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6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篇
林业   2篇
农学   2篇
基础科学   1篇
  3篇
综合类   18篇
农作物   1篇
畜牧兽医   12篇
植物保护   9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3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2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2篇
  2002年   1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828 毫秒
31.
采用一种粗糙集改进方法,针对我国喜马拉雅山地区典型冰碛湖,认为溃决危险性冰碛湖具有冰川地貌陡峭,冰川活动频繁,湖盆规模较大,终碛堤稳定性差以及气候湿热等5大特征。选取了冰碛湖溃决危险性评价指标,综合实际调查结果确定各指标权重,并通过模糊综合评判对其进行了验证。根据权重值得出影响冰碛湖溃决的最重要特征是冰碛堤稳定性(权重为0.42),次重要为气候特征(权重为0.18),另3项特征(权重均约为0.13)接近。评价指标重要性等级为:终碛堤宽度、水热组合为重要影响因素;距冰舌前段距离、冰湖面积、海拔高度为中等影响因素;背水坡度、终碛堤平均颗粒粒度为一般影响因素。模糊综合评判结果与实际调查接近一致,权重的准确性较高,对于我国冰碛湖的危险性评价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32.
利用Brewer分光光谱仪观测资料分析青藏高原拉萨站近几年大气臭氧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拉萨上空臭氧主要分布在15~35 km,反演结果的峰值出现在21~25 km。对比拉萨四季臭氧垂直分布发现,它们在平流层中上层的差异不大,且在36 km以上的分布大致相同,差异主要表现在从地面到21 km,冬春季的臭氧数密度大于夏秋季,近4年来拉萨的年平均臭氧总量的变化不大,臭氧总量的极值出现在冬春季节,臭氧总量的月平均值在8和9月较低,2008年6~9月臭氧低值的持续时间是近几年中最长的,达23 d。  相似文献   
33.
采用田间小区试验,对27个丹参品系的形态学性状与丹参酮ⅡA、丹酚酸B的含量进行相关性及通径分析。结果表明,丹参酮ⅡA含量与花轮数、根条数呈显著正相关。丹酚酸B含量与分枝数呈显著正相关,与花枝数呈极显著正相关。可见,花轮数、根条数和分枝数可作为高丹参酮ⅡA和丹酚酸B含量丹参品种选育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34.
西藏怒江流域高寒草甸气候生产潜力对气候变化的响应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根据西藏怒江流域9个气象站1980-2008年年平均气温、年降水量资料,采用Miami模型研究该流域高寒草甸气候生产潜力的地域分布以及年代际变化。结果表明,近29年西藏怒江流域气候生产潜力中上游主要受温度条件的制约,中下游主要受降水条件的制约,气候生产潜力与年降水量和主要生长季平均温度显著正相关。总体上气候生产潜力的分布存在较大的地区差异,下游地区明显高于上游地区。过去29年,由于温度的逐年升高,伴随降水的增加,气候生产潜力呈逐渐增加趋势,且增幅较明显。整个怒江流域未来90年(2011-2100年)有向“暖湿型”气候方向发展的趋势,降水将成为该流域气候生产潜力的主要气候限制因子,总体上气候生产潜力呈增加趋势,但增幅不大,未来气候对该流域畜牧业发展和生态环境改善有利。  相似文献   
35.
王立辉  李晖 《现代农业科技》2011,(15):104-105,124
对濒危藏药材船盔乌头种子萌发特性进行了初步研究,探讨了不同温度与光照处理对船盔乌头种子萌发的影响。结果表明,船盔乌头种子萌发的适宜温度为15~25℃,最适温度为25℃,萌发周期为8~10 d,不同光照条件对船盔乌头种子萌发率无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36.
采用两项国家发明专利产品"灭狼毒"、"灭棘豆",对狼毒、棘豆占优势的那曲退化草原进行有毒杂草防除试验,以探求防除最佳时间、最佳浓度,确定"灭狼毒"、"灭棘豆"使用的技术规范。并通过比较有毒杂草密度、多度、盖度、生物量等指标以及其他伴生种的群落学特征在药物喷洒前后的变化,得到如下结果:(1)喷洒1年后狼毒、棘豆的密度和生物量显著下降;(2)在最佳时间和最佳药量喷洒的情况下,有毒杂草的死亡率至少在80%以上;(3)喷药前后物种组成和物种丰富度的变化不大,但主要物种的相对多度或相对数量显著降低,同时有毒杂草的植株矮化。根据试验结果得到技术规程如下:"灭狼毒"的最佳喷药时间为6月下旬—7月上旬,即在狼毒的盛花期。"灭棘豆"的最佳喷药时间在7月上旬—7月中旬,即棘豆的盛花期。最佳药物使用量:"灭狼毒"的用量为1 050 mL/hm2,"灭棘豆"的用量为1 200 mL/hm2。喷药时应选择晴朗、小风(风力2~3级)的天气,使用原药直接超低量喷洒,不用加水稀释。  相似文献   
37.
分析泥石流灾害分布的主要因素,重点研究西藏公路泥石流灾害段公路工程的技术研究.  相似文献   
38.
为了探究入侵植物与本地植物之间的竞争关系,以入侵植物印加孔雀草和青稞为试验材料,采用添加系列试验法,在温室内设置了单种和不同比例混种方式进行控制试验。试验结果表明:(1)种间竞争降低了印加孔雀草的生物量、含水量,增加了其株高;降低了青稞的生物量、含水量和株高。(2)印加孔雀草的相对产量(RYTm)在0.78~0.98,差异不显著;青稞的相对产量(RYHv)在0.09~0.73,差异显著;混种对植物的影响为印加孔雀草小于青稞。(3)印加孔雀草和青稞的相对产量总和(RYT)在0.53~0.86,二者利用共同资源且有竞争关系。(4)印加孔雀草对青稞的竞争攻击力系数(A)在0.23~0.80,印加孔雀草竞争力强于青稞。研究表明:印加孔雀草和青稞混种时种间竞争>种内竞争,印加孔雀草的竞争力强于青稞,印加孔雀草影响青稞正常生长。  相似文献   
39.
我国草田轮作的研究历史及现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草田轮作是提高作物产量和改良土壤性状、实现土地可持续生产的重要措施。我国的草田轮作从魏晋南北朝开始就有记载。近年来的研究主要集中在草田轮作潜力及重要性、轮作效益、轮作模式及对土壤影响等方面。草田轮作既提高了粮食产量,又为家畜提供了充足的饲料,促进了养分循环,是实现农牧民增收及我国生态、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40.
如何缓解黑颈鹤保护与经济发展及农业实践的矛盾,成为当前西藏社会发展的重要问题之一。本文从弄清楚当地农业生产、发展和野生动物保护两方面的具体要求入手,通过实地调研和认真分析,提出促使黑颈鹤保护与农业生产协调发展的六条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