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9篇
  免费   11篇
  国内免费   23篇
农学   14篇
基础科学   3篇
  15篇
综合类   73篇
农作物   14篇
畜牧兽医   1篇
植物保护   3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14篇
  2016年   13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18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6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2 毫秒
81.
麦长管蚜种群时空动态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给小麦蚜虫防治提供依据,应用聚集度指标有关参数,分析了麦长管蚜种群在麦田中的空间格局和时间动态。结果表明,麦长管蚜在麦田中的分布属聚集分布,并以个体群疏松形式存在.个体间相互随机吸引,个体群间是聚集的。应用模糊聚类方法,将种群按时间动态分为8个状态集,初盛期(A3)是防治重点。  相似文献   
82.
为了探究小麦耐热性不同鉴定方法鉴定结果的一致性和不同鉴定方法的优缺点,2015—2016年度用日光温室增温耐热性鉴定、隔期播种耐热性鉴定及细胞膜热稳定性鉴定3种方法对34份小麦品种试验材料进行鉴定比较。结果表明,从总体鉴定结果来看,这3种鉴定方法的鉴定结果间有较好的一致性,用任一方法鉴定结果都可对品种耐热性有一个准确的了解,但如果要详细了解一个品种的耐热性情况,最好采用多年多点多鉴定方法进行耐热性鉴定。  相似文献   
83.
《山西农业科学》2017,(6):912-917
玉米吸收土壤中的重金属汞并积累在食用部分,通过食物链威胁动物及人类健康。为研究玉米对重金属汞的吸收、积累的基因型差异,筛选玉米重金属汞低积累品种,以230份遗传多样性丰富的优良玉米自交系为材料,分别对2个环境下玉米不同组织内重金属汞的积累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基因型、环境及其互作均达到显著水平;不同组织中汞含量从大到小排序为:叶片苞叶茎秆穗轴籽粒;同时鉴定出一批汞低积累材料。该研究结果可为玉米汞低积累品种的选育及相关遗传研究提供理论参考和材料基础。  相似文献   
84.
春小麦光合特性与抗旱性的关系研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以CIMMYT提供的26份春小麦品系为试验材料,在雨养及灌溉条件下于灌浆初期、灌浆中期测定旗叶的气孔导度(G_s)、光合速率(P_n)和蒸腾速率(T_r),分析这些光合参数与其抗旱性的遗传相关性,并对有关性状及相关遗传力进行分析,旨在为春小麦抗旱育种的光合性状选择提供依据。结果表明:春小麦的多个光合指标与抗旱性显著相关;灌溉条件下灌浆初期T_r和G_s的遗传力较大,分别为54.62%和51.55%,灌浆初期Gs与抗旱指数的相关遗传力较大(0.4329);雨养条件下灌浆中期P_n和T_r、灌浆初期和中期G_s与抗旱指数的相关遗传力较大(0.4168~0.4907)。综合有关指标性状的遗传相关系数及遗传力、相关遗传力的分析结果,在春小麦抗旱育种实践中应注重对雨养条件下灌浆中期P_n和T_r、灌浆初期及中期G_s等光合性状进行考察及选择。  相似文献   
85.
为高效利用天然降水资源,缓解干旱逆境因子对旱地小麦的不利影响,在山西洪洞、闻喜采用大田对比方法,开展了黄土丘陵区旱地小麦膜侧条播种植模式增产效应试验与示范.结果表明:在严重干旱年型条件下,2个试验示范点的2种覆膜种植模式均较露地条播小麦增产,2种覆膜种植模式中1膜4行优于1膜2行,2种覆膜种植模式增产的原因主要来自于穗粒数的增加和千粒重的提高;土壤水分测定表明,在小麦起身期2种覆膜模式0~60 cm土壤水分明显优于露地麦田,其中1膜2行模式的土壤水分优于1膜4行模式;该试验示范为旱地冬小麦抵御干旱逆境提供了理论和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86.
为了给早熟高产多抗小麦新品种晋麦74号的推广应用提供配套的高产栽培技术,对其生育特性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晋麦74号具有前中期发育快,分蘖早而强,成穗率高形成较多的穗数;穗分化开始早,进程快,抽穗早形成早熟的特点。中后期幼穗发育与籽粒灌浆均较快,其灌浆期长短与对照品种相同,能避开干热风,粒重高而稳定。该品种具有多穗性强的特性,使其具备了播种期范围广和适应性强的栽培特点。  相似文献   
87.
冬小麦田恶性杂草节节麦的国内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为给节节麦的研究提供帮助,通过现有资料的分析整理,对我国冬小麦田节节麦的起源、分布、生物学特性、与作物的竞争关系及防除研究进展进行述评。结果表明,我国冬小麦田的节节麦与中东节节麦同源;主要分布于我国黄河流域冬小麦主产区的大、小麦田;可与作物竞争水分、光、养料和空间,还是小麦条锈病菌和吸浆虫的禾草寄主;植株分蘖能力强、靠种子传播;节节麦种子的发芽主要受温度、水分影响,光照、土壤pH值、盐分对其影响不大。目前,生产上对节节麦的防除主要通过阻止传播、人工拔除与甲基二磺隆喷雾防除,效果差、防除成本高,应加强新的防除手段和途径的研究。  相似文献   
88.
小麦种衣剂质量检测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我国农药行业标准,结合小麦种衣剂特点及企业生产实际,对研制的小麦种衣剂进行质量检测,经对其pH值、悬浮率、成膜性、包衣均匀度、脱落率及低温稳定性等质量指标检测。结果表明,该种衣剂(10%吡虫啉.4%农抗120)各项指标均符合生产标准,产品的稳定性、成膜性及安全性均较好,符合种衣剂剂型要求。  相似文献   
89.
不同追氮时期对两种筋型小麦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选用强筋小麦临优145和中筋小麦临优2018,在田间条件下研究追氮时期对其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氮肥用量一定时,以拔节期追氮两个品种的产量最高;随着追氮时期的后延,其蛋白质含量、湿面筋含量、干面筋含量、沉降值成上升趋势。不同筋型小麦的粉质参数变化不同,高筋小麦临优145随追氮后延逐渐变优,中筋小麦临优2018冬追较好。  相似文献   
90.
为提高旱地小麦自然降水和肥料利用效果以实现稳产高产栽培,通过3个不同降水年型田间试验,研究了晋南旱地麦田休闲期深翻时间和氮、磷施用方式对小麦群体、产量及水肥利用率的影响。结果表明,休闲期降水量及其分布、深翻时间和施肥方式共同影响旱地小麦播前0~200 cm土壤蓄水量、产量、水肥利用效率。休闲期丰水年较平水年和枯水年分别增产75.29%和170.39%,播前0~200 cm土壤贮水量分别多42.77 mm 和116.91 mm,水分利用效率分别高2.94和8.77 kg·mm-1·hm-2,氮、磷利用效率也较高。8月中上旬深翻蓄水效果较好,可促进小麦植株和籽粒对氮、磷的吸收,增加冬前茎数和穗数,8月中旬深翻较7月中旬深翻增产5.43%~18.15%,播前0~200 cm土壤贮水量增加12.12~18.45 mm,水分利用效率和磷素利用率也较高。与播种前配施氮、磷肥相比,8月中上旬深翻时配施磷肥,播种前施入氮肥,可提高冬前和拔节期茎数、穗数和穗粒数,促进氮、磷积累和转运,从而增产,同时提高收获期0~200 cm土壤贮水量和水分利用率。在当前气候、栽培条件下,晋南丘陵旱地不同降水年型下均以8月中上旬深翻配施磷肥,播种前施入氮肥可提高土壤渗水特性,最大限度纳秋雨蓄墒,增加小麦冬前和拔节期茎数和穗数,提高产量和水肥利用效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