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64篇
  免费   7篇
  国内免费   42篇
林业   1篇
农学   18篇
基础科学   6篇
  81篇
综合类   175篇
农作物   18篇
水产渔业   1篇
畜牧兽医   10篇
园艺   3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14篇
  2022年   15篇
  2021年   9篇
  2020年   3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7篇
  2016年   25篇
  2015年   22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20篇
  2012年   35篇
  2011年   32篇
  2010年   32篇
  2009年   41篇
  2008年   27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1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以江苏典型丘陵地区——南京市六合区为研究区域,通过样品采集和分析的方法,得出2009年六合区土壤大量元素和微量元素的含量状况,并与第二次土壤普查的数据进行比较,在此基础上结合资料收集、野外调查,利用地理信息系统及耕地地力评价指标体系等技术对六合区的耕地进行分等定级,并对全区耕地进行综合评价,提出六合区的耕地质量改良利用意见,为后续耕地地力提升奠定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72.
水稻高温败育模拟模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温度控制试验和文献查阅的基础上,分析了水稻开花期开花概率密度分布、日开花分布规律以及结实率的变化规律,提取了高温对水稻结实的影响因子。开花概率密度随开花历期呈Possion分布,日开花结实率可用二次方程描述,日开花量呈正态分布,高温对开花结实率的影响可用S型曲线描述。进一步结合气温日变化规律,并综合考虑高温对已开和未开颖花的影响,构建了水稻高温败育模拟模型。利用独立的试验资料对模型进行了检验。结果表明,当温度低于40℃时,模拟值与实测值有较好的一致性;当温度高于40℃时,因高温对开放颖花的结实率仍有影响,模拟值与实测值有一定误差。总体上,模拟值与实测值的均方根差(RMSE)为0.12。由于我国大部分地区水稻开花期的日极端最高气温较少超过40℃,因此所建立的模型可较好地模拟高温对水稻结实率的影响。  相似文献   
73.
[目的]本试验旨在研究不同类型护坡对降雨径流中污染物的削减效果差异.[方法]设置4种类型的护坡(网面护坡、砖面护坡、草面护坡和土面护坡),采用人工进水方式,开展为期15 d的护坡处理降雨径流中试试验.试验于不同时段采集底部出水,监测氮[总氮(TN)、铵态氮(NH+4-N)、硝态氮(NO-3-N)]、磷[总磷(TP)、颗...  相似文献   
74.
为了筛选出适用于多花黑麦草青贮发酵的优良乳酸菌菌株,从自然青贮多花黑麦草中分离乳酸菌,筛选并鉴定生长快速且产酸效率高的菌株,分析其生理生化特征以及对多花黑麦草青贮品质的影响。利用传统的平板培养法,从自然青贮多花黑麦草中分离获得180株乳酸菌。其中,5株乳酸菌生长快速且产酸能力强,均能够在NaCl浓度为3.0%,温度为15~35 ℃,pH为3.5~7.0的MRS液体培养基中良好生长。经16S rRNA基因序列比对鉴定,菌株PR_LAB_9、PR_LAB_34、PR_LAB_67和PR_LAB_86为植物乳杆菌,PR_LAB_76为戊糖片球菌。对菌株进行生长曲线和产酸性能测定,该5株乳酸菌均能够在12 h内快速繁殖和产酸,菌株PR_LAB_76在24 h内生长速率和产酸效率均优于其他4株乳酸菌。进一步分析添加该5株乳酸菌对多花黑麦草青贮发酵品质、营养成分、微生物数量的影响,发现该5株乳酸菌均能提高多花黑麦草的青贮品质,包括显著降低青贮料pH和氨态氮含量,减少干物质损失,提高可溶性碳水化合物含量。其中,菌株PR_LAB_76处理组多花黑麦草青贮品质最优,干物质含量、粗蛋白含量、乳酸含量、乳酸菌数量显著高于其他4株乳酸菌处理组,且pH值、酵母菌数量显著低于其他4株乳酸菌处理组。综上,戊糖片球菌PR_LAB_76可作为多花黑麦草青贮的备选菌株。  相似文献   
75.
用 BIOLOG GN 板方法研究了 4 个黄瓜品种, 在发芽 12h、36h 、72h 时种子周围的微生物群落结构和功能多样 性。结果表明, 在微生物的碳代谢特征上, 不同黄瓜品种在发芽 12h 、36h、72h 时有显著差别, 同一品种不同处理之 间也有差异。 在碳代谢类型上, 糖类利用程度最高( OD>1.4) , 氨基酸类利用程度最低( OD<0.8) , 有机酸的利用居 中;黄瓜种子发芽期间, 微生物在碳源代谢方面优势群落的演变特点是:氨基酸类代谢群※有机酸类代谢群※糖 类代谢群, 且最终以代谢糖类的微生物为优势种群。  相似文献   
76.
基于菜粕有机肥筛选番茄青枯病高效生防菌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菜粕有机肥(简称RC)是生物有机肥生产中常用的营养载体,本研究旨在以RC为营养源筛选可高效抑制番茄青枯病致病菌(Ralstonia solanacearum,青枯菌)的生防菌株材料,以提高生物有机肥防控番茄青枯病的效果.[方法]分别采用营养琼脂(NA)和RC培养基,从番茄根际土中分离和筛选青枯菌拮抗菌株,并于温室条件下测定拮抗菌与RC制成的生物有机肥对番茄青枯病的防治效果.[结果]用NA分离的菌株中NA-5在NA平板上对青枯菌的抑菌圈直径最大(29.0 mm),但在RC平板上抑菌能力微弱;而用RC分离的菌株RC-14在RC平板上对青枯菌的抑菌圈直径较大(24.0mm).施用NA-5和RC-14与RC二次发酵制成的生物有机肥BOF5和BOF14的生防效果显著高于单施拮抗菌,BOF14的生防效率达75.9%,显著高于BOF5.BOF14处理根际青枯菌的数量比BOF5低1个数量级.通过形态和16S rRNA基因序列同源性分析,初步鉴定RC-14菌株为土芽孢杆菌属(Geobacillus sp.).[结论]菌株RC-14可能通过利用RC中营养物质产生大量拮抗物质进而抑制番茄根际青枯菌的生长,降低了青枯病发病率.目前尚无Geobacillus sp.菌用于防治青枯病的报道,说明基于营养载体的筛菌思路可以获得新的生防菌资源.  相似文献   
77.
设置4种麦秸与废垫料比例(0∶10、2∶8、4∶6、6∶4)与2种发酵菌剂添加方式(不接种菌剂、接种菌剂),研究了麦秸与废垫料比例以及发酵菌剂对畜禽养殖废垫料堆肥再发酵过程的影响。结果表明:添加麦秸对废垫料堆肥再发酵过程存在显著性影响,能增加发酵温度和腐殖酸含量,相对增加全N含量,部分增加全磷、全钾含量,降低物料EC值,提高有机质含量,并能快速影响C/N的变化,以4∶6水平下的效果最为明显;接种发酵菌剂对堆肥再发酵有一定的促进作用,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发酵温度,提高物料中腐殖酸含量,并在一定程度上降低C/N和EC;上述2个因素结合应用的效果优于单独接种发酵菌剂的效果。综上所述,麦秸与废垫料比例为4∶6与接种发酵菌剂的处理组合是最合适的废垫料再发酵模式。  相似文献   
78.
不同播栽方式对水稻根系生长及产量形成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了揭示不同播栽方式对水稻根系生长动态的影响,以及水稻根系生长与产量形成之间的关系。以武运粳24号为供试材料,设置直播稻Ⅰ(2013年6月1日播种)、直播稻Ⅱ(2013年6月17日播种)、手栽秧、机插秧4个处理,对水稻根系性状及其与产量的关系进行研究。结果显示:机插秧的水稻产量最高,手栽秧其次,直播稻最低。不定根数、不定根总长度、根体积和根干质量水稻生育前期直播稻较大,生育中、后期手栽秧和机插秧的较大。水稻生育中、后期手栽秧和机插秧的水稻单茎根数和单茎总根长均显著高于直播稻。抽穗期和穗后20 d的水稻不定根数、不定根总长度、根体积、根干质量、单茎根数和单茎总根长与产量均呈正相关关系,说明生育中、后期水稻根量增加有利于水稻高产,手栽秧和机插秧更符合高产水稻根系生长特点。  相似文献   
79.
科学的选址可有效节约物流成本,提高收储点的秸秆收储量,增加收储设施的利用效率,促进秸秆设施的可持续利用。该文基于GIS的物流网络设施选址方法,通过秸秆资源调查获得泗洪县车门乡的秸秆资源量及其分布情况,调查其农田道路情况,得出车门乡5个秸秆收储设施点的收储量和分布位置,并通过试验和调查获得秸秆运输车辆类型、油耗成本,分析出各收储设施点运输成本,其中,陈楼点稻麦收储总量5 728 t,总运输成本71 685元;大刘点4 703 t,66 707元;车门点4 328 t,65 264元;岗朱点2 076 t,22 642元;团结点2 590 t,27 594元,总收储量约占全乡秸秆产量的70%。该文为未来该乡完成秸秆物流网络规划提供参考性意见,也为其他地区收储站设施选址提供一个较为完整和可操作性的方法和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80.
采用室内平板培养、气候箱内土壤处理及盆栽和大棚试验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了以腐熟中药渣堆肥为原料制备的液体肥料在强化了拮抗微生物前后对草莓枯萎病菌生长的抑制作用及对病害的防治效果,结果表明:普通液肥和两种强化液肥对两种草莓病原真菌的生长都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三种液肥经辐照灭菌后均丧失了对病原真菌的抑制作用;两种强化液肥处理土壤10~15d后能显著抑制土壤中草莓枯萎病菌的生长繁殖而降低土壤中病原菌的数量。盆栽试验表明:普通液肥辅照灭菌后对草莓枯萎病仍有一定的防效,但显著低于没灭菌的液肥;两种强化液肥对草莓的盆栽防效显著高于普通液肥。大棚小区试验显示:施用有机液肥的三个处理的草莓产量显著高于常规对照,而发病率显著低于常规对照;分别强化了两种拮抗菌的液肥对病害的防效均好于未强化的液肥;施用液肥对根际土壤酸化和盐分积累有一定的修复效果,使小区草莓增产达93~110%,畸形果率降低23.5%,并对草莓品质有一定程度的改善。强化了拮抗菌的有机液肥对草莓连作障碍的防治效果显著提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