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篇
  免费   1篇
综合类   12篇
农作物   1篇
植物保护   3篇
  2022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5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4篇
  2004年   1篇
  2002年   1篇
  199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1.
张广仁  纪明山 《杂粮作物》2007,27(5):369-370
放线菌是重要的抗生素产生菌。从土壤中获得具有高效抗菌活性的抗生素产生放线菌是目前世界范围内研制和开发新农药必不可少的基础工作。本试验从辽宁省沈阳市、大连市、营口市、普兰店等地采集土样11份。采用稀释分离法,在高氏一号培养基上分离纯化出28株放线菌。从分离到的放线菌中,以PDA培养基做平板拮抗试验筛选出拮抗菌株SY-1、SY-2,对玉米弯孢病菌的抑菌带宽度超过8 mm。  相似文献   
12.
根腐病是目前对柴胡为害最为严重的病害之一,此文对该病病原茵的生物学特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致病菌生长最适温度为25~30℃,最适pH 6~8,在麦汁培养基上较在PDA培养基上容易产孢.孢子萌发的最适条件是20~25℃,pH 4~6和100%相对湿度.孢子在25℃水滴中3h后开始萌发,10 h时全部萌发,孢子临界致死条件为51℃,10 min.  相似文献   
13.
采用常规微生物分离和植物生物量测定等方法,将木霉菌REMI变异菌株的孢子进行种子接菌、土壤接菌、水中接菌,研究木霉菌REMI变异菌株对农作物甜瓜和玉米及杂草等生长性状、甜瓜根际土壤微生物和鱼苗生长以及在水中存活等的影响,检测其生物安全性。结果表明,除Ttrm53外,其余木霉菌变异株和出发菌株T21对甜瓜和玉米种子安全,并且能够显著提高种子的出苗率、增加须根数和促进幼苗生长;部分变异菌株对杂草具有抑制作用;供试木霉菌变异株对甜瓜根际土壤真菌有抑制作用,对细菌和放线菌群体数量无显著影响;木霉菌孢子在河水及自来水中均不能萌发,分生孢子在水中存活约12~18天,厚垣孢子约18~27天,菌体自行消解;对鱼苗生长没有不良影响。  相似文献   
14.
通过室内孢子萌发试验和盆栽试验测定了丁布对小麦条锈病菌的活性。结果表明,当浓度为1.0mg/ml时,丁布对小麦条锈病菌的孢子萌发具有抑制作用,抑制率可达79.31%;当浓度为0.6~0.8mg/ml时,抑制率为32.67%~44.08%;盆栽试验结果表明,浓度在0.2~1.0mg/ml范围内,丁布对小麦条锈病有保护作用和治疗作用,其保护作用大于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15.
不同栽培年限的人参根区土壤微生物区系变化(摘要)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的]明确不同栽培年限人参根区土壤真菌、细菌和放线菌浓度变化情况。[方法]以吉林省多个产地人参根区土壤作为研究对象,采用稀释平板法对真菌、细菌和放线菌进行分离和数量测定,真菌的分离用马丁培养基+孟加拉红+硫酸链霉素;细菌的分离用牛肉膏蛋白胨培养基;放线菌的分离用高氏1号培养基+重铬酸钾。真菌培养温度为25℃,培养时间为6~7 d;放线菌培养温度为28℃,培养时间为4~5 d;细菌培养温度为30℃,培养时间为2~4 d。根据不同培养基中生长出的菌落数统计真菌、细菌和放线菌数量,结合土壤样品的稀释倍数,按照公式:土壤微生物浓度(cfu/g)=(菌落平均数×稀释倍数)/每皿菌液加入量(ml),求得土壤中可培养真菌、细菌和放线菌浓度。[结果]不同地点采集的土壤样品的统计结果存在差异,但基本表现为随人参生长年限的增加,人参根区土壤中真菌浓度逐年升高,细菌和放线菌浓度逐年降低,且放线菌的变化不如细菌变化显著。[结论]土壤类型、种植模式及人参生长年限对农田土和林地土中3类微生物的浓度均有影响,但生长年限对人参根区土壤微生物的影响最显著。  相似文献   
16.
小麦秆锈病菌是专化性寄生菌 ,有明显的生理分化现象 ,生理小种之间在形态上虽无明显区别 ,但在致病专化性及其它某些性状上却明显不同。本文报道了对我国目前流行的小麦秆锈菌 3个主要生理小种的可溶性蛋白含量、种类及一些酶的活性、同工酶组成差异的研究结果。1 材料和方法1 1 秆锈菌生理小种我国目前流行的 3个主要生理小种 2 1C3,34及 34C2 ,分别用近年发生频率较高的致病型2 1C3CKR ,34MKG及 34C2 MFR进行。1 2 秆锈菌夏孢子扩繁及萌发各致病型经单孢分离后 ,在冬麦 70 1成株上隔离繁殖。夏孢子萌发用直径 1 5cm…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