕作技术,在半干旱地区气候条件下,以玉米品种先玉335为试验材料,研究常规垄作、灭茬平作对耕层土壤水分状况、地温状况和玉米发育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常规垄作促进玉米生长发育,提高苗期地温,灭茬平作土壤含水量高于常规垄作,灭茬平作处理比常规垄作处理增产3.6%。  相似文献   
86.
极早熟玉米品种籽粒脱水特性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3,自引:2,他引:11  
采用裂区设计方式,对5个极早熟玉米品种的籽粒含水率及脱水速率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品种间生理成熟时的籽粒含水率存在显著差异,变化幅度为35.61%~42.17%;收获时的籽粒含水率品种间差异极显著,变化幅度为15.49%~28.50%。抽丝后35d至生理成熟前籽粒平均脱水速率品种间差异显著,变化范围为0.5296%/d~0.9007%/d;生理成熟后至收获期籽粒的平均脱水速率品种间差异显著,变化范围为0.4246%/d~0.5935%/d。出苗至抽丝的天数、株高、灌浆期绿叶数、单穗产量等性状与籽粒含水量存在显著的相关关系,穗长和穗粗等性状对脱水速率有显著影响。另外试验条件下相对湿度对生理成熟后部分品种的脱水速率影响显著。  相似文献   
87.
李波  方志坚  李红  杨瞾 《草地学报》2019,27(5):1259-1265
为了探究60Co-γ辐射对NaCl胁迫的‘龙牧806’苜蓿(Medicago sativa×Meliloides ruthenica ‘Longmu 806’)幼苗生理生化指标的影响,本试验对苜蓿种子进行不同剂量(600 Gy,900 Gy,1 200 Gy和1 500 Gy)的60Co-γ辐射处理,测定NaCl胁迫下苜蓿幼苗的叶片和根的可溶性蛋白(Soluble protein,SP)、脯氨酸(Proline,Pro)、可溶性糖(Soluble sugar,SS)、过氧化物酶(Peroxidase,POD)、多酚氧化酶(Polyphenol oxidase,PPO)、丙二醛(Malondialdehyde,MDA)和相对电导率(Relative conductivity,RC)。结果表明:苜蓿叶片和根的SP,Pro和SS含量及POD和PPO活性均随辐射剂量的增加呈先升后降的趋势,在600 Gy辐射组达到最高值;MDA含量和RC随辐射剂量的增加呈逐渐升高的趋势,在1 500 Gy辐射组均达到最高值。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叶中Pro与SP,POD均呈极显著正相关,根中POD与SP呈极显著正相关,而叶和根中MDA与RC均呈显著正相关。苜蓿幼苗的叶片和根对NaCl胁迫各指标的隶属函数进行综合分析得出,不同辐射处理苜蓿种子的幼苗对NaCl抗性由强到弱依次为:600 Gy > 0 Gy > 900 Gy > 1 200 Gy > 1 500 Gy,600 Gy辐射剂量能有效提高‘龙牧806’苜蓿对NaCl的抗性,是诱变育种的合适剂量。  相似文献   
88.
寒地玉米幼苗早发增产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玉米品种吉单517为试材,于2010年在黑龙江省半干旱地区进行了玉米幼苗早发抗旱增产技术的研究.结果表明:各处理生育期均较对照提前2 d,分别增产10.7%、6.7%、12.5%、4.9%、5.5%、4.5%,其中,磷酸二铵水处理、磷酸二铵+活化剂水处理与对照产量差异达极显著水平,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89.
旱地玉米节水灌溉方式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黑龙江省半干旱地区进行了玉米节水灌溉方式对比研究,结果表明:渗灌、膜下滴灌、喷灌、隔沟灌较对照(传统沟灌)生育期提前,分别增产25.7%、28.3%、11.7%、4.2%。分别节水82.9%、78.6%、48.6%、42.8%。综合结果得出,膜下滴灌、喷灌和隔沟灌节水灌溉方式可在半干旱地区玉米栽培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0.
在接种南方根结线虫的番茄幼苗上用snef8菌液进行灌根处理,通过测定番茄根部PAL、PPO、POD的活性变化,初步了解其作用机制.结果表明:经菌液处理后,植株体内PAL于第30天出现最大值;PPO活性在第20天出现最大值;POD活性于第30天出现最大值,这些酶活的变化一方面与植物自身的防御功能有关,另一方面,是由于菌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