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9篇
  免费   11篇
  国内免费   23篇
农学   14篇
基础科学   3篇
  15篇
综合类   73篇
农作物   14篇
畜牧兽医   1篇
植物保护   3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14篇
  2016年   13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18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6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为选育啤酒大麦优良品种(系)提供适宜的亲本材料,经生态适应性、生产实用性选育后,对13种啤酒大麦品(系)种蛋白质含量、β-淀粉酶、α-淀粉酶活性进行检测分析,结果表明:不同大麦品种麦芽β-淀粉酶活性差异较大,‘沪麦16’的β-淀粉酶活性显著高于其他品种(P<0.05),其次为A7-30、‘晋大麦(啤)2号’和09-189次之,‘驻3’、‘港啤1号’和‘邯98-58’的β-淀粉酶活性显著低于以上品种;‘晋大麦(啤)2号’、‘临啤3号’、W-03、‘驻9125’的籽粒蛋白均低于12%;09-189、A7-30、‘京984’及‘盐95137’的蛋白质含量在12%~12.5%,均显著低于其他5个品种(P<0.05)。‘晋大麦(啤)2号’、09-189、A7-30 3个品种(系),其β-淀粉酶活性较高,且蛋白质含量低于12.5%,可作为选育优良啤酒大麦的材料。  相似文献   
42.
山西省小麦品种产量及品质性状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了总结小麦育种经验,给进一步选育优质高产多抗小麦新品种,提高小麦生产水平提供科学依据,采用直观统计分析方法,对山西省2001-2010年审定的82个小麦品种在区域试验中的产量及品质性状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育成品种的的遗传背景不够丰富,遗传差异性较小。品种间产量差异很大,82个小麦品种产量幅度2774.0~7365.0 kg/hm2,平均5375.1 kg/hm2,比对照平均增产7.9%;其中水地品种在5329.5~7365.0 kg/hm2之间,平均值6159.5 kg/hm2,旱地品种在2774.0~5885.0 kg/hm2之间,平均值4084.7 kg/hm2。蛋白质在11.7%~18.0%之间,平均值14.7%;其中水地品种蛋白质在12.8%~18.0%之间,平均值14.9%;旱地品种蛋白质含量在11.7%~17.0%之间,平均值14.7%。湿面筋在23.6~45.5之间,平均值32.3;其中水地品种在26.1~45.5之间,平均值32.2;旱地品种在23.6~39.8之间,平均值32.3。沉降值在11.1~71.4 ml之间,平均值33.3 ml;其中水地品种在15.5~71.4 ml之间,平均值31.8 ml;旱地品种在11.1~63.5 ml之间,平均值35.8 ml。山西省小麦育种在近十年取得了较大进展,审定品种产量不断提高,主要品质性状指标均高于全国水平。在未来的小麦育种过程中,应加强农艺性状优异、具有遗传多样性小麦种质创新研究,为培育突破性品种奠定坚实的物质基础。  相似文献   
43.
《山西农业科学》2016,(7):889-893
黑麦属蕴藏着丰富的遗传变异和改良小麦品质的优良基因,将其导入小麦能够拓宽小麦的遗传基础、丰富小麦的遗传变异。研究采用分子克隆技术获得黑麦CenH3基因的部分片段,并进行探针标记;同时,利用基因组原位杂交技术,筛选出32份1BL/1RS易位系;应用FISH技术,检测筛选出的32份1BL/1RS易位系,所有1BL/1RS易位系材料中均未发现黑麦CenH3基因的信号。但是,应用小麦和黑麦特异着丝粒DNA序列进行FISH检测,2个信号均出现在所有被检测的1BL/1RS易位系材料中。说明1BL/1RS易位染色体在不同小麦背景和山羊草属背景中均能稳定遗传,1RS的着丝粒DNA序列对1BS的着丝粒DNA序列有很好的补偿性,与小麦CenH3蛋白相互作用指导易位染色体正确分离且稳定遗传。  相似文献   
44.
小麦单株有效分蘖数与农艺性状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8,自引:3,他引:5  
对5个小麦品种单株有效分蘖数与其他农艺性状的相关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主茎适当的高度是小麦单株获得更多有效分蘖数的基础,而过多的有效分蘖导致不孕小穗数增加和穗粒数、单穗重降低。在高产实践中,通过控制有效分蘖来减少不孕小穗数以达到提高穗粒数和单穗重的目的。回归分析表明,不孕小穗数、穗粒数与单株有效分蘖数相关性较高,可以用第3个一级分蘖和第1个二级分蘖的农艺性状与单株有效分蘖数的回归方程预测其单株有效分蘖数。  相似文献   
45.
[目的]为利用杀虫微生物防治蔬菜害虫提供一些基础性资料。[方法]对11种白僵菌菌株的产孢量、萌发率、抗紫外线能力以及对甘蓝蚜虫致死率等方面进行了试验,并进行了优良菌株在不同温度、不同浓度下对甘蓝蚜虫的生物测定。[结果]11种不同菌株的产孢量、萌发率、抗紫外线能力存在着明显的差异。其中,BD061-3菌株产孢量大,萌发率高,表现出较好的抗紫外线能力。该菌株在不同温度、不同浓度下对甘蓝蚜虫的生物测定表明,在温度为25℃左右、浓度为1×108孢子/ml时具有较强的致病性,平均校正死亡率高达93.87%。[结论]球孢白僵菌BD061-3对甘蓝蚜虫有较强的致病性。  相似文献   
46.
以冬小麦品种‘临Y7287’为供试材料,秸秆还田条件下,研究了在等化肥施用量,额外增施生物有机肥,氮肥不同底追比对小麦生长发育、干物质运转和籽粒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单施化肥相比,化肥与生物有机肥配施可显著提高冬小麦叶面积,提高灌浆期干物质累积量,促进干物质向籽粒转移,显著提高了千粒重、穗粒数和成穗数,从而提高了小麦产量。在配施生物有机肥4 500 kg·hm~(-2)条件下,以氮肥底追比为1∶1(即50%氮肥底施,50%氮肥拔节期追施)增产效果最好,较单施化肥成穗数提高了12.71%,穗粒数提高了4.93%,千粒重提高了6.42%,产量增加了11.27%。因此,推荐山西临汾盆地冬小麦施肥方案:以生物有机肥4 500 kg·hm~(-2)配施N 225 kg·hm~(-2),50%氮肥底施,50%拔节期追施较宜。  相似文献   
47.
为了研究紫粒小麦花色苷的高效提取方法、抗氧化和肿瘤抑制的作用,以紫粒小麦农大3753的麦麸为原料,采用改良CTAB法提取花色苷,响应面法优化提取工艺;利用DMPD+法测定花色苷抗氧化活性;体外实验研究小麦花色苷对胃癌细胞HGC-27和MGC-803的侵染和增殖的抑制作用。响应面实验结果表明,提取时间1.1 h、料液比为1 g∶3.2 m L、浸提3次提取率最高,为3.40 g/kg;花色苷的抗氧化活性高于水溶性维生素E;花色苷可以抑制胃癌细胞HGC-27和MGC-803的侵染能力和增殖作用。上述结果表明改良CTAB提取法易于操作,提取出的花色苷纯度高,具有较高抗氧化活性和肿瘤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48.
微喷水肥一体化提高冬小麦产量与品质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了探明山西南部麦区节水省氮合理运筹模式,通过田间试验研究了9个水氮组合模式对冬小麦群体动态、氮肥利用率、籽粒产量及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1.水氮互作对冬小麦拔节期单株分蘖、成穗数和籽粒产量均有极显著影响。以微喷4次(W_2,越冬水、拔节水、孕穗水和灌浆水)和优化施氮(N_3,施氮N 225kg·hm-2,60%底施+30%拔节期追施+10%灌浆期追施)水氮一体化组合处理产量最高,与CK(越冬期和拔节期漫灌,习惯施氮)相比,冬前单株分蘖增加13%,产量和氮肥表观利用率分别提高9.36%和61.8%。2.相同灌水模式下,不同施氮处理间差异显著,其中微喷3次以目标产量施氮(N_2)的产量最高;微喷4次以优化施氮(N_3)产量最高,与习惯施氮(N_1)相比,氮肥表观利用率提高了61.8%。3.相同施氮模式下,以微喷4次的产量最高。综合分析各水氮处理组合以W_2N_3的小麦产量和氮肥表观利用率均为最高,且节水节肥、籽粒品质最优,因此,推荐该模式为山西省南部小麦/玉米一年两熟区的节水节肥减施增效水氮运筹模式。  相似文献   
49.
以春玉米为供试材料,在山西省忻州市忻府区进行大田试验,设计配方施肥(TFR)、农民习惯施肥(FP)和对照(CK)3种施肥方式,研究高、中、低土壤肥力条件下,不同施肥方式对春玉米产量和经济效益、肥料利用率、农学效益的影响。连续两年大田试验结果表明,配方施肥与农民习惯施肥相比,高、中、低土壤肥力区玉米产量分别增加10.1%、13.2%和9.3%;与对照(CK)相比玉米产量分别增加33.7%、39.9%和47.6%。根据试验年份的物价计算,扣除肥料成本后,每公顷TFR比FP和CK玉米经济效益分别增加11.2%和9.2%。产量可持续指数表明,中肥力区增产效果最优。尿素的利用率为22.4%,普通过磷酸钙的利用率为9.9%,硫酸钾的利用率为21.2%。氮、磷、钾肥的农学效益分别为8.7、11.5和9.9 kg·kg~(-1)。配方施肥对春玉米增产、增收效果显著,可为山西省春玉米"两高一优"生产提供理论依据,为合理施肥提供数据参考。  相似文献   
50.
为了解决传统栽培谷子生产过程工序繁杂费工造成的比较效益低的问题,探求麦茬谷子简易节本增效新的栽培技术途径,在山西临汾通过开展系列农艺农机单项关键技术研究,同时结合已有技术成果,组装集成了"麦茬谷子大群体小个体简易节本增效艺机一体化技术"的播前及播种、播后苗前及苗期、中后期(拔节期至成熟期)管理及成熟期机械化收获4个关键技术环节。以期为麦茬谷子大面积推广提供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