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1篇
  免费   11篇
  国内免费   25篇
农学   14篇
基础科学   5篇
  15篇
综合类   73篇
农作物   16篇
畜牧兽医   1篇
植物保护   3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17篇
  2016年   13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18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6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冬小麦不同品种倒春寒抗性差异鉴定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晋南冬麦区,以冀麦325、良星99等小麦品种为试验材料,采用同一基因型不同播期和不同基因型同一播期就倒春寒对小麦品种的冻害影响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同一播期情况下,倒春寒对不同基因型品种造成的影响差别很大,鉴定出一些极端耐和不耐倒春寒的基因型材料,以供育种及相关研究利用;在同一基因型不同播期情况下,随着播期的推迟,单株鲜质量越来越低,麦苗对倒春寒的抗性也越来越差,培育冬前壮苗是提高小麦抗御倒春寒的有效方法;冬小麦不同基因型间的耐倒春寒性与其抽穗期的迟早不存在明显的相关性。试验还对倒春寒造成的冻害程度的记载方法进行了分析评价,并提出了小麦抗倒春寒性的记载方法。  相似文献   
22.
山西省小麦生产的现状、问题与对策分析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小麦是山西省第二大粮食作物,其生产关系到全省的粮食安全和社会稳定。自建国以来山西省小麦生产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是目前自产小麦不能满足全省小麦市场的需要,是山西省粮食结构中缺口最大的作物。目前,山西省小麦生产存在着成本高、效益低、单产增长缓慢、播种面积大幅缩小、 供需缺口持续加大、优质麦生产加工滞后等问题。本研究针对这些问题,从小麦生产自然生态条件、生产成本、产业结构等方面分析阐明了原因,并提出了相应的建议和对策,以期为山西省小麦生产与管理提供理论上的指导和参考,促进小麦生产的进步。  相似文献   
23.
总结了抗菌肽(AMPs)的研究概况,分析了转抗菌肽基因植物以及昆虫抗菌肽控制植物病原真菌的研究进展,展望了其研究趋势,可为开发利用可控制植物病害的抗菌肽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4.
山西麦田节节麦的发生、防除现状及对策研究   总被引:6,自引:4,他引:2  
对节节麦在山西冬麦田的初发时间、分布、为害情况及防除措施进行了调查分析,结合研究工作的开展,针对性地提出了新的防除技术对策。调查发现,节节麦在山西冬麦田最早出现为害的时间是2001年,截止目前,全省节节麦的发生面积已超过6000hm2;节节麦在山西主要分布在运城、临汾的平川麦田,晋城城区和泽州一带也有零星发生;节节麦为害小麦,一般造成小麦产量损失5%~8%,个别严重地块甚至毁种绝收。现有的防除技术成本高,效果差;采用播前种子处理、深翻压草、适时拔除及科学化防等技术措施,可有效解决节节麦防除难的问题。  相似文献   
25.
4种杀虫剂对优质小麦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田间试验研究了4种杀虫剂(啶虫脒、吡虫啉,氧化乐果及高效氯氰聚酯)对3个优质小麦品种("临优145"、"临优2069"和"临优2018")千粒重、产量及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杀虫剂提高了优质小麦千粒重和产量,氧化乐果处理提高最多,高效氯氰菊酯处理次之,且两处理间差异不显著.杀虫剂对优质小麦品质的影响因小麦品种而异,氧化乐果处理和高效氯氰菊酯处理使3个小麦品种蛋白质含量提高,强筋"临优145"和"临优2069"加工品质下降,但大多指标与对照差异不显著,中筋"临优2018"营养品质和加工品质均得到改善;啶虫脒处理对优质小麦产量提高和品质改善效果最差;杀虫剂对优质小麦可溶性蛋白质(清蛋白和球蛋白)影响较小,对贮藏蛋白(醇溶蛋白和谷蛋白)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26.
针对目前旋耕机大面积应用造成的农作物播前或播后土壤悬虚现状,提出了农田轻便土壤悬虚镇压器研制的指导思想。研制出的镇压器主要包括牵引装置、轴承、压辊装置3部分,可满足不同农田所需镇压深度的要求,并对其提出了合理的工作参数。该机具克服了以住镇压辊质量固定、携带不便等缺点,灵活轻便、无需配套动力、生产和作业成本低、作业效率高,经不同农田镇压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27.
采用病区自然发病鉴定初选、人工接种、病圃重复鉴定复选的方法,对816份玉米种质资源进行了矮花叶病、粗缩病两种病害的抗性鉴定。经鉴定筛选出抗矮花叶病优良自交系25份、抗病丰产杂交种17份、抗粗缩病优良自交系33份、抗病丰产杂交种29份;同时高抗两种病毒病的优良自交系7份、丰产杂交种9份。不同来源的材料,抗病性有较大差异,杂交种优于自交系;热带亚热带玉米改良自交系抗病比例远远大于国内温带系。  相似文献   
28.
山西省小麦主要栽培品种(系)的品质现状   总被引:12,自引:4,他引:8  
采用国际或国家标准分析方法 ,对 1999年山西省种植的或参加区试的 31个小麦品种 (系 )进行了品质测试 ,各性状的平均值为 :千粒重 36 0g ,容重 76 9 5g/L ,角质率 58 7% ,出粉率 6 1 0 % ,蛋白质含量 13 7% ,湿面筋 4 4 3% ,干面筋 14 5% ,沉降值 36 6ml。参照小麦品质分类标准 ,目前山西省种植的小麦品种的容重、出粉率、沉降值中等 ,蛋白质和面筋含量较高 ,但面筋质量较差 ,大多小麦品种属于中力小麦 ,个别品种达到强力小麦标准 ,无弱力小麦品种。  相似文献   
29.
作物区域试验的目的就是要鉴定作物新品种(系)的生产潜力、稳产性及区域适应性,田间调查和室内考种的项目繁多,但试验结果往往是对参试品系产量进行排名,其他性状进行描述,缺乏一种能代表品系综合性状表现的总成绩。本研究把熵权法引入小麦区域试验,建立了小麦综合表现的评价指标体系,包括目标层,准则层和指标层,其中目标层为参试材料综合性状表现,准则层包括田间记载性状、籽粒性状和产量性状,指标层有16个指标构成。通过计算各指标权重值和转化值,进而计算出各指标的分数值,分数值代表了一个品系在区域试验中的综合表现,可用于参试品种(系)间的比较。研究结果表明熵权法引入小麦区域试验,对参试品种(系)的评价是客观的。  相似文献   
30.
山西小麦育成品种农艺性状演变趋势及关联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解山西省小麦种质资源的产量和农艺性状特征,以山西省建国以来审定品种为材料,在系统获得抽穗期、小穗数、千粒重、穗粒数、株高、穗长、穗颈长、穗下节间、沟数、分蘖、旗叶面积、旗叶长、旗叶宽等17个农艺性状表型数据基础上,进行农艺性状演变趋势及关联分析。结果表明,在育种过程中不同性状的变异程度不同,其中穗颈长的变异系数最高,小穗数的变异系数最低;随着品种选育时间变化,农艺性状也随之发生变化。株型方面,平均株高由110~120 cm降低到75~90 cm,整体株型得到明显改进,由高秆披叶变为矮杆直叶,受光状态显著改善;产量性状方面,分蘖数趋于稳定,千粒重、穗粒数和小穗数不断提高;小穗数和穗粒数与千粒重相关性未达到显著水平,穗粒数与小穗数呈显著正相关,说明在山西省小麦发展历程中小穗数和穗粒数有协同提高趋势。关联分析发现33个SSR标记与农艺性状显著关联,单个标记对表型变异的解释率为5.6%~25.3%,这些标记可为分子标记辅助育种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