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37篇
  免费   23篇
  国内免费   69篇
林业   2篇
农学   103篇
  6篇
综合类   226篇
农作物   50篇
畜牧兽医   12篇
园艺   14篇
植物保护   16篇
  2024年   8篇
  2023年   32篇
  2022年   18篇
  2021年   33篇
  2020年   22篇
  2019年   25篇
  2018年   26篇
  2017年   16篇
  2016年   15篇
  2015年   17篇
  2014年   35篇
  2013年   25篇
  2012年   31篇
  2011年   27篇
  2010年   23篇
  2009年   23篇
  2008年   14篇
  2007年   16篇
  2006年   14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1篇
  2002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2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31.
通过研究黄淮海区部分主栽品种的主要农艺性状,比较不同玉米品种在大面积倒伏后的产量表现,探讨了玉米大面积倒伏后影响产量的主要因素,为大面积倒伏后玉米产量估计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32.
漯花2号是漯河市农业科学院选育出的适应我国长江流域花生生产发展需要的高产、稳产、高出仁率花生新品种。2008—2010年分别参加了国家长江片花生区域试验和国家长江片花生生产试验,两年区试平均亩产荚果325.60公斤,比对照中花4号增产15.90%;出仁率76.1%;籽仁含油量54.28%,蛋白质含量24.68%,油酸含量43.7%,油亚比1.32。中抗叶斑病和锈病,抗旱性中等,抗倒性、种子休眠性强。该品种早熟高产,荚果饱满度高,出仁率高,抗病抗逆性较强。2011年通过国家鉴定。  相似文献   
133.
对双孢蘑菇菌种进行了母种培养基的筛选,从菌丝的长势、长速和均一性3个方面系统地研究了菌丝在7种不同培养基上的生长情况。结果表明:双孢蘑菇菌丝在马铃薯玉米粉培养基(培养基F)上表现出明显的生长优势,日生长速度最快(达4.17 mm/d),菌丝生长速度较为一致,满管时间也较为整齐,可作为双孢蘑菇生产时的母种培养基。  相似文献   
134.
介绍漯河市玉米穗腐病的发病规律、发病原因,并提出防治措施,以为当地玉米生产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135.
豫中南地区玉米南方锈病的发生与防治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近年来,南方锈病的发生与流行已成为影响豫中南地区玉米产量的主要因素之一。介绍了豫中南地区玉米南方锈病的病原、症状及发病规律,分析了发病的原因,并提出防治措施,以为玉米南方锈病的防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6.
为了给砂姜黑土地的小麦高产高效施肥提供参考,以郑麦366为材料,采用田间试验研究了氮磷钾配施对砂姜黑土地上小麦生长发育特点、产量及产量构成因素的影响.结果表明,改变氮肥种类和增施氮肥可以明显提高小麦产量,特别是氮肥优化施用+保水剂可显著提高砂姜黑土地小麦的总茎数和主茎叶龄,促进分蘖;优化施肥+保水剂或控释肥(N)可显著促进次生根生长,增产效果较好,小麦产量达8 756.87 kg/hm2,而施肥和保墒是砂姜黑土地小麦增产的关键技术.因此,氮肥优化施用+保水剂可促进小麦分蘖成穗,提高其穗粒数、千粒重和产量.  相似文献   
137.
[目的]筛选有效防治河南省玉米青枯病的药剂。[方法]采用药剂拌种方法,研究了10种药剂对河南省原阳、漯河两地玉米青枯病的防治效果。[结果]河南省玉米青枯病的主要侵染病原为禾谷镰刀菌(Fusarium graminearum),主要药剂苯醚甲环唑、氟菌唑等三唑类杀菌剂对青枯病的防效较好,其他药剂的防效一般。[结论]为河南省玉米青枯病的防治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38.
2016年漯河市小麦赤霉病发病情况及原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依靠自然发病,每年对110~150份适合于河南省种植的小麦品种(系)进行抗性鉴定与评价。以严重度、病情指数、穗发病率和发病程度为指标,对其近10 a发病情况进行比较,并对漯河市2016年小麦赤霉病的病情进行普查统计。结果表明,2016年是漯河市近10 a来小麦赤霉病发病最重的一年,发生程度为大发生年;缺少抗赤霉病品种、菌源充足、高温高湿的气候条件是2016年漯河市小麦赤霉病发病流行的主要原因。建议选择种植抗性较高的小麦品种;玉米收获后结合深耕灭茬,减少田间菌源;扩大夏大豆种植面积,预防、控制小麦赤霉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139.
播期播量对国审小麦新品种漯麦9号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探明小麦品种漯麦9号的最佳播期和适宜播量,进行了播期、播量双因子裂区试验。结果表明,漯麦9号的最佳播期为10月14日,适宜播期为10月7~14日;最佳播量为基本苗210万/hm2,适宜播量为165万~255万/hm2。  相似文献   
140.
以8个T7代的棉花35SP-rolB转基因系为材料,通过提取转基因株系及对照植株叶片总DNA和总RNA,对各个转基因株系分别进行PCR检测和Northern杂交,研究转基因的遗传稳定性和转录稳定性.结果表明,35SP-rolB目的基因和NPT Ⅱ选择标记基因在经过对转基因系的连续多代定向选择后,在各个转基因系基因组中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