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1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4篇
农学   9篇
  1篇
综合类   22篇
农作物   3篇
  2019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2篇
  200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3 毫秒
31.
不同播期对夏玉米经济性状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用2个品种4个播期研究了夏玉米的植株性状、经济性状及对粗缩病发病率的影响。结果表明:麦田套种玉米粗缩病发生率高,收获穗数降低,限制了产量的提高;麦后晚直播,植株生长矮小,粒重严重偏低,是制约产量的重要因素;麦收后6月15日直播产量最高,是山东省夏玉米主产区最佳播期。  相似文献   
32.
以保绿性品种金海5号和非保绿性品种浚单20为试验材料,研究氮肥调控对不同保绿性超高产夏玉米产量及光合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1)保绿性玉米较非保绿性玉米花后叶面积指数大,叶面积持续期长,群体光合势大,是增产的主要因素;(2)整个籽粒灌浆期间,氮肥调控对不同保绿性玉米均正向增加灌浆速率最大时的生长量和最大灌浆速率,有效增加籽粒灌浆积累量(籽粒干重);(3)非保绿性玉米干物质积累特性变化、叶面积指数变化、穗位叶净光合速率变化、籽粒灌浆积累量变化受氮肥调控作用比保绿性玉米显著;(4)通过大田试验并结合数学计算,建议推广种植保绿性玉米,达到13382.11kg/hm2超高产量,应施纯N271.56kg/hm2。  相似文献   
33.
播期对冬小麦品种登海5197群体发育及产量形成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通过大田试验,研究了播期对登海5197群体发育及产量形成的影响。结果表明:(1)播期对拔节前总茎数的影响显著,拔节后不显著。(2)播期推迟一周出苗时间延长一天,基本苗随播期推迟而递减,叶面积系数第二播期(10月15日)最高,总茎蘖数和有效茎蘖数随播期推迟而降低,但有效茎蘖率和成穗率呈相反趋势。(3)对籽粒产量形成的R ichards解析表明,第二播期比第一播期(10月8日)和第三播期(10月22日)灌浆启动较早,最大灌浆速率和起始势较高,但活跃灌浆期较短。(4)群体和单株干物质积累量在开花前表现为随播期的推迟而明显减少,开花后由于第二播期的单株干物质积累加快,成熟期第二播期的群体干物质最高。(5)随播期的推迟,穗数和千粒重逐渐降低,穗粒数和籽粒产量呈先上升后降低趋势,最高产量出现在第二播期。  相似文献   
34.
粗缩病对夏玉米产量和植株性状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在山东省4个不同生态区域调查了玉米粗缩病发病率,并研究了粗缩病对玉米植株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适当推迟玉米播期(采用直播方式)可以有效降低粗缩病的发病率,4个生态区发病率平均降低84.1%。不同感病程度的玉米干物质积累显著减少,中等和严重感病玉米单株子粒产量分别降低了66.8%和100%。玉米植株感病后叶片叶绿素a、叶绿素b和类胡萝卜素含量显著降低,其中对叶绿素a和叶绿素b的影响更显著,科多4号、郑单958、超试1号和郑单21严重感病植株叶片的叶绿素a和叶绿素b的含量较正常植株分别降低了13.4%、58.4%、62.5%、27.8%和17.4%、72.2%、77.4%、41.4%;株高、叶面积显著降低,茎粗减小,比叶重无显著变化。  相似文献   
35.
冬小麦杂交育种实践60年回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回眸60年(1954~2013)的冬小麦育种实践,深刻认识到市场经济铁律是市场决定生产。从生产实际出发,选育抗旱、高产、多抗的广适性品种,成果颇丰;偏离了育种方向,则徒然而不达。育种工作者要善于捕捉高产育种信息,瞄准前沿;突破性的进展取决于关键遗传资源的发现与创新;对于增产潜力大、缺点较多的关键遗传资源的改良,采取多亲本渐近杂交法较易获得成功;亲本选配要"强×强"组合,关键是创新种质要到位;杂种后代采取旱、水地和高、中肥水交替选择法,是选育抗旱、节水、高产品种的有效途经。从育成品种的系谱分析来看:农林10号(Norin10)可能携带抗旱高产基因,应深入研究利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