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50篇
  免费   79篇
  国内免费   58篇
林业   31篇
农学   51篇
基础科学   36篇
  491篇
综合类   789篇
农作物   54篇
水产渔业   38篇
畜牧兽医   29篇
园艺   15篇
植物保护   53篇
  2023年   18篇
  2022年   32篇
  2021年   40篇
  2020年   37篇
  2019年   19篇
  2018年   13篇
  2017年   36篇
  2016年   37篇
  2015年   24篇
  2014年   43篇
  2013年   53篇
  2012年   76篇
  2011年   78篇
  2010年   78篇
  2009年   141篇
  2008年   165篇
  2007年   142篇
  2006年   134篇
  2005年   105篇
  2004年   86篇
  2003年   84篇
  2002年   83篇
  2001年   31篇
  2000年   15篇
  1999年   12篇
  1998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8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蒋靓 《现代园艺》2014,(16):168-168
随着我国经济建设的高速发展,人民对于生活水平的要求也在不断提高。在生活水平方面,城市道路的绿化建设占了相当一部分比重。由于城市绿化工程的实践性较强,并且在设计的过程中很容易受到气候、交通等因素的干扰,建设起来显得较为困难,是一种复杂并且周期较长的工程,因此,就需要对城市道路绿化的要点进行讨论。  相似文献   
12.
为了探讨生物炭施用量在不同浇水条件下对冬小麦的增产效果,2015-2017年通过大田试验设置0(B0,CK),20(B20),40(B40),60(B60) t/hm~2共4个生物炭施用量和不浇水(W0)、浇越冬水(W1)2个浇水处理,研究了生物炭施用量在不同浇水条件下对土壤含水量、土壤温度、土壤容重、冬小麦产量及构成因素以及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不浇水条件下,小麦产量及水分利用效率随生物炭施用量增加先增加后减少,当生物炭施用量为40 t/hm~2时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均最高,比B0(CK)处理分别增加8.0%和8.2%;浇水条件下,小麦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随生物炭施用量增加而增加,B40和B60处理比B0(CK)分别增加7.4%,12.2%和8.0%,16.3%。不浇水条件下,当土壤含水量低于15%时,B60和B40处理下土壤水分含量低于其他处理;浇水条件下,施用生物炭可增加土壤水分含量,施用生物炭增加土壤贮水量、减少小麦生育期耗水量、降低土壤容重,浇水比不浇水增加容重降低幅度。不浇水条件下,生物炭明显提高返青期前土壤日平均温度,浇水使生物炭对土壤温度的作用相反。返青期后,不浇水条件下土壤日平均地温在各处理间差异不大,浇水条件下表现为日均地温较低时高,较高时低的现象。综合而言,适宜生物炭添加量可以增加旱区土壤水分含量,提高小麦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  相似文献   
13.
14.
不同土层深度土壤性质对黄土地区果树黄化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对黄土地区黄化和非黄化的果园不同深度土壤性状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在对黄化有显著影响的因素中,不同土壤性状对黄化的影响的主要深度不同,但大多数土壤性状在两类果园土壤间都在40~60cm差异显著性达到0.01水平。果园土壤施肥量增大,导致氮磷钾等养分与铁比例失调是近年来黄土地区果树黄化加重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5.
大孔隙对土壤水分特征曲线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土壤大孔隙是普遍存在的现象,并非例外,它对水及溶质在土壤中的运移有着深刻影响。分别从原状土区和回填土区随机取若干土样,采用离心机法测得了原状土和回填土的水分特征曲线,比较原状土和回填土土壤水分特征曲线的参数,分析了土壤中大孔隙的存在对土壤水分曲线中各参数的影响。指出在进行土壤中水及溶质运移研究中,必须考虑大孔隙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作物对水分胁迫的响应及水分利用效率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作物对水分胁迫的响应及水分利用效率的研究是节水农业的重要方面,为此,对水分胁迫下作物形态、生理生化响应,作物水分利用效率的内涵、测定计算方法及提高作物水分利用效率途径等国内外的相关研究进行了回顾,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我国目前在该领域研究和应用中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7.
农田生态系统中氮循环模型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农田生态系统中的氮循环是影响农业生产力的主要因素之一,同时也会对环境产生影响。在农田生态系统氮循环的研究中模型已成为重要的工具而受到人们关注。在介绍国际上发表的模型基础上,阐述了目前一些比较成功的模型的研究进展,并指出了今后模型发展的趋势。  相似文献   
18.
Cu(Ⅱ)对红壤性水稻土吸附Cr(Ⅵ)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选择一种红壤性水稻土研究了Cu(Ⅱ)对土壤吸附CrO4^2-的影响。结果表明,Cu(Ⅱ)显著增加了土壤对CrO4^2-的吸附量,Cu(Ⅱ)对CrO4^2-吸附的影响程度随着Cu(Ⅱ)加入量的增加和体系pH的升高而增加。Cu(Ⅱ)不仅增加土壤对CrO4^2-的吸附量,也增加CrO4^2-的解吸量,但解吸增量比吸附增量低得多,说明cu(Ⅱ)对CrO4^2-在土壤中吸附的促进作用机制涉及静电作用、专性吸附和表面共沉淀。铜的促进作用增加了土壤对CrO4^2-的固定量,降低了CrO4^2-的活动性和生物有效性。  相似文献   
19.
替硝唑在蜂蜜中残留量的检测方法和停药安全期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蜂蜜中替硝唑药物使用的停药安全期和残留量的高效液相色谱检测方法的试验研究结果表明,替硝唑浓度在0.05~2.50μg/mL范围内与峰面积呈良好的线性关系,平均回收率为93.4%~99.1%,相对标准偏差为1.27%~5.31%,最低检测限为0.01μg/mL。该方法简便、快速、准确。替硝唑施药浓度为2.0g/L时,停药安全期是15d以上;施用浓度5.0g/L时,停药安全期是25d以上。  相似文献   
20.
南京地区风景林植物群落质量的综合评价体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按照陆兆苏提出的风景林5个类型划分标准,以南京市十大公园50个典型样地为例,根据群落学、生态学的调查结果,结合文献资料,采用层次分析法,确立了以植物空间结构、物种组成、风景个体要素、生态功能组成的4个2级指标18个3级指标构成的风景林植物群落质量的综合评价指标体系。研究结果表明,在南京地区,具有层次清晰的复层结构、有四季观赏植物的群落综合性得分值普遍较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