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8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3篇
农学   3篇
综合类   22篇
农作物   5篇
植物保护   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3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21.
本试验探究了芳香族植物对小麦种子萌发及幼苗根系生长的影响。以白麦207为试验材料,采取室内培养法,分别用浓度为0.5%(5 g/L)、1.0%(10 g/L)、1.5%(15 g/L)、2.0%(20 g/L)、2.5%(25 g/L)的罗勒浸提液对小麦种子进行培养,测定不同浓度罗勒浸提液处理下小麦种子的发芽率、总根长、根鲜重、根干重、根系形态参数等指标。试验表明,低浓度的罗勒浸提液可以更好地促进小麦种子萌发以及幼苗根系生长,高浓度的罗勒浸提液会在一定程度上抑制小麦种子萌发及幼苗根系生长。  相似文献   
22.
选择信阳地区主栽小麦品种西农979、鲁农116、优麦2号、郑麦379、豫农035和新麦288进行大田种植,统计分析其赤霉病发病情况。同时,室内种植上述6个小麦品种,并在苗期接种不同浓度禾谷镰刀菌孢子悬浮液,培养至四叶期,测定不同品种间SOD和POD含量,分析各品种赤霉病苗期抗性。结果表明,西农979、鲁农116和优麦2号三个品种在大田种植中赤霉病抗性较好,郑麦379和豫农035田间抗性较差;各品种接种后SOD、POD指标出现显著变化,西农979、鲁农116和优麦2号苗期酶活性变化不大,推测其受赤霉病影响较小,抗性较强;豫农035苗期POD、SOD活性变化较大,推测其受赤霉病影响较大,抗性较差。  相似文献   
23.
为了揭示白粉病对花后小麦籽粒淀粉合成的影响机制,以小麦品种西农979为材料,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研究白粉病不同发病程度对小麦籽粒淀粉合成相关酶基因表达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感病程度的增加,小麦籽粒的腺苷二磷酸葡萄糖焦磷酸化酶基因AGPase、淀粉分支酶基因SBE和可溶性淀粉合成酶基因SSS的表达均被抑制,其酶活性下降;束缚态淀粉合成酶I基因GBSSⅠ的表达量和酶活性均高于对照;去分支酶基因DBE的表达量与对照相比没有明显变化,但其酶活性在病害高峰期高于对照;支链淀粉含量和总淀粉含量显著降低,而直链淀粉含量增加。由此可知,白粉病通过改变籽粒淀粉合成相关酶基因的表达及活性而影响淀粉的积累。  相似文献   
24.
为拓展稻米品质综合评价方法,将熵权法与模糊综合评价法进行结合,构建了熵权模糊综合评判模型,并将其应用于不同产地的12个粳稻品种稻米品质的综合评价。结果表明:垩白度、异品种率、不完善率以及直链淀粉含量可能是影响各品种稻米品质产生差异的主要指标;12个品种中,新丰3号、郑稻18的综合品质表现较好,评判等级为Ⅰ级;而浙粳88和盐丰47的综合品质表现较差,评判等级为Ⅴ级。  相似文献   
25.
为明确盐碱胁迫对高羊茅种子萌发及幼苗生理指标的影响,将中性盐Na Cl、Na2SO4和碱性盐Na2CO3按照2:1:1的比例混合,测定幼苗的苗长、根长、生物量及生理指标等。结果表明,随着盐碱浓度的增大,高羊茅植株的苗长、根长、植株生物量呈逐渐降低的趋势,叶片中可溶性糖含量、MDA呈现逐渐升高的趋势,叶绿素含量呈现先升后降的趋势。  相似文献   
26.
传统农业施肥的不足及现代农业施肥的发展方向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传统农业生产中随意施肥行为带来的环境和资源问题日趋严重,这将阻碍我国农业可持续发展目标的实现。为了进一步促进我国粮食产业的健康发展,对传统农业生产过程中施肥存在的问题及其造成的后果进行分析,并从精准施肥和提高肥料利用率两方面讨论现代农业生产中肥料和施肥技术的发展方向,以期为农业生产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7.
对信阳地区高空探照灯下鳞翅目昆虫的种类和组成进行调查。结果表明:共诱捕到鳞翅目昆虫13科149种9471头,其中以螟蛾科和夜蛾科种类数量最多,分别占调查总种类数的31.25%和59.56%。螟蛾科共诱集到20种,其中以甜菜白带野螟和瓜绢野螟居多,分别占螟蛾科总数的35.06%和37.97%;夜蛾科共诱集到50种,其中以棉铃虫和朽木夜蛾居多,分别占夜蛾科总数的52.94%和18.83%。且鳞翅目的这4种优势种的消长规律相似,高峰期均在9月份。  相似文献   
28.
以岗优188和南粳9108为材料,研究了泥质法露天育秧、营养土露天育秧和营养土工厂育秧3种育秧方式对秧苗素质及产量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育秧方式对供试品种的大田生育期并无明显影响;泥质法露天育秧所育秧苗茎基宽最高,但秧苗叶面积最小,营养土工厂育秧所育秧苗的地上部鲜质量和干质量明显高于泥质法露天育秧;泥质法露天育秧所育秧苗根数最多,但根鲜质量和根干质量以营养土露天育秧最高;产量方面,2个供试品种均以泥质法露天育秧最高,其次是营养土露天育秧,营养土工厂育秧最低,泥质法露天育秧产量较高的原因在于其每穗总粒数和结实率较高。  相似文献   
29.
在大田条件下,研究了摘除分枝(ZZ)、摘除花果(ZHG)和自然生长(CK)对猫爪草产量与化学成分的影响。结果表明,摘除花果(ZHG)有利于提高猫爪草产量和多糖、黄酮的积累,可以适用于大田生产。  相似文献   
30.
本文对近几年的相关文献进行整理,总结了种质、产地、栽培措施、采收加工等栽培技术对丹参药材质量的影响,以期为进一步研究丹参的高产优质栽培以及现代种植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