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9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6篇
农学   7篇
  6篇
综合类   19篇
农作物   1篇
水产渔业   5篇
畜牧兽医   12篇
园艺   4篇
植物保护   1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2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8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6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不同光质对‘达赛莱克特’草莓果实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不同有色膜探讨分析了不同光质对‘达赛莱克特’草莓(Fragaria×ananassa Duch.‘Darselect’)果实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蓝膜处理下的果实可溶性蛋白、抗坏血酸和可滴定酸含量均为最高,单株产量最低。绿膜处理的果实可溶性糖、可滴定酸和可溶性蛋白含量均较低。红膜处理草莓单株产量最高,果实最大,单果重比对照区高49.8%。随不同光质膜中的红橙光透过量的增加,草莓果实的可溶性糖含量大致呈增加趋势,抗坏血酸含量与紫外光/蓝紫光比值呈反相关,单株产量随红光/蓝光比值的上升呈增加趋势。  相似文献   
32.
短花针茅叶片解剖结构及与气候因子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短花针茅是荒漠草原的主要建群物种,在放牧利用和维持生态系统稳定方面有重要的作用,短花针茅叶片结构的抗旱性可为草原物种的抗逆性研究提供参考依据。本研究采用短花针茅叶片石蜡切片对叶片实际结构进行矢量化,统计各结构面积、厚度、密度等参数,选择角质层厚度/叶片厚度、维管束/叶片面积、栅栏组织厚度/叶片厚度、主脉维管束导管腔/主维管束面积、表皮细胞密度和表皮毛密度等6个指标进行统计得到叶片结构数据,随后分别对8个样地的叶片结构数据和气候数据进行CCA分析,对叶片结构与主导气候因子进行Pearson相关性分析。实验结果表明,1)为了适应高温、干旱的生长环境,短花针茅叶片具有典型的旱生结构;2)影响8个样地短花针茅叶片结构差异的主导气候因子为热量因子,水分因子居于次要地位;3)短花针茅叶片维管束和叶面积的比值与年均气温和年均降水量都存在显著相关性,主维管束导管腔与维管束面积的比值与年平均气温存在显著相关性;4)短花针茅叶片结构相似性矩阵和遗传相似性矩阵之间不存在一致性。  相似文献   
33.
昆虫病原线虫(EPN)作为一类有潜力的生物防治物质,逐渐受到国内外学者的广泛关注。实验以烟草(Nicotiana tabacum)为研究对象,在人工控制条件下通过外源添加EPN(Steinernema carpocapsae和Heterorhabditis bacteriophora),探究了EPN对烟草地下部根结线虫、地上部烟蚜(Myzus persicae)及烟蚜-蚜茧蜂(Aphidius gifuensis)关系等多重营养级的影响。结果表明:(1)在人工去除烟蚜条件下,施加昆虫病原线虫能显著降低烟草根中根结线虫的卵粒数(P0.05);在有烟蚜的条件下,S.carpocapsae添加处理能显著降低烟草根中根结线虫的卵粒数或者卵粒指数(P0.05);(2)无论EPN添加与否,烟蚜种群生长曲线均很好地符合Logistic增长模型,达到平台期的时间为5~6 d;对照组、S.carpocapsae虫尸剂添加和H.bacteriophora虫尸剂添加这3种条件下,蚜虫种群的环境容纳量分别为89.6、99.8头·株-1和76.6头·株-1,而与之对应的烟草地上部干重分别为0.996、3.258 g·株-1和1.643 g·株-1,这一结果表明EPN添加降低了单位质量烟草叶片上烟蚜的环境容纳量;(3)蚜茧蜂投放早期(2、4、6 d),投放EPN处理组间的僵蚜数目差异显著(P0.05),S.Carpocapsae虫尸剂处理组显著低于H.bacteriophora虫尸剂处理组。研究结果表明,EPN添加可影响烟草地下部根结线虫的繁殖,也可通过"bottom-up"途径影响烟草叶面烟蚜的种群增长以及蚜茧蜂的寄生行为,且这些影响效果与EPN种类有关。  相似文献   
34.
水体pH和铜绿微囊藻增殖的关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水华生物铜绿微囊藻(Microcystis aeruginosa)为研究对象,在实验室内研究了水体pH变化和微藻生长的关系,以期了解铜绿微囊藻对水体pH的适应和调节能力。试验分2组,一组每天测定水体实际pH后调整水体pH为设计值,另一组试验开始时调节pH至设计值后不人为改变,每天测定pH。结果表明,铜绿微囊藻偏好碱性环境,并对环境的pH有一定的适应和调节能力。在每天调节pH为11的处理组,试验1周内铜绿微囊藻生长较快,并有较高的细胞生物量;铜绿微囊藻对每天调节pH为5~11和初始pH为5~11的水体都有很高的调节能力,使pH趋向于适宜范围,试验中实测pH7.3~9.4;对强酸和强碱环境的调控能力较弱,但对强碱环境的调节能力大于对强酸环境的,持续1周的强酸或强碱环境并未使铜绿微囊藻很快灭失,仍有发生水华的可能。  相似文献   
35.
不同氮源对铜绿微囊藻增殖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实验室条件下,利用单细胞藻一次性培养方法,研究了硝酸氮、铵氮和尿素对铜绿微囊藻(Microcystis aeruginosa)增殖的影响。结果表明:以硝酸氮作为氮源时,铜绿微囊藻增殖速率优于另外2种氮源条件下的,其最适增殖浓度为1.5~5.0mmol/L。低浓度铵氮(0.5mmol/L)即适宜铜绿微囊藻生长,而高浓度时会抑制铜绿微囊藻生长。尿素氮浓度0.5~1.5mmol/L时最利于铜绿微囊藻生长。试验结果提示在监测水体氮营养盐时应该包括多种无机氮和有机氮,只测总氮难于准确预测水华。  相似文献   
36.
以水华生物铜绿微囊藻(Microcystis aeruginosa)为研究对象,在实验室内研究了水体pH变化和微藻生长的关系,以期了解铜绿微囊藻对水体pH的适应和调节能力。试验分2组,一组每天测定水体实际pH后调整水体pH为设计值,另一组试验开始时调节pH至设计值后不人为改变,每天测定pH。结果表明,铜绿微囊藻偏好碱性...  相似文献   
37.
番茄灰霉病拮抗细菌的筛选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采集番茄土壤、根、叶片和花样本共96份,经平板法和叶盘法两步分离,获得对番茄灰霉病菌(Botrytis cinerea Pers.)有抑制作用的拮抗细菌12株。根据抑菌圈法测定,拮抗细菌对灰霉菌的拮抗能力有显著差异,其中B21菌株抑菌圈直径达35mm,拮抗性最强最稳定。温室试验表明:B21悬浮液和10倍稀释液对番茄灰霉病有较好的防治效果,室内叶片的防效分别为98.68%和98.03%,无显著差异,明显优于45%多菌灵(500倍稀释液)。  相似文献   
38.
采用一粒传法逐代使基因型纯合.经9代自交建立了源于汕优63的重组自交系。通过比较分析重组自交系不同世代、不同家系之间垩白、育性、分蘖力、产量等性状都发生大幅变异,为杂种优势利用、品种设计与分子育种等研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39.
N-酰基乙醇胺是动植物细胞中的脂质信号分子。本试验系统研究了不同处理方式、不同脂肪酰基碳链长度的NAEs系列化合物对不同切花品种瓶插寿命的调节效应。结果表明:(1)只有适宜浓度的NAEs短时、多次重复脉冲处理能延长香石竹(Red Barbara、Snow White)和月季(Red Berlin、Avalanche)切花的瓶插寿命,提示NAEs对切花的采后衰老有着广泛影响;(2)相同浓度的N-酰基乙醇胺系列化合物对切花瓶插寿命的延长效应随其脂肪酰基碳链长度的增加而下降,即N-月桂酰乙醇胺>N-肉豆蔻酰乙醇胺>N-软脂酰乙醇胺>N-硬脂酰乙醇胺,表明N-酰基乙醇胺分子结构中的脂肪酰基碳链可能是延缓切花衰老效应的关键化学基团。本研究还探讨了将脂质信号分子NAEs应用于采后化学保鲜技术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40.
心脏型脂肪酸结合蛋白(FABP3)是一种15 kDa的蛋白,涉及信号转导途径,参与长链脂肪酸的摄取及利用。本研究采用PCR技术扩增FABP3启动子序列,通过缺失分析构建了5个不同缺失片段荧光素酶报告基因载体,并转染奶山羊乳腺上皮细胞,通过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系统检测FABP3缺失片段启动子活性。结果表明:从奶山羊基因组中克隆得到2109 bp FABP3基因启动子序列(包括转录起始位点上游1985 bp),与牛(KJ649748.1)、猪(HM591296.1)和人(NG047049.1)的基因组序列同源性分别为90%、80%、75.08%。经转录因子在线软件预测分析发现,该启动子含有潜在的TATA框(TATA-box)、过氧化物酶增殖物激活受体反应元件(PPRE)、肝X受体反应元件(LXRE)、雌激素受体(ER)及两个环磷腺苷效应元件结合蛋白(CREB)的结合位点,分别位于-1632 bp和-189 bp。缺失突变研究发现,启动子片段-1801 ~ +124活性最高,同时这一片段含有两个CREB结合位点,而当缺失至-80位点时,活性显著下降(P < 0.05),且这一片段不包含CREB结合位点。表明CREB可能参与调控FABP3基因启动子的活性,为FABP3基因的转录调控研究提供理论依据。 [关键词] 心脏型脂肪酸结合蛋白(FABP3)|启动子|基因克隆|西农萨能奶山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