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83篇
  免费   39篇
  国内免费   74篇
林业   13篇
农学   147篇
基础科学   4篇
  29篇
综合类   501篇
农作物   32篇
畜牧兽医   11篇
园艺   79篇
植物保护   280篇
  2024年   7篇
  2023年   38篇
  2022年   51篇
  2021年   60篇
  2020年   42篇
  2019年   57篇
  2018年   39篇
  2017年   41篇
  2016年   48篇
  2015年   46篇
  2014年   49篇
  2013年   52篇
  2012年   72篇
  2011年   61篇
  2010年   72篇
  2009年   76篇
  2008年   56篇
  2007年   57篇
  2006年   48篇
  2005年   32篇
  2004年   23篇
  2003年   24篇
  2002年   28篇
  2001年   15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9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06 毫秒
81.
电生理技术在昆虫学研究中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电生理技术在昆虫毒理学、害虫抗药性、昆虫视觉等领域中的应用研究现状进行了综述,并讨论了电生理技术在昆虫学研究上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82.
1997年做了田间试验用来评价影响马铃薯晚疫病流行的关键天气条件.在Reckenholz做了2个试验研究晚疫病的潜伏期和侵染速率.结果表明,当累计有效积温达到2346.5℃·h时,孢子囊开始在马铃薯叶片出现.温度是影响晚疫病流行的重要因子.病害侵染的重要条件是温度超过10℃并且在连续6h内空气相对湿度大于90%.降雨在病害传播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根据PhytoPRE和CWC两个决策支持系统所采取的病害防治取得了较好的病害防治效果.  相似文献   
83.
Ts-86提取液防治黄瓜白粉病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测试了中草药Ts-86提取液对黄瓜白粉病的防治作用,并对其稳定性、持效期及抑菌谱等作了进一步研究。结果表明,Ts-86提取液的200倍液防效达93.35%,优于15%粉锈宁可湿性粉剂1 000倍液的防效;其酸碱稳定性与热稳定性较差,只在中性或微酸微碱条件下活性较高,且经100℃处理的活性最高;经100℃处理后,其500倍液防治作用的持效期可达6 d:抑菌谱相对广泛。  相似文献   
84.
为评价苏云金芽胞杆菌(Bacillus thuringiensis,Bt)工程菌BIOT185对金龟子幼虫的田间防治效果以及其中间试验水平的安全性,在河北省定州市花生田开展了两年的田间小区试验。调查结果表明,每mL含100亿芽胞的工程菌BIOT185悬浮剂稀释10倍和100倍处理对金龟子幼虫具有较好的防治效果,虫口减退率可达52.08%~70.51%,保果效果为50.40%~66.57%,说明高浓度的BIOT185可以有效控制金龟子幼虫的危害。利用平板菌落计数法结合PCR检测发现,在施药后的365 d中BIOT185在土壤中的菌量总体呈下降趋势;调查田间各小区的昆虫种群发现,工程菌BIOT185处理区与野生菌HBF-1、BT185以及对照区的昆虫种群差异不显著。说明BIOT185不会在土壤环境中大量残留,也不会影响花生田的昆虫种群。  相似文献   
85.
采用喷雾法研究了大黄酚对黄瓜白粉病的生物活性及其在黄瓜组织中的内吸传导性。结果表明,大黄酚对黄瓜白粉病菌具有较高毒力,感染白粉病的叶片经200 mg/L的大黄酚处理2 d后,霉状物变褐色,病斑枯死。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显示,黄瓜白粉病菌经大黄酚处理后,菌丝和分生孢子梗扭曲、变形,分生孢子塌陷。盆栽试验表明,利用大黄酚防治黄瓜白粉病具有较长的持效期,黄瓜子叶上喷施100 mg/L的大黄酚,20 d后接种病原菌,其防效仍达84.83%,与有效成分500 mg/L的硫磺悬浮剂防效相近。此外,大黄酚在黄瓜组织中具有一定的跨层传导性,其横向传导性较弱,几乎无向顶及向基的传导性。  相似文献   
86.
[目的] 筛选对板蓝根根腐病有较强拮抗作用的生防菌株。[方法] 采用平板对峙法对137个板蓝根根际土壤样本中分离到的201株拮抗细菌进行测试。[结果] 筛选出1个对板蓝根根腐病菌有强烈抑制作用的菌株Bs-0728。结合显微镜观察确定Bs-0728菌株对板蓝根根腐病的主要致病菌茄腐镰刀菌(Fusarium solani)菌丝生长有较强的抑制作用,导致菌丝生长畸形,弯曲,部分细胞膨大。田间试验结果表明,Bs-0728的发酵液田间防效达72.97%,且增产86.26%。经形态观察、生理生化反应及16S rDNA 序列分析,初步将此拮抗细菌鉴定为枯草芽胞杆菌Bacillus subtilis。[结论] 枯草芽孢杆菌Bs-0728菌株是一株很有应用前景的生防菌株。  相似文献   
87.
为明确多功能土壤添加剂HAD-5的田间功效,通过3地2 a田间定点试验研究了其对小麦土传病害的防治效果、对玉米秸秆的腐解效果及对小麦生长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越冬期至拔节期,多功能土壤添加剂HAD-5对小麦纹枯病(拔节期除外)、根腐病和全蚀病的防效分别显著低于对照药剂6%戊唑醇种子处理悬浮剂、3%苯醚甲环唑悬浮种衣剂和2.5%咯菌腈种子包衣剂处理;成熟期,多功能土壤添加剂对纹枯病和根腐病的防效分别为71.2%和68.9%,均与对照药剂差异不明显,其对全蚀病的防效低于咯菌腈包衣剂处理,为55.6%。在定兴县、枣强县和献县试验站该制剂对玉米秸秆的累积腐解率分别为62.34%、61.45%和63.33%,比秸秆腐解剂处理分别提高了19.36%、32.89%和19.88%,比空白对照分别提高了37.59%、42.11%和37.29%。多功能土壤添加剂不仅可提高小麦株高和次生根数量,还能提高小麦产量,3地2 a平均产量分别为7 124.7kg/hm2、7 116.2 kg/hm2和6 737.4 kg/hm2,与空白对照相比增产率分别为10.7%、12.3%和5.2%,均高于对照药剂处理和秸秆腐解剂处理。  相似文献   
88.
海河低平原不同耕作方式下麦田土壤生态环境特征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片面追求单产导致耕地可持续生产力退化背景下,为探索一种科学合理的土壤耕作模式,优化麦田土壤生态环境,促进耕地生产力可持续提升,于2011-2013年小麦生长季,大田条件下,通过在小麦季设旋耕、深松和深耕3种耕作方式处理,在海河低平原进行了2a研究。在不同土壤耕作方式下,采用环刀法测定麦田土壤容重差异,采用HL20型自动气象数据采集器测定10cm深处土壤温度,采用动态密闭气室法测定土壤呼吸速率,采用TDR法测定土壤含水量,采用平板稀释法测定土壤微生物数量,采用重铬酸钾容量法-磷酸浴法、靛酚比色法、磷酸苯二钠比色法、高锰酸钾滴定法等方法测定土壤酶活性、采用碱解扩散法、碳酸氢钠浸提-钼锑抗比色法、乙酸铵浸提-火焰光度法、重铬酸钾容量法-磷酸浴法等方法测定土壤养分状况,采用重铬酸钾容量法和氯仿熏蒸-K2SO4浸提法分别测定土壤有机碳和微生物量碳含量,成熟时期测定产量、水分利用效率和肥料偏生产力。结果表明:深松处理有利于20-40cm土层土壤容重降低,加深耕层。旋耕处理和深松处理分别有利于表层和深层土壤水分储蓄。深耕处理有利于提高土壤温度,分别比深松处理和旋耕处理提高5.8%和8.8%。深耕处理土壤呼吸作用最高,分别比旋耕处理和深松处理提高8.0%和4.8%。小麦返青至成熟期,深松处理可提高土壤过氧化氢酶和脲酶活性,且深松处理还可提高小麦灌浆后土壤碱性磷酸酶活性;深耕处理和深松处理可分别在灌浆前、后提高表层土壤多酚氧化酶活性。深松处理全生育期碱解氮含量最低;旋耕处理速效磷有"表层聚集"现象;深松处理有利于20cm以下土层速效磷和速效钾积累;深耕处理可提高表层土壤有机质含量,旋耕处理和深松处理分别在返青前、后提高20-40cm土层有机质含量。深松处理有利于真菌和细菌增殖,旋耕则有利于放线菌的增殖。深松处理和旋耕处理分别在不同生育期可提升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含量。旋耕处理和深松处理分别在小麦返青前和返青后土壤总有机碳含量最高。深松处理可降低麦田耗水量,提高产量、水分利用效率和肥料偏生产力。  相似文献   
89.
苹果树木质部及韧皮部中含有大量的酚类、多糖等次生代谢物质,严重影响基因组DNA提取的得率和纯度。采用3种不同方法,即改良的CTAB法、快速盐提法、试剂盒法,从苹果树木质部及韧皮部提取基因组DNA,并通过琼脂糖凝胶电泳和紫外分光光度法检测所提取基因组DNA的质量。结果表明,改良的CTAB法提取的组织基因组DNA不论是浓度、质量还是随机引物PCR扩增效果均能够满足进一步分子试验需要,而改进的快速盐提法和试剂盒法提取得率太低,不能用于分子生物学研究。因此改良的CTAB法是适合苹果树木质部及韧皮部组织基因组DNA提取的最佳方法。  相似文献   
90.
认清形势 全面推进 建设一流学院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结合植物保护学院的发展历程和目前实际情况,分析了存在的问题。从教学改革和人才培养、师资建设、学生工作、学科建设、科研工作、管理机制、院办企业等7个方面提出了改革和建设的思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