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2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0篇
林业   1篇
农学   16篇
  3篇
综合类   9篇
农作物   7篇
畜牧兽医   4篇
园艺   1篇
植物保护   1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2年   1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28篇
  200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94 毫秒
21.
罗兰  袁忠林  孙娟 《草业学报》2017,26(1):160-167
为评价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10%氯氰菊酯乳油和48%毒死蜱乳油对苜蓿蚜虫和蓟马的防治效果和安全性,采用田间喷雾法和气相色谱法测定了3种杀虫剂对苜蓿蚜虫和蓟马的防治效果及其在春季紫花苜蓿中的残留消解动态和最终残留量。结果表明,吡虫啉、氯氰菊酯和毒死蜱在剂量分别为35.7 g a.i. (g有效成分)/hm2、75.0 g a.i./hm2和480.0 g a.i./hm2时,药后1~7 d对苜蓿蚜虫的防效为80.83%~94.78%、79.29%~87.80%和90.93%~98.90%;对苜蓿蓟马的防效为78.33%~95.57%、78.56%~91.67%和92.78%~100.00%;在紫花苜蓿中的半衰期分别为4.78,3.69和2.48 d。按推荐使用量施药,吡虫啉和毒死蜱药后7 d在苜蓿中的残留量均低于0.5 mg/kg,氯氰菊酯药后14 d在苜蓿中的残留量均低于0.5 mg/kg。参照我国和国际食品法典委员会(CAC)农药残留限量要求,拟建议吡虫啉、氯氰菊酯和毒死蜱在紫花苜蓿的最高残留限量(MRL)分别为0.5,1.0和0.5 mg/kg,安全间隔期分别为7,14和7 d。  相似文献   
22.
采用盆栽试验研究了土壤—水稻系统中不同铅浓度下(CK,100,300,500,700,900 mg/kg)2种水稻土壤的酶活性、微生物量碳、水稻生理指标及生物量的变化。结果表明:低浓度的铅处理时,土壤酶活性、微生物量碳及水稻生物量有一定的激活效应,而当铅浓度超过500 mg/kg时,多数指标转为抑制作用,其影响程度受土壤性质(如颗粒组成,有机质含量等)制约。水稻叶绿素含量在黄松田水稻土中开始随铅处理浓度的增大而增加,到铅浓度达700 mg/kg时出现峰值,然后随铅浓度的增加而降低;而在黄红壤水稻土中变化差异不明显。铅处理诱导了水稻中脯氨酸含量和过氧化物酶活性的缓慢上升。种植水稻比未种水稻具有较高的土壤微生物量碳,揭示了水稻生长具有一定的解毒作用。在土壤—铅—水稻相互作用的系统中,土壤酶活性、土壤微生物量和水稻生理指标是较好地反映铅污染的敏感指标,并且相互间存在一定的相关性,其大小因土壤类型而异。  相似文献   
23.
利用部分生理生化指标监测SO2对农作物急性伤害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田间开顶式熏气装置对盆栽小麦和几种蔬菜作物进行熏气试验,研究相同SO2熏气浓度不同熏气时间供试样本叶液pH值、叶片电导率、含硫量的变化,结果表明在SO2熏气时间和叶液pH值之间存在显著线性负相关性,SO2熏气时间和叶片含硫量、叶片电导率之间存在显著线性正相关性.在叶片含硫量、叶片电导率和叶液pH值三个参数中,叶片含硫量是监测SO2对农作物急性伤害最为敏感的指标.然后利用相同的田间开项式熏气装置选择三个品种的水稻进行不同浓度相同时间的田间熏气试验,分析叶片含硫量的变化规律.研究表明,在同一生育期内,随着SO2熏气浓度的增大,三个水稻品种叶片中硫的含量呈明显增加趋势,且不同SO2浓度处理的水稻叶片含硫量和对照比较均有提高且差异显著.  相似文献   
24.
大豆叶柄外植体脱落过程中离区的显微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用石蜡切片法观察大豆叶柄外植体脱落过程中离区的形态变化,发现离区在脱落前就已经形成,宽约2mm,由20~25层细胞构成,细胞小而致密,与周围细胞明显不同,离区外观形态在脱落过程中在光学显微镜下观察无明显变化。  相似文献   
25.
不同施氮量对超高产小麦灌浆期光合日变化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试验研究了不同施氮量对超高产小麦灌浆期光合日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超高产麦田光合特性日变化是由气孔因素和非气孔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随施氮量增加,小麦的光合特性逐渐增强,光合"午休"现象有一定程度的减缓。但过多的施氮量(纯氮375 kg/hm2)虽然有较高的光合速率,但是降低了群体叶面积指数,千粒重下降,产量降低。由此表明,氮肥对超高产小麦光合日变化有较大的调节作用,但光合作用与产量并非均呈正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26.
本试验利用超薄等电聚焦技术对两系杂交水稻培矮64S/培辐F1种子及其亲本种子蛋白进行了分析,并应用父本特征蛋白质谱带对该杂交稻种子样品进行了纯度鉴定。鉴定结果与田间小区种植鉴定的结果完全一致,而超薄等电聚焦技术成本更低,速度更快,表明这一技术在杂交稻种子纯度鉴定上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27.
玉米自交系亲缘关系的SSR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了解玉米自交系亲缘关系,可明确自交系系谱及所属的杂种优势群,为玉米杂交育种亲本选配提供指导。选用了分别位于10对染色体上的30对引物对35份玉米自交系(部分为改良自交系)进行了SSR(simple sequence repeat)分析。通过银染检测,在35份自交系中共检测出299个等位基因变异,变幅4-19个,平均9.97个;多态性信息量为0.869-0.108,平均为0.593。利用UPGMA(Unweighted pair groupmethod arithmetic averages)法将供试自交系划分为5类,并将改良自交系归入相应优势群。该划分结果与根据地理来源、种质系谱的分类结果基本一致,利用SSR进行玉米自交系亲缘关系分析是准确可靠的。分子标记辅助的自交系改良将成为玉米品种改良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28.
介绍了胶东地区高产优质玉米制种9项关键技术措施,包括种植地块选择、隔离、播种技术选择、定苗去杂及合理密植、水肥管理、去杂去雄、花期调节与人工辅助授粉、病虫害防治及收获,旨在为玉米杂交种子生产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9.
寿光市耕层土壤微量元素的分布特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调查寿光市16个乡镇的耕层土壤,采集907个土壤样品,进行微量元素的分析。结果表明:全市耕层土壤微量元素总体含量丰富,保护地土壤的微量元素含量远远高于露地土壤,耕层土壤微量元素含量南部高北部低,有效铜和有效锌是耕层土壤中变异性最大的两种养分,有效铁、有效锰和有效硼为中等程度变异。  相似文献   
30.
小麦部分重要性状分子标记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抗病性、品质、适应性等是小麦重要的农艺性状,本文对上述性状相关基因的染色体定位和分子标记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为小麦分子标记辅助选择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