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37篇
  免费   23篇
  国内免费   68篇
林业   2篇
农学   103篇
  6篇
综合类   226篇
农作物   49篇
畜牧兽医   12篇
园艺   14篇
植物保护   16篇
  2024年   8篇
  2023年   32篇
  2022年   18篇
  2021年   32篇
  2020年   22篇
  2019年   25篇
  2018年   26篇
  2017年   16篇
  2016年   15篇
  2015年   17篇
  2014年   35篇
  2013年   25篇
  2012年   31篇
  2011年   27篇
  2010年   23篇
  2009年   23篇
  2008年   14篇
  2007年   16篇
  2006年   14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1篇
  2002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2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875 毫秒
111.
漯麦6010是漯河市农业科学院采用有性杂交,经系谱法选择育成的超高产抗病小麦品种。该文从特征特性、产量表现、品质性状、抗性鉴定、栽培技术和适宜播种地区等方面介绍了漯麦6010,以期能够大面积推广种植。  相似文献   
112.
阐述了小麦新品种漯麦6010的亲本来源与选育经过、品种特性、产量表现,从种子选择与处理、播前准备、播种、田间管理、肥水运筹等方面总结了其高产栽培技术,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3.
不同封闭除草剂对芝麻田杂草防除效果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芝麻田施用不同除草剂的土壤封闭处理试验,对芝麻田间杂草防除效果进行筛选,确定出适用于芝麻田杂草防除的高效安全土壤处理除草剂类型,并指导芝麻大田生产使用。  相似文献   
114.
玉米新品种阳光98于2009年通过河南省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在河南夏玉米区生育期94 d,属中早熟品种。该品种具有高产稳产、抗逆广适、早熟耐密、可机收等特点,科学的栽培技术更能发挥其产量潜力。  相似文献   
115.
粮饲兼用玉米新品种漯玉336的特征特性及高产栽培规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漯玉336是漯河市农科院选育的粮饲兼用型玉米单交种。具有高产稳产、活棵成熟、高抗广适、品质优良、饲用价值高的优点,符合生产、加工和出口创汇要求,夏播生育期97 d,适合在河南及安徽夏玉米区大面积种植。高水肥田块种植更能发挥其增产潜力大的特点。  相似文献   
116.
高毒替代农药对小麦蚜虫的防治效果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田间试验表明,吡虫啉、啶虫脒以及复配制剂辛硫磷.吡虫啉、吡虫啉.敌敌畏、啶虫脒.辛硫磷是替代高毒有机磷杀虫剂防治麦蚜的理想药剂。10%吡虫啉WP(a.i.)21 g/hm2,3%啶虫脒EC(a.i.)18 g/hm2,22%辛硫磷.吡虫啉EC(a.i.)165 g/hm2,25%辛硫磷.吡虫啉EC(a.i.)93.75 g/hm2,26.5%吡虫啉.敌敌畏EC(a.i.)312 g/hm2药后1~7 d防治效果在93.06%~99.60%;10%吡虫啉WP(a.i.)15 g/hm2,21 g/hm2,22%辛硫磷.吡虫啉EC(a.i.)165 g/hm2,25%辛硫磷.吡虫啉EC(a.i.)93.75 g/hm2,26.5%吡虫啉.敌敌畏EC(a.i.)312 g/hm2和15%啶虫脒.辛硫磷EC(a.i.)202.5 g/hm2药后1~10 d防治效果在80%以上。  相似文献   
117.
国审小麦品种漯麦18超高产攻关田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漯麦18是漯河市农业科学院2003年选用创新种质4336作母本、周麦16为父本杂交,采用本地加代、早期测产和提纯同步进行的育种方法,定向选育7年而成的小麦新品种。2012年通过国家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国审麦2012011)。该品种属弱春性、中大穗型、中晚熟品种,参加3年国家黄淮南片区域及生产试验,产量均居首位,表现为茎秆矮壮、坚韧,抗倒性好;苗期抗寒性好;苗期抗旱性强,中后期抗干旱高温;根系活力强,叶功能期长,灌浆速度快,耐后期高温,抗干热风  相似文献   
118.
张勇跃  刘志坚 《安徽农业科学》2007,35(19):5997-5998
从发病症状、发病条件、病害循环及传播等方面介绍了甘薯黑斑病的发生,提出了相应的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119.
概述了小麦新品种漯麦9号的选育经过,总结了其特征特性、产量表现及抗倒性表现,并介绍了其栽培技术,以期为该小麦新品种的高产栽培和推广种植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0.
为了加速推广利用漯麦163,2018-2019年度研究了不同播期(10月10日、10月17日、10月24日、10月31日)、不同播量(75 kg·hm-2、105 kg·hm-2、135k g·hm-2、165 kg·hm-2、195 kg·hm-2)对小麦产量及构成因素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播期间差异不显著,播量间差异达极显著水平。通过对产量构成因素变异性及相关性分析,穗粒数变化最大,千粒重最小,穗粒数与亩穗数和千粒重均呈负相关。因此,通过稳定穗粒数,协调好其与亩穗数和千粒重的关系,使小麦产量三要素相互促进、协调发展,最终达到提高小麦产量的目的。本区域生态条件下以10月17-24日左右为最佳播期,适宜播量为135 kg·hm-2左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