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4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4篇
农学   16篇
  2篇
综合类   22篇
农作物   10篇
畜牧兽医   6篇
园艺   2篇
植物保护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2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普通小麦-簇毛麦1V染色体系的选育与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转移和利用簇毛麦1V染色体上的优质基因,用中国春和硬粒小麦-簇毛麦双倍体杂交,再用中国春回交,综合运用染色体C-分带、荧光原位杂交、高分子量谷蛋白亚基分析和分子标记分析,从BC1F1~BC1F3代中检测到1V染色体系,在BC1F3、BC2F1代中选育出分别涉及簇毛麦1V染色体长臂和短臂的四种染色体结构变异系,包括1VS.W易位系、W.1VL易位系、1VS单端体系和1VL端二体系,为小麦育种创造了新的种质资源。  相似文献   
22.
小麦梭条花叶病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小麦梭条花叶病(Wheat spindle streak mosaic,WSSM)是由小麦梭条花叶病毒(Wheat spindlestreak mosaic virus,WSSMV)引起的土传病害,自20世纪末已成为危害我国小麦生产的重要病毒病之一。本文就小麦梭条花叶病毒的鉴定、病害的流行、危害及防治、小麦梭条花叶病抗病鉴定技术和分级标准、小麦抗梭条花叶病遗传资源的发掘与利用、抗病遗传机制和抗病育种等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同时讨论了近年来小麦梭条花叶病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及今后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23.
小麦铁锌营养品质研究进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隐性饥饿",即铁、锌等微量元素缺乏症,已成为困扰我国居民的首要营养不良问题.选育高铁、锌含量、强植酸酶活性或低植酸含量的"微量营养强化型"小麦品种对于改善我国西部居民的营养状况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主要介绍小麦铁锌营养品质的遗传改良研究进展,包括铁锌营养品质的相关化学组分(铁、锌、植酸和植酸酶)及改善小麦铁锌营养品质的遗传途径等两方面,并指出了小麦铁锌营养品质的研究方向和工作重点.  相似文献   
24.
植物雄性不育系的选育与杂交制种技术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王林生  李毓珍  马晓玉 《安徽农业科学》2006,34(11):2362-2363,2402
植物雄性不育是高等植物的一种普遍现象,是植物杂种优势利用的工具,具有重要的生产利用价值。植物雄性不育可从自然突变中发现,也可通过远缘杂交、人工诱变、细胞工程和基因工程等方法来创造。植物雄性不育系的选育则可通过远缘杂交和回交转育,回交转育和保持类型品种、品系间杂交选育。为了保证杂交种的强大杂种优势,杂交制种技术是关键,因此,在杂交种制种过程中,应选择严密的隔离区,确定适宜的父母本播期及行比,严格去杂去劣,及时去雄及人工辅助授粉,适时收获、晾晒及储藏。  相似文献   
25.
小麦白粉病新抗源——基因Pm21   总被引:40,自引:0,他引:40  
利用C-分带技术,从(扬麦4号或扬麦5号×6V代换系)F_2或M_3代选择的100个抗白粉病单株中,鉴定出17株涉及6VS/6AL易位。易位断点靠近着丝粒。易位系在MI平均每个PMC有0.00—0.80Ⅰ和20.69—21.00Ⅱ,易位染色体在中期Ⅰ基本配对成环状二价体,在细胞学上已稳定。不同小种不同菌系的白粉病鉴定表明,易位系在苗期和成株期均表现对白粉病免疫。在簇毛麦6VS上的抗白粉病基因不同于现有抗性基因,根据McIntosh的建议已将该基因定名为Pm21,并被收录于第八届IWGS小麦基因目录中。  相似文献   
26.
细胞遗传实验室为农业部于1990年首批批准的重点开放实验室。主任为植物遗传育种学家刘大钧教授。本室有教授3人,副教授5人,讲师5人,助教2人;其中博士5人,硕士5人。其具体研究内容为:1、研究小麦及其近缘物种的基因组,探明其亲缘关系及起源,为转移、利用外源有益基因提供依据;2、开展以染色体工程为主的植物遗传工程研究,将亲缘植物的染色体、染色体片段和有用基因导入栽培植物,创造优异的新种质资源;3、综合运用现代分子、细胞遗传学最新技术,开拓转移外源有用基因,为培育在育种目标上有重大突破的新品种、新品系服务。在5个方面取得了重大进展:1、利用染色体分带、分子原位杂交、端体测交和染色体配对分析以及RAPD分析等分子、细胞遗传学技术,从普通小麦“扬麦五号”与抗白粉病的小麦-簇毛麦6V代换系的F4代和辐射M3代中鉴定出抗白粉病的小麦-簇毛麦6VS/6AL的易位系。易位系所携来自簇毛麦的抗性基因已由国际小麦基因命名委员会定名为Pm21;2、在小麦抗赤霉病新抗源的筛选、鉴定、转移和利用研究中,在国际上首次发现鹅观草、纤毛鹅观草对小麦赤霉病具有高度抗性,选育出抗赤霉病的小麦-大赖草附加系3个,小麦-鹅观草附加系2个,小麦-纤毛鹅观草附加系1个;3、利用与小麦白粉病抗性基因紧密连锁的RFLP和R  相似文献   
27.
mtDNAs of T type wheat cytoplasmic male sterile lines Ning Drawf 14(ND14) and their maintainers Ning Drawf 13 (ND13) were isolated and digested completely with restriction endonucleases EcoRI, PstI, EcoRV, BamHI. The results revealed that the molecular structure of mtDNAs from ND14 and ND13 cytoplasms were significantly deviated. The mitochondrial genomic difference between CMS line and maintainers were uncovered by southern hybridization with probes of 18S 5S rRNA、atpA genes from wheat and pea mitochondria, respectively. Due to the complexity of mtDNA and no proof of protein difference, it has not yet been demonstrated whether mtDNA difference of Normal and Male Sterile Cytoplasm of wheat is associated with CMS.  相似文献   
28.
在麦类作物育种工作中,尤其对普通小麦而言,许多农艺性状因涉及基因较多,遗传力低,等位基因隐性或其产物不易检测等,在分离世代群体中往往难以准确追踪选择。于是人们早就设想借助与目标性状有一定相关的某些形态、生理或生化标记去提高选择效果。尽管这类努力有时也发挥了某些间接选择的一定作用,然而由于这些标记的数量有限,尤其是它们在各个连锁群中的覆盖度不够,因而并未能取得预期的理想效果。但近年来发展起来的被称为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restriction fragment le-ngth polymorphism,简称RFLP)的DNA分子标记却在相当程度上展示出有可能满足这一设想的巨大潜力。本文将在简要介绍RFLP的原理与方法的基础上着重论述麦类作物RFLP分析研究的进展及其在遗传育种中的可能应用。  相似文献   
29.
 本研究选用抗寒性存在差异的假俭草品种E142和E022为亲本配制杂交组合,获得了杂种F群体;利用电解质渗透法对F 群体及其亲本进行抗寒性鉴定,利用植物主基因+多基因遗传分离分析方法分析假俭草抗寒性遗传特征。结果表明,1)杂种F群体不同单株间的抗寒变异较大,变异范围为-9.63~ -1.45℃,变异系数为-29.27%。2)F 群体的抗寒性呈连续的混合正态分布,符合植物主基因+多基因遗传模型。3)假俭草的抗寒性状最适遗传模型为B-1,即抗寒性状受2对主基因加性-显性-上位性控制,主基因的遗传率为91.28%。本研究明确了假俭草抗寒性状的遗传规律,为假俭草抗寒育种提供了科学依据,也为假俭草抗寒育种创造了材料。  相似文献   
30.
黄毛草莓与凤梨草莓种间杂种的获得及其细胞遗传学分析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马鸿翔  陈佩度 《中国农业科学》2004,37(12):1966-1970,i014
以中国原产二倍体黄毛草莓与八倍体栽培种凤梨草莓栽培品种春霄和硕香杂交,通过胚拯救获得了种间杂种。经体细胞鉴定种间杂交后代为五倍体,育性差。株高、植株状态、叶形、叶面状态、叶柄茸毛等性状介于亲本之间;匍匐茎颜色、花序高度等多与母本一致;叶色、花梗茸毛等性状也倾向野生母本。田间抗病性鉴定结果表明,获得了与野生亲本表现一致的抗叶斑病和炭疽病的杂交后代材料。杂交F1代的花粉母细胞减数分裂观察表明,染色体构型为7.55Ⅰ 12.97Ⅱ 0.29Ⅲ 0.16Ⅳ,后期出现畸形多分孢子,推测黄毛草莓与栽培种亲缘关系较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