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7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26篇
农学   1篇
综合类   84篇
农作物   22篇
园艺   8篇
植物保护   3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12篇
  2019年   9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9篇
  2015年   11篇
  2014年   12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2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5篇
  2005年   2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7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90 毫秒
81.
为全面了解参考作物蒸散量的空间变化对作物种植和生态环境的影响,本文运用相关系数法、一元线性方程及GIS空间分析功能,分析了新疆59个气象站近60年的月参考作物蒸散量在不同经纬度、海拔区的变化规律及空间分布特征。研究结果表明:在不同经度区, 3-10月的月参考作物蒸散量与经度之间呈正相关关系,其余各月与经度之间呈负相关;在不同纬度区,5-9月的月参考作物蒸散量与纬度之间成正相关关系,其余各月与纬度呈负相关关系;在不同海拔高程区,4月和9月的月参考作物蒸散量与海拔高程呈显著负相关、5-8月呈极显著负相关关系;11-3月的参考作物蒸散量与海拔之间呈正相关关系,其中3月相关性最低,可以忽略。从整体空间分布看在不同的经度区,4-10月从低经度到高经度(从西到东)相关性逐渐增加,2,3,11,12月参考作物蒸散量从高纬度到底纬度(从北往南)逐渐增加最明显;1月大部分地区亦是从高纬度到低纬度呈增加趋势,为此可得出新疆月参考作物蒸散量在不同的经纬度、海拔区存在明显的空间区域差异。  相似文献   
82.
为探究不同耐盐性花生品种对盐碱胁迫的响应机制,以前期试验筛选的耐盐型‘益花1号’和‘花育25号’,盐敏感型‘花育39号’‘豫花37号’和‘汾花1号’为试验材料进行NaCl、NaHCO3和NaCl+NaHCO3不同浓度的胁迫处理,分析不同处理对花生主根长、地上部和下部干质量及鲜质量、POD、SOD和CAT活性、MDA含量和脯氨酸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胁迫浓度增加,不同品种花生主根长逐渐降低;地上部和下部干质量及鲜质量显著下降;POD和SOD活性呈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耐盐品种酶活性的降幅低于盐敏感品种,而CAT活性在NaCl和NaCl+NaHCO3胁迫下呈下降趋势,NaHCO3胁迫下呈小幅升高再降低的趋势;MDA含量和脯氨酸含量均显著增加,耐盐碱品种的MDA含量低于盐碱敏感品种,而脯氨酸含量高于盐碱敏感品种。综上,花生在盐碱胁迫的影响下,生长发育受到阻碍,通过抗氧化酶系统和渗透调节物质对胁迫产生响应并调节。  相似文献   
83.
外源硒对滴灌小麦籽粒硒含量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为给小麦高效富硒提供理论依据,通过田间小区试验研究了外源硒不同施用方式及用量对小麦籽粒硒含量及产量的影响。 结果表明,基施与喷施外源硒的小麦生物量和产量均随硒用量的增加而增加,滴施外源硒小麦的生物量和产量随硒用量的增加呈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在喷施20 mg·L-1外源硒处理下小麦产量最高,比对照提高了19.5%;滴施0.6 kg·hm-2处理,小麦产量提高14.3%;而基施外源硒对小麦产量无显著影响;喷施处理最高产量分别比基施、滴施处理最高产量增加4.5%和0.8%。在小麦籽粒硒富集上,滴施处理中籽粒硒富集量最大,分别是基施和喷施处理的2.6倍和1.6倍。基施、滴施和喷施外源硒处理下,小麦籽粒硒转化率分别比对照提高了45.5%、55.6%和67.8%,喷施处理小麦籽粒转化率最高。喷施处理小麦的硒利用率显著高于基施和滴施处理,分别是基施和滴施的2.2和1.7倍。分别在小麦孕穗期和灌浆期滴施0.6 kg·hm-2、喷施20 mg·L-1 Na2SeO3,既能使小麦籽粒硒含量达到国家富硒食品标准,又能增加小麦产量。  相似文献   
84.
为探讨灌浆期高温对小麦籽粒中淀粉粒发育的影响,选用新疆主栽的冬小麦品种新冬20号和新冬23号为试验材料,在籽粒灌浆期设2个昼夜温度水平(24/17℃,37/28℃),研究高温对小麦籽粒发育、淀粉粒表观特性、淀粉合成关键酶活性以及淀粉降解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花后灌浆期高温胁迫使两个参试小麦品种籽粒灌浆进程缩短、籽粒瘦瘪,粒重明显下降。高温胁迫影响了A-和B-型淀粉粒的发育进程,从花后14 d开始淀粉粒表面出现孔洞,成熟期B-型淀粉粒数量明显减少。两个参试小麦品种籽粒中淀粉合成关键酶活性对高温的耐受性不同,新冬23号受影响较大。高温处理下两个小麦品种的AGPase和SSS酶活性峰值出现时间提前,SS酶活性明显降低;灌浆后期籽粒α-淀粉酶活性明显增强。花后高温胁迫打破了小麦籽粒灌浆过程中淀粉合成酶和降解酶之间的平衡,α-淀粉酶活性增强导致淀粉粒表面出现孔洞,最终影响淀粉的品质。  相似文献   
85.
新疆玉米机械收获籽粒含水率与相关性状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大田试验,在新疆昌吉以18个玉米品种为材料收获5次,在新疆奇台以5个玉米品种为材料收获4次,分析籽粒含水率、品种及地区差异对玉米机械收获质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两地籽粒破碎率和杂质率均与籽粒含水率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其中,含水率与破碎率符合二次曲线关系,与杂质率符合指数关系。昌吉和奇台各次收获满足损失率国家标准≤5%的样本量分别占总样本量的90.0%和87.5%,满足杂质率国家标准≤3%的样本量分别占总样本量的80.7%和87.5%,表明损失率和杂质率不是限制两地玉米机械粒收发展的主要因素。昌吉和奇台适宜机械粒收的籽粒含水率分别为15.4%~20.0%与12.3%~23.5%。  相似文献   
86.
为了明确花后干旱胁迫下内源激素乙烯对小麦胚乳细胞程序性死亡的调控作用,选用新疆冬小麦主栽品种新冬18号为参试材料,在花后干旱条件下对小麦穗部喷施硝酸钴(乙烯合成抑制剂),通过Evans Blue染色观察了小麦胚乳细胞活力变化,通过DPAI染色、超微结构观察和细胞核计数探究了小麦胚乳细胞核形态和数量变化,利用聚丙烯酰氨凝胶电泳检测基因组DNA的完整性,同时测定核酸水解酶的活性及乙烯受体基因的相对表达量。结果表明,相比对照,喷施硝酸钴使小麦胚乳细胞生活力提高,细胞核衰退速度减缓,胚乳细胞数目增加,基因组DNA片段化峰值时间推后,核酸水解酶活性下降,乙烯受体基因表达量上调,千粒重增加,说明抑制乙烯可延缓小麦胚乳细胞程序性死亡进程,从而缓解花后干旱胁迫对小麦灌浆带来的危害。  相似文献   
87.
为深入研究磷素在小麦淀粉产量和品质形成过程中的作用,以新疆冬小麦主栽品种新冬20号为试验材料,研究0 kg·hm-2(CK)、105 kg·hm-2(LP)和210 kg·hm-2(HP)3种施磷(P2O5)量对小麦籽粒灌浆特性、淀粉合成关键酶(AGPase和GBSS)活性和基因表达、胚乳可溶性蛋白和淀粉粒结合蛋白含量及谱带特征、胚乳微观特性等的影响。结果表明,籽粒灌浆后期磷肥对粒重的促进作用逐渐增强;低磷(LP)条件下, agp1agp2gbss1gbss2基因表达量显著提高;3个处理下AGPase活性的变化趋势基本一致;籽粒灌浆中期(14~21 d),低磷处理的GBSS活性显著高于CK;不同磷处理对淀粉粒结合蛋白和胚乳可溶性蛋白含量的影响显著,但对蛋白谱带特征的影响较弱。扫描电镜结果显示,不同磷处理的胚乳淀粉粒形态未发生明显变化;与CK和高磷(HP)处理相比,低磷处理下籽粒胚乳横断面蛋白基质较少,淀粉粒与蛋白质结合较疏松。说明常规施磷(低磷)条件下,淀粉合成关键酶基因(agp和gbss)相对表达量提高或酶活性变化可影响籽粒淀粉合成及胚乳中蛋白与淀粉粒的嵌合度,并最终造成粒重的增加和淀粉特性的变化。  相似文献   
88.
赵英  牛建新 《园艺学报》2008,35(4):493-500
采用RACE技术对库尔勒香梨苹果茎痘病毒进行研究,获得了梨树苹果茎痘病毒5′和3′末端序列。研究结果表明,本试验采用的3′和5′末端快速扩增技术(3′RACE和5′RACE技术)能很好地扩增苹果茎痘病毒的末端序列,分别获得了长度为329 bp和367 bp的片段,通过与 NCBI 核酸数据库中已经发表的序列NC_003462进行比对分析,发现梨树ASPV 3′末端含有131个核苷酸非编码序列,具有 poly(A)尾,5′末端含有34个核苷酸非编码序列,其同源性与已发表的序列分别为78%和84%,为获得梨树ASPV病毒全长基因组和基因组功能结构分析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89.
 【目的】研究解盐促生细菌Rs-5和Rs-198的生理特性及其在盐胁迫下对棉花发芽的影响,并进一步探讨两株菌的促生性能。【方法】利用钼锑抗比色法和Salkowski法分别测定细菌培养液中可溶性磷和IAA(吲哚-3-乙酸)的含量,并通过盆栽试验检测两株菌对棉花发芽的影响。【结果】经菌株的生理生化初步鉴定,菌株Rs-5和Rs-198分别归属克雷伯氏菌属(Klebsiella sp.)和假单胞菌属(Pseudomonas sp.)。两株菌处理棉花种子后,种子在含盐土壤中的发芽率分别比对照提高了26.3%和34.4%。在无机磷培养基中菌株Rs-5和Rs-198都具有溶解磷酸三钙的性能,可溶解磷的最大含量分别达到了73.38和82.41 mg•L-1,培养基的pH分别由7.48降到5.22和4.54。在测定IAA的分泌试验中,菌株Rs-5和Rs-198培养液中的IAA含量在96 h分别达到了7.09和10.77 mg•L-1,并一直保持较高水平。【结论】两株菌的产酸溶磷与分泌生长素的性能是在盐胁迫下提高棉花发芽和出苗率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90.
新型生物防治方法逐渐替代了预防性差、持效性短的传统生物防治,它包括以延长天敌寿命、延长控害时间为目的的天敌植物支持系统、利用信息化合物调控害虫、天敌的行为与传统生物防治相结合的防治方法等.笔者从植物支持系统和化学生态调控粉虱、天敌两个方面综述了粉虱的生物防治研究现状.在农业生态环境中,植食性昆虫和天敌均会遇到多种气味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