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66篇
  免费   10篇
  国内免费   52篇
林业   4篇
农学   35篇
基础科学   3篇
  36篇
综合类   225篇
农作物   66篇
畜牧兽医   6篇
园艺   7篇
植物保护   46篇
  2024年   20篇
  2023年   36篇
  2022年   29篇
  2021年   14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18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30篇
  2016年   31篇
  2015年   40篇
  2014年   14篇
  2013年   18篇
  2012年   26篇
  2011年   23篇
  2010年   32篇
  2009年   39篇
  2008年   33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2篇
  1999年   1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2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41.
采用室内模拟的方法,研究了不同含量石油污染条件下土壤容重、孔隙度、含水率和渗透性能的变化。结果表明,土壤中低含量的石油污染物对容重和孔隙度的影响不显著,当土壤中石油污染物含量超过30g/kg以后,土壤容重随含油量的增加而显著降低;当土壤中石油污染物含量超过50g/kg以后,土壤孔隙度随含油量的增加而显著增大。石油污染物能显著降低土壤的渗透性能和含水率,随着石油污染物数量的增加,土壤渗透系数达到稳定的时间也随之延长。  相似文献   
42.
湖北省主栽甘薯品种病毒种类的血清学检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湖北省2个甘薯主产区内3个甘薯主栽品种,共计39份样本甘薯病毒病采用硝酸纤维膜酶联免疫检测法(NCM-ELISA)检测。结果表明,39份测试甘薯样本中,1个样本感染了甘薯退绿病毒(SPCFV),检出率为2.56%;18个样本感染了甘薯羽状斑驳病毒(SPFMV),检出率为46.15%;4个样本感染了甘薯潜隐病毒(SPLV),检出率为10.26%;1个样本感染了甘薯G病毒(SPVG),检出率为2.56%。3个主栽甘薯品种中,鄂薯6号病毒检出率最高,为66.67%;其次为徐薯22,病毒检出率为45.45%;福薯18的病毒检出率为43.75%。不同产地甘薯主栽品种带毒状况调查表明,鄂州主产区病毒病种类最多,病毒检出率最高。在5种受测目标病毒中,SPFMV的发生和危害最为严重,其单个采样点的样本感染率最高为52.12%;其次为SPLV,单个采样点的样本感染率为20.00%。2个主产区检测样品均未检测到甘薯退绿矮化病毒(SPCSV),但并不意味SPCSV在2个主产区没有发生,因此有待进一步大范围调查验证。  相似文献   
43.
现代生物技术在甘薯育种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现代生物技术攻克了过去在甘薯(Ipomoea batatas)育种中无法解决的难题。诱变育种、细胞工程、分子标记和基因工程等现代生物技术已在甘薯选育、品质改良、增强抗病虫性等方面上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综述了诱变育种、细胞工程、分子标记和基因工程等现代生物技术在甘薯育种中的研究与利用概况。  相似文献   
44.
基于环境卫星的混合像元分解提取江汉平原油菜种植面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中低分辨率卫星影像进行油菜面积提取时,需要考虑混合像元产生的影响,以提高面积提取的精度。通过选取2011年湖北省江汉平原油菜生长期内不同生育期的两景HJ-1A/B-CCD数据,生成1组8波段的数据;采取阈值技术结合夏收作物NDVI指数变化特点,提取夏收作物在江汉平原的空间分布;选取线性光谱混合模型进行油菜种植面积的分解计算研究。结果表明,线性光谱混合模型能够高精度地提取油菜的种植面积,是一种很好的油菜种植面积监测方法。  相似文献   
45.
褐飞虱、白叶枯病和稻瘟病是水稻生产中的主要病虫害,一旦发生会造成水稻大幅度减产。分子标记辅助选择相对于传统育种,可大大缩短育种年限,提高育种效率。将多个抗性基因聚合到同一材料中,可提高水稻对病虫害的综合抗性。总结了水稻主要抗病虫基因的研究和利用现状,综述了分子标记辅助选择在水稻抗病虫育种方面的应用、研究进展及目前所面临的困难。  相似文献   
46.
合理施肥是水稻生长发育的关键因素。采用裂区设计,以水稻专用肥(底肥)为主区、返青尿素肥(追肥)为副区,研究施肥方式对杂交水稻全两优681产量和生理过程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底肥施氮量的增加,水稻产量逐渐增加,底肥750 kg/hm~2+返青尿素肥75 kg/hm~2处理产量最高,为9 356 kg/hm~2;肥力水平高的处理,水稻植株叶绿素含量水平高,其中高肥处理(750 kg/hm~2)水稻的SPAD值最高;施肥方式对分蘖中期植株的SOD活性影响较大,其中施肥方式N0T1(底肥300 kg/hm~2+追肥75 kg/hm~2)、N2T0(底肥600 kg/hm~2)、N3T0(底肥750 kg/hm~2)的SOD活性显著高于其他处理;分蘖中期施肥水平较高的植株CAT活性相对较高,而幼穗分化期低肥处理植株的CAT活性较高;分蘖中期水稻MDA含量与肥力水平呈负相关,低肥处理(300 kg/hm~2)水稻的MDA含量显著高于较高肥力处理(600 kg/hm2)水稻;幼穗分化期和齐穗期,低肥处理(300 kg/hm~2)水稻的MDA含量显著高于高肥处理(750 kg/hm~2)水稻;在成熟期,底肥450kg/hm~2处理的水稻MDA含量最高,底肥600 kg/hm~2处理的水稻MDA含量最低。水稻品种全两优681随着底肥和追肥的增加,水稻植株叶绿素含量水平高,生理酶活性处于适宜状态,产量较高。  相似文献   
47.
黄瓜是重要的蔬菜作物,随着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和蔬菜产业的发展,黄瓜产业已成为黄石市农业支柱产业之一。由于保护地适宜的气候条件和部分菜农防治技术的不当,在黄石市,黄瓜害虫的发生危害日益严重。本文通过黄瓜田昆虫种类的系统调查发现,黄瓜田的害虫种类有12目70种,天敌种类有8目12种。通过田间系统调查,旨在查明黄瓜田害虫及其天敌的主要种类,为害虫的综合防治提供基础资料。  相似文献   
48.
对采自我国不同地区、不同主栽葡萄品种‘红地球’、‘巨峰’及‘赤霞珠’上的12份葡萄霜霉病菌的致病力及孢子囊大小进行了比较和分析,结果表明:采自不同葡萄品种的病原菌对感病葡萄品种‘奥迪亚无核’叶片的致病力具有明显差异,其中‘巨峰’及‘红地球’来源的病原菌致病性较强,明显大于‘赤霞珠’来源的病原菌致病力;采自不同葡萄品种的霜霉病菌孢子囊大小存在一定的差异,‘赤霞珠’来源的病原菌孢子囊明显大于‘巨峰’及‘红地球’来源的霜霉病菌孢子囊。上述结果表明,采自不同寄主的葡萄霜霉病菌的致病力及孢子囊大小均存在一定程度的分化。  相似文献   
49.
苦荞遗传多样性分析与核心种质筛选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利用SSR分子标记技术,对来自西藏、陕西、四川、贵州等4省区的210份苦荞品种进行遗传多样性研究。结果表明,所选用的50对SSR引物中,有16对引物多态性良好,共扩增出178个条带,其中多态性条带达118个,占总数的66.3%;210份苦荞种质的遗传变幅为0.62~0.98,平均值为0.80,在遗传相似系数为0.88处可划分为5大类。聚类结果显示,来自同一地区的苦荞品种显示出聚为一类的趋势,表明苦荞的遗传信息受地理分布的影响较大;第V类所聚的41份分别来自西藏(27份)、陕西(8份)和贵州(6份)的品种表现出较为丰富的遗传多样性,与其他种质相比,这41份材料不仅遗传差异较大,而且遗传来源广泛,可作为苦荞核心种质筛选的基础。  相似文献   
50.
为探究菌剂浸种对大豆的促生增产作用及土壤理化特性与解磷菌群落组成的影响,以无菌水浸种(O)作为对照,用固氮型根瘤菌(ON)、解磷型芽孢杆菌(OP)、解钾型芽孢杆菌(OK)、固氮-解磷复合型真菌印度梨形孢(OPr)及4种菌剂复配剂(ONPKPr)对大豆进行浸种处理,然后在大田和盆栽试验条件下首先分析了不同菌剂浸种对大豆的促生增产作用;在此基础上,采用生理生化分析和Illumina高通量测序技术研究了不同菌剂浸种对大豆根际土壤理化特性及解磷菌群落组成的影响。结果表明,大田条件下与对照相比,OP、OPr和ONPKPr处理根际土壤速效磷含量极显著提高,分别提高37.44%、35.81%和44.19%;ON和ONPKPr处理能显著提高大豆产量,分别提高4.67%和5.00%。盆栽条件下与对照相比,ON和ONPKPr处理对大豆根瘤数、根瘤干质量和产量提升作用显著,大豆产量增幅分别为14.07%和15.00%,根瘤数分别增加41.13%和32.18%,根瘤干质量分别提高58.52%和49.70%。Illumina高通量测序结果表明,不同菌剂浸种大豆根际土壤解磷菌群落均以放线菌门和变形菌门为主,但放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