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7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农学   1篇
综合类   24篇
农作物   1篇
园艺   1篇
植物保护   1篇
  2023年   2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4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88 毫秒
11.
合理增加种植密度是提高我国玉米单产的重要举措之一。针对夏玉米生长季节的气候特点,从品种选择、播种、田间管理、倒伏控制、收获、贮藏六个环节入手,对耐密型夏玉米栽培提出了标准化建议,以期解决玉米高产与抗倒伏之间的矛盾,同时为玉米标准化生产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近几年,岐山县小麦吸浆虫发生面积不断扩大,虫口密度急剧增加,已成为影响小麦丰产丰收的重要障碍因素。因此,研究掌握它的生活习性,发生规律,认真分析其在本地发生特点、危害原因,对防治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3.
为快速培育抗草铵膦除草剂的油菜不育系和恢复系,以含bar、barnase、barstar基因的抗草铵膦材料C5-1及含bar、barnase基因的不育材料C5-2为供体亲本,以甘蓝型冬油菜Gr-1、Gr-2为轮回亲本,以回交转育为基本方法,利用bar基因的PCR检测、育性鉴定和喷除草剂方法对回交后代进行前景选择,并利用SSR分子标记进行背景辅助选择,将bar、barnase和bartar基因导入Gr-1、Gr-2中,在回交第3代BC3中选育得到遗传背景回复率大于96%的抗草铵膦油菜不育系和恢复系。  相似文献   
14.
低分子量谷蛋白亚基(LMWGS)与小麦品质密切相关。为了给陕西小麦的品质改良提供参考依据,采用STS分子标记,检测了175份陕西小麦品种(系) GluA3 GluB3位点的等位变异组成。结果表明,陕西小麦 GluA3位点存在4种等位变异,即 GluA3a GluA3b GluA3c GluA3d,分别占12.6%、1.7%、58.3%和27.4%; GluB3位点存在8种等位变异,即 GluB3a GluB3b GluB3d GluB3e GluB3f GluB3g GluB3i GluB3j,分别占4.6%、2.9%、45.7%、0.6%、2.9%、8.5%、4.0%和30.8%。在陕西不同地区小麦之间,两个位点等位变异的种类、组合及其分布比例存在差异,这可能与地区间不同的自然地理环境、饮食习惯、育种目标及亲本选择有关。  相似文献   
15.
通过对小麦、玉米等粮食作物施肥现状调查得知:农民在选择肥料品种及养分含量、三大营养元素养分配比、施肥方式、施肥机械使用等方面存在问题,并从健全肥料销售网络、减少低养分含量肥料用量、确定合理施肥量及施肥品种、改进施肥方法和机械等5个方面提出针对性的施肥改进建议。  相似文献   
16.
为准确鉴定玉米田5种常见鳞翅目幼虫,弄清幼虫A8背面毛片区别,通过镜下测定,详细比较玉米田5种常见鳞翅目害虫草地贪夜蛾、玉米螟、黏虫、劳氏黏虫和棉铃虫老龄幼虫第8腹节(以下简称“A8”)背面4个毛片的排列方式、大小和形状。结果表明,草地贪夜蛾4个毛片的排列近似正方形,其他4种均为矩形。毛片大小依次为:草地贪夜蛾>玉米螟>棉铃虫>黏虫>劳氏黏虫,且草地贪夜蛾、玉米螟和棉铃虫前排毛片大于后排毛片,黏虫则相反,劳氏黏虫前、后排毛片大小相当。草地贪夜蛾和黏虫幼虫4个毛片形状均为椭圆形,劳氏黏虫和棉铃虫均为圆形,而玉米螟前排毛片为圆形,后排毛片为椭圆形。  相似文献   
17.
通过在冬小麦上设置不同用量的微肥硫酸铜试验得出:每667m2施用硫酸铜1kg,冬前能有效促进小麦分蘖和次生根生长,春季能促进幼穗分化、植株健壮生长和产量形成。不同处理间亩穗数、穗粒数、千粒重等产量构成要素之间差异均达显著水平。亩施用硫酸铜1妇后,小麦增产效果显著,经济系数0.38,秸秆系数1.65,经济学产量高,投入产出比1:5.6。  相似文献   
18.
为了探索微量元素水溶肥料在辣椒上的应用效果,我们在陕西省岐山县辣椒上设置"绿都"含氨基酸水溶肥料试验。试验结果表明:辣椒喷施含氨基酸水溶性肥料,可以促进辣椒植株营养生长,叶色浓绿,优化辣椒产量结构,延长辣椒采收期,与对照相比增产3 039 kg·hm~(-2),增产率15.4%,达1%极显著水平;净增收入13 395元·hm~(-2),投入产出比达1∶7.4,经济效益显著。  相似文献   
19.
干旱对小麦孕穗期叶片生理特性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明确土壤干旱对孕穗期小麦生理特性和产量的影响,选用小偃22等7个冬小麦品种材料,通过盆栽控水方式,测定孕穗期叶片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及过氧化氢酶(CAT)活性、相对电导率、丙二醛(MDA)含量等生理和产量指标结果表明,在中度和严重干旱下,小麦叶片中的SOD、POD和CAT活性、相对电导率值、MDA含量、可溶性糖和脯氨酸含量均有不同程度地提高;除晋麦47、小偃22、矮抗58和西农979的可溶性蛋白含量有所增加外,其余品种均下降。干旱胁迫下单株穗粒数、穗粒重和千粒重均显著降低。经主成分分析,供试品种的抗旱性依次为晋麦47>小偃22>矮抗58>西农979>西农509>郑麦366>郑麦9023。  相似文献   
20.
通过设置旱地小麦农户施肥、专家推荐、监控施肥、监控无氮、监控无磷、监控无钾6个施肥处理,3次重复肥料效率与监控施肥试验表明:小麦施肥应注重氮、磷、钾配才能促进生长结实,常规施肥会造成成本增加和收益降低,监控施肥(2-6-2)较常规施肥(14-8-2)每667 m~2增收节支114.3元,减少化肥污染,保护农业生态环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