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85篇
  免费   7篇
  国内免费   11篇
林业   16篇
农学   22篇
基础科学   12篇
  46篇
综合类   305篇
农作物   10篇
水产渔业   14篇
畜牧兽医   94篇
园艺   78篇
植物保护   6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10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17篇
  2015年   13篇
  2014年   10篇
  2013年   14篇
  2012年   23篇
  2011年   49篇
  2010年   45篇
  2009年   77篇
  2008年   71篇
  2007年   67篇
  2006年   85篇
  2005年   32篇
  2004年   14篇
  2003年   21篇
  2002年   2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0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01.
本试验人工诱发1周龄艾维茵商品肉仔鸡患上大肠杆菌病,然后用优溴胺3个不同剂量对致病鸡进行预防和治疗试验,以硫酸阿米卡星、盐酸左旋氧氟沙星和头孢噻呋钠作为对照药物,评价优溴胺对鸡大肠杆菌病的预防和治疗效果。试验结果表明:优溴胺对鸡大肠杆菌病具有较好的预防和治疗效果,高、中剂量组的保护率和治愈率均明显高于硫酸阿米卡星组、盐酸左旋氧氟沙星组和头孢噻呋钠组;保护率高达93.3%(P〈0.05),治愈率高达90.0%(P〈0.05)。  相似文献   
102.
利用半群圈积的概念得到了左C-半群的又一种结构——圈积结构.  相似文献   
103.
新沂蒙黑猪是在原沂蒙黑猪的基础上,导入外来猪种杜洛克猪肉用性状基因,采用家系内选择与个体选择相结合的方法,经过多年科学选育而成。新沂蒙黑猪除保持了原沂蒙黑猪的体形外貌等主要优点外,还具备耐粗饲、抗病能力强、增重快、瘦肉率高及肉质好等特点,适于在黄淮海地区饲养,有着极大的开发价值和潜力。  相似文献   
104.
以干青蒿叶粉末为原料,搅拌速度、溶剂量、温度、时间和原料粒度为考察因素,设计五因素四水平正交试验,研究青蒿素最佳提取条件。结果表明,青蒿素最佳提取条件为搅拌速度800 r/min,溶剂量60 mL(1 g原料),提取温度50℃,提取时间120 min,原料粒度0.25 mm。  相似文献   
105.
通过对虚拟图书馆的内涵解读,阐述了虚拟图书馆的属性特征,提出了虚拟图书馆建设的内容和对策,目的是为了促进虚拟图书馆向着又好又快的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106.
王新艳  朱毅 《安徽农业科学》2006,34(8):1730-1730,1732
阐述了信息化农业与农产品营销信息化间的关系,明确了农产品营销信息化是信息农业发展的基础和突破口。  相似文献   
107.
秸秆预处理对纤维素酶水解效果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钟文文 《湖北农业科学》2007,46(6):1006-1008
采用高温高压、稀酸、稀碱和液氨4种方法对玉米秸秆进行预处理,提高了纤维素酶对秸秆纤维的可及度.结果表明,稀碱预处理的效果较好,通过正交试验,确定了稀碱预处理的最适条件为1%NaOH、15℃、固液比1∶20条件下预处理72 h,秸秆纤维素的酶解率达到73.5%,半纤维素损失率为33.1%.  相似文献   
108.
植物生长延缓剂多效唑的生理作用机理及应用   总被引:23,自引:5,他引:23  
多效唑是一种植物生长延缓剂和杀菌剂。主要功能是抑制植物生长 ,提高叶绿素含量 ,提高作物抗倒伏能力和抗逆性 ,杀菌和抑菌 ,提高作物产量。作用的机理是抑制GA的生物合成 ,使植物生长延缓 ,抑制麦甾醇的生物合成 ,抑制菌体的生长  相似文献   
109.
Bt棉抗虫性差异表达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综述了Bt棉抗虫性差异表达的研究进展。Bt棉抗虫性的差异表达主要表现为抗虫性的时空变化:同一器官或组织随着生长发育的推进,抗虫性呈逐渐下降的总趋势,且不同器官、不同组织间也表现出抗虫性的显著差异。干旱、涝渍、高温和缺肥等环境因子均能诱导抗虫性的差异表达,降低Bt棉的抗虫性。Bt基因钝化、体细胞转基因沉默、mRNA的降解,以及棉株体的遗传背景和所处生理状态都与Bt棉抗虫性的时空变化有关。保证Bt棉的健康生长发育是促进Bt基因表达的重要技术途径。  相似文献   
110.
赵志昆  杨银萍 《安徽农业科学》2006,34(16):4186-4188
食品中存在嗅感物质,嗅感物质的气味与分子结构有密切关系;嗅感物质是以香气为主体的,食品的香气是由多种化合物混合后而呈现出来的;食品中香气形成的主要途径是生物合成、酶直接作用、酶间接作用、加热分解、微生物作用。嗅感是辨别各种气味的感觉,嗅觉的感受器位于鼻腔最上端嗅上皮内的嗅细胞,嗅细胞能接受有气味的分子,嗅觉的适宜刺激物必须具有挥发性和可溶性的特点,否则无法引起嗅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