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023篇 |
免费 | 28篇 |
国内免费 | 78篇 |
专业分类
林业 | 13篇 |
农学 | 151篇 |
基础科学 | 4篇 |
29篇 | |
综合类 | 511篇 |
农作物 | 33篇 |
畜牧兽医 | 12篇 |
园艺 | 88篇 |
植物保护 | 288篇 |
出版年
2024年 | 8篇 |
2023年 | 41篇 |
2022年 | 64篇 |
2021年 | 63篇 |
2020年 | 45篇 |
2019年 | 62篇 |
2018年 | 39篇 |
2017年 | 41篇 |
2016年 | 49篇 |
2015年 | 46篇 |
2014年 | 49篇 |
2013年 | 52篇 |
2012年 | 72篇 |
2011年 | 61篇 |
2010年 | 76篇 |
2009年 | 76篇 |
2008年 | 56篇 |
2007年 | 57篇 |
2006年 | 48篇 |
2005年 | 32篇 |
2004年 | 23篇 |
2003年 | 24篇 |
2002年 | 28篇 |
2001年 | 15篇 |
2000年 | 1篇 |
1999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12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6 毫秒
31.
32.
为明确土壤微生态环境对白僵菌宿存的影响。测定白僵菌孢子在不同土壤温度、不同土壤含水量、不同土壤质地及土壤微生物存在情况下的宿存量变化。结果表明:土壤温度:120天的宿存期中白僵菌孢子宿存量,-18℃为5.94×106 cfu/g,25℃为1.54×106 cfu/g,30℃为8×102 cfu/g;土壤含水量:15%时为3.24×106 cfu/g,白僵菌的宿存量最高,低于或高于15%都会加速白僵菌宿存量的减少;土壤质地:壤土中白僵菌的宿存量明显高于沙土中的宿存量;土壤微生物的存在能够对白僵菌宿存量产生影响,对白僵菌的生长在不同阶段表现出一定的抑制或促进作用。低温、壤土及土壤含水量为15%的条件下有利于白僵菌的宿存。微生物存在前期对白僵菌宿存有抑制作用,后期表现为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33.
海河低平原深松播种对夏玉米根系生理的影响及其节水增产效应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于2012—2013年在河北省农林科学院旱作农业研究所深州试验站,以郑单958为供试品种,设置夏玉米深松播种和免耕播种两个处理,从玉米出苗开始,根据生育进程定期观察玉米根系形态、生理指标及微观结构、玉米冠层光合特性和叶面积指数,成熟期测定产量,计算水分利用效率和2 m土体水分储蓄情况。结果表明,0~60 cm土层,深松播种处理可提高玉米根系干物质积累、表面积、根长和活跃吸收面积比例,全生育期分别比免耕播种处理提高30.5%、24.6%、29.7%和56.3%。0~60 cm土层,深松播种处理玉米根系脯氨酸含量、硝酸还原酶活性和根系活力分别比免耕处理高140.0%、37.0%和36.5%。全生育期,深松播种处理根系伤流液总量比免耕播种处理提高15.2%。0~40cm土层,深松播种处理单根和整株根系导水率分别提高15.8%和17.0%。0~40 cm土层,深松播种处理玉米根系中柱导管直径增大,中柱鞘细胞壁及中柱内薄壁细胞的细胞壁增厚栓化,髓细胞数量增多但整体在髓腔横切面积中所占比例偏小,后生木质部导管直径增大、数量增多,皮层厚度降低;0~20 cm土层,深松播种处理根系皮层中部细胞虽也较大但层数较少,相当于免耕处理的86.2%。深松播种处理可提高玉米叶面积指数,全生育期平均比免耕处理高12.5%;深松播种处理还可提高叶片光合速率和光合势。深松播种处理玉米籽粒灌浆速率全生育期平均比免耕播种处理高5.0%。与免耕处理相比,深松播种处理2年平均穗粒数、千粒重和产量分别比免耕播种处理提高2.4%、3.9%和8.2%,耗水量降低9.1%,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分别比免耕处理高8.2%和14.4%,2 m土体贮水量提高31.7%。 相似文献
34.
35.
近年来,桃蛀螟已成为黄淮海夏玉米穗期的主要害虫之一。其幼虫的为害直接降低了玉米产量和品质,对玉米安全生产构成严重威胁。由于其幼虫钻蛀为害的特性以及化学防治的弊端使其防治难度增加。为了更好的开展利用赤眼蜂防治桃蛀螟,我们对广泛用于鳞翅目害虫生物防治的松毛虫赤眼蜂、螟黄赤眼蜂和玉米螟赤眼蜂的11个品系对桃蛀螟卵的寄主选择性进行了比较,以期筛选出对桃蛀螟卵寄生效果好的赤眼蜂品系。结果表明,寄生24 h后,松毛虫赤眼蜂Sd和Xd品系和玉米螟赤眼蜂So和Zo品系单头雌蜂在选择性试验中对桃蛀螟卵的寄生卵粒数分别为14.35、15.05、14.65和13.45粒,非选择试验中为15.8、16.1、13.8和13.1粒,均对桃蛀螟卵均有较好的寄生能力;各品系赤眼蜂后代的羽化率保持在93.64%~98.37%,雌性比也表现较好,在73.10%~89.39%,后代出蜂数介于13.18~18.40。综合来看,玉米螟赤眼蜂So和Zo品系和松毛虫赤眼蜂Sd和Xd品系可以作为防治桃蛀螟的候选赤眼蜂用于进一步的田间防治试验。 相似文献
36.
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和产孢量测定研究了不同温度、光照、pH及碳氮源对来源于海南、河北和上海的3株西瓜枯萎病菌Fo-HN-46、Fo-HB-12和Fo-SH-1生长速率和产孢量的影响。结果表明:西瓜枯萎病菌菌株的适宜生长温度为20~30℃,Fo-HN-46最适生长温度为28℃,Fo-HB-12和Fo-SH-1最适生长温度为25℃,产孢的最适温度为28~30℃;光照对西瓜枯萎病菌生长速率无显著影响,对产孢影响显著,Fo-HN-46在黑暗条件下单位面积产孢量最高,Fo-HB-12和Fo-SH-1在半光照条件下产孢量最高;pH对西瓜枯萎病菌菌株的生长速率和产孢量有显著影响,pH 7~9时菌丝生长速率快,pH 8~11时产孢量高;葡萄糖、淀粉和乳糖作为碳源能够显著增加西瓜枯萎病菌的产孢量;蛋白胨作为氮源能显著促进菌丝生长,硝酸钠、酵母粉和蛋白胨均能显著增加西瓜枯萎病菌的产孢量。用最适碳源、氮源培养,Fo-HN-46生长速率大于Fo-HB-12和Fo-SH-1。Fo-SH-1产孢量高于Fo-HN-46和Fo-HB-12。 相似文献
37.
致病疫霉(Phytophthora infestans)引起的马铃薯晚疫病是影响马铃薯生产的第一大真菌病害.通过致病疫霉基因组开发微卫星标记,旨为致病疫霉群体遗传结构研究提供更系统、有效的标记.利用软件SciRoKo和ClustalX对致病疫霉基因组中微卫星序列长度≥25 bp的适合标记开发的位点及两端序列进行筛选.然后在这些位点的两端序列上设计专一性PCR扩增引物,选择9株致病疫霉菌对引物的专一性和微卫星的多态性进行检测.最后利用40株不同年份和地理来源的致病疫霉菌株对可行性微卫星标记进行等位基因数的确定及其多态性评估,然后选取部分标记对40株致病疫霉群体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共获得了33个具多态性的微卫星标记,占开发总数的28.7%,其多态信息含量(PIC)值都在0.164~0.614之间,其中PIC≥0.5的标记有7个,0.25 <PIC<0.5的标记有25个,PIC≤0.25的有1个.发现致病疫霉微卫星基因型与其交配型及地理来源有一定相关性,与甲霜灵敏感性不相关.本研究开发出一批具有多态性微卫星标记,为致病疫霉群体遗传学研究机理提供更多多态性高,稳定性强的分子标记. 相似文献
38.
39.
通过评价3种生物制剂对黄芩白粉病的防治效果及其对叶片黄酮类成分的影响,可为黄芩白粉病生物防治提供理论依据。在黄芩白粉病发病初期采用常规喷雾法进行田间药效试验,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施药2次后黄芩叶中黄酮类成分的变化。结果表明,施药2次后,10亿个/mL(枯草芽孢杆菌+解淀粉芽孢杆菌)悬浮剂防治效果最好,达84.75%,与其他两个生物制剂处理比较差异极显著;施药2次后,黄芩白粉病发病叶片中总黄酮类成分及黄芩苷的含量均高于发病未使用药剂处理的叶片,但总黄酮类成分含量未恢复到未发病叶片水平,黄芩苷含量较未发病叶片有显著提升。10亿个/mL(枯草芽孢杆菌+解淀粉芽孢杆菌)悬浮剂是防治黄芩白粉病的有效药剂;生物制剂可提高黄芩白粉病发病叶片中总黄酮类成分及黄芩苷的含量。 相似文献
40.
玫瑰黄链霉菌(Streptomyces roseoflavus )Men-myco-93-63是分离自马铃薯疮痂病自然衰退土壤中的一株拮抗菌。前期研究表明,该菌株及其发酵液对棉花黄萎病菌(Verticillium dahliae)等多种重要的植物病原真菌具有较强的抑制作用。利用AFLP对Men-myco-93-63及其8株抗生素生物合成阻断突变株进行了基因组DNA多态性分析。结果表明,38对AFLP引物共产生3 142条谱带,其中2 362条为多态性谱带,占总带数的75.2 %。从96对引物中筛选得到了3对引物:E-CA/M-GA,E-GA/M-AC和E-GA/M-AG,分别扩增出254、312和209 bp 3条仅在Men-myco-93-63中存在,命名为EM254、EM312和EM209。将这3个片段回收、克隆和测序,成功地将其转化为SCAR标记,可以更加方便地用于对突变株的分子检测。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