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4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10篇
林业   2篇
农学   5篇
基础科学   7篇
  3篇
综合类   84篇
农作物   6篇
畜牧兽医   50篇
园艺   11篇
植物保护   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7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11篇
  2009年   27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14篇
  2006年   17篇
  2005年   30篇
  2004年   10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4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12篇
  199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1.
通过对日光温室内栽培的6个观赏南瓜品种光合特性的初步研究,结果表明:日光温室观赏南瓜不同品种的光合有效辐射、蒸腾速率的日变化规律相似,均呈明显的双峰曲线变化;而不同品种的叶表温、光合速率的日变化因受品种的影响则各不相同。  相似文献   
12.
采用不同的培养基培养小麦纹枯病病菌,结果表明:在改良的PDA培养基、PDA培养基 小麦叶汁培养基、V8培养基和番茄培养基上培养的病原菌比在其他的培养基上培养的病菌菌丝生长速度快,且其对3种小麦品种的致病力较其他培养基上的病菌强,因此可用这四种培养基复壮、保存小麦纹枯病病菌。  相似文献   
13.
此项试验旨在探讨防止满天红梨采前落果的有效途径。试验结果表明:采果前一个月对树冠喷施10~30mg/L的2,4-D、50~200mg/L的GA3和10~40mg/L的NAA对防止满天红梨采前落果均具有极显著作用。在不同浓度处理中,2,4-D和NAA均以20mg/L的处理效果最好,坐果率分别比对照提高了13.7个百分点和16.8个百分点,GA3以100mg/L的处理效果最好,坐果率比对照高14.8个百分点。  相似文献   
14.
通过对河南省豫北地区白三叶草坪昆虫群落的调查与普查,摸清了其常见的昆虫种类:12个目,37个科,80个种;计有害虫50种,害虫天敌22种,活动性强的昆虫2种及腐食性昆虫1种。同时,根据害虫的发生数量和对草坪的危害程度,从群落的角度确定了白三叶草坪上害虫的优势种,并分析了这些优势种产生的原因和动态,为白三叶草坪在群落水平上进行综合治理提供了重要的依据。  相似文献   
15.
合成一对猪Ⅱ型圆环病毒(PCV-2)ORF1基因特异性引物,对分离到的郑州分离株(ZZ株)猪圆环病毒PCV-2型的ORF1基因进行了扩增,经测序后,将所测序列与已公布的35株PCV-2ORF1序列进行同源性比较,并绘制系统发育进化树。结果显示,所测毒株间的ORF1基因核苷酸同源性为97.3%~100%;进化树分析表明各分离毒株ORF1基因在进化上比较保守。同时对PCV-2OFR1部分功能进行分析,发现该基因蛋白具有良好的抗原性。  相似文献   
16.
以2001—2003年频振式杀虫灯诱杀成虫数据为基础,采用地统计学方法,以地理信息系统的ArcGis为平台,分析并显示出:新疆和田地区春尺蠖种群成聚集分布,聚集半径在154.29 ̄243.76km之间,聚集中心由2001、2002年的皮山县、洛浦县两个聚集中心扩展到2003年的皮山县、洛浦县、民丰县三个聚集中心,各年的聚集程度有所变化,种群数量成递增趋势。  相似文献   
17.
对太行菊生长期间茎顶芽和带腋芽的茎段进行组培试验。结果表明,对外殖体应用0.1%的HgCl2进行表面灭菌,5min处理茎顶芽和8min处理茎段的死亡率和感染率较低。外殖体组织分化有直接生成愈伤组织、小植株体,愈伤组织和不定芽同时生成三种形式。  相似文献   
18.
病毒受体是生物体内与病毒结合的受体分子,与病毒的感染密切相关.在病毒感染的过程中,受体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对病毒受体的研究是明确病毒致病机理的关键.论文简要介绍了几种传统的研究受体的方法,并对一些研究受体的新方法进行了重点介绍.  相似文献   
19.
河南太行山区野生桔梗科植物共有5属16种。这些植物资源除具有药用价值外,羊乳、沙参、桔梗可以食用,羊乳的根可制成生物农药,桔梗具有较高的观赏价值。  相似文献   
20.
小麦花后淹水胁迫对根区土温及籽粒灌浆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了探讨淹水对花后冬小麦根区土温及籽粒灌浆的影响,在淮北平原涝渍易发地河南商丘市,对处于花后灌浆阶段的冬小麦进行淹水试验。结果表明,淹水使小麦百粒重降低,花后灌浆阶段淹水1 d、3 d和5 d使乳熟期的小麦百粒重比非淹水处理分别降低6.93%、10.35%和10.31%;淹水使小麦灌浆速率受到抑制,淹水5 d、3 d、1 d和CK的平均单粒灌浆速率分别为1.36、1.39、1.52和1.61 mg·d-1,淹水超过5 d使小麦的乳熟时间推后。淹水使10~40 cm土层间温差变小,淹水时间越长,10~40 cm土温降低越多,淹水结束后土温回升也越快。花后淹水使小麦干物质量及籽粒产量降低,淹水5 d以上使小麦地上、地下部分干物质量显著降低。因此,小麦花后灌浆阶段淹水会影响根区环境和地上部干物质的形成,并最终影响籽粒灌浆及产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