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7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7篇
农学   8篇
  1篇
综合类   32篇
农作物   4篇
畜牧兽医   6篇
园艺   1篇
植物保护   3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3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3篇
  2008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5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燕麦是世界第七大栽培作物,也是中国北方重要的粮饲兼用作物,因其具有抗旱、耐瘠薄等特性,在中国旱作区农业发展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明确全球燕麦生产时空演变规律,可为中国燕麦种植结构调整和优化提供重要参考依据。本研究基于1961-2019年全球燕麦生产数据,利用线性回归模型、贡献率以及优势指数分析全球燕麦生产时空演变规律。结果表明,近59年来,全球燕麦收获面积和总产量均呈降低趋势。欧洲是全球燕麦生产中心,1961-1980、1981-1998和1999-2019年三个阶段的总产量分别占世界总量的58.2%、67.4%和62.6%;中国燕麦在这三个阶段的收获面积和总产量总体呈下降趋势,但同期总产量的世界占比却不断增加,从2.0%增长至3.0%。其中,2019年中国燕麦总产量达49.6万t,位列世界第十位。与美国、加拿大、芬兰和澳大利亚等主产国相比,中国燕麦生产的规模优势指数和效率优势指数虽处于不断上升趋势,但整体仍处于劣势地位。因此,优化调整燕麦种植规模,提高单产水平,对中国燕麦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冀北是我国黍子的主要产区.冀北地区自然气候条件和农业生产条件是十年九旱、土地瘠薄,而黍子的生态适应性正和冀北地区自然气候条件和农业生产条件相一致,具有其他作物不可替代的地位.并且,黍子在生产上投入少,产量稳定,种植效益显著.然而近年来,黍子生产中存在的品种老化、品质下降等主要问题,要求亟待选育出丰产性更好、品质优良、抗逆性和适应性更强的新品种.经多年努力,张家口市农业科学院育出高产、抗旱、耐瘠,适宜中下等肥力干旱、半干旱地区种植的黍子新品种冀张黍2号.  相似文献   
3.
@@本栽培技术包括了绿豆种植的品种选择、选地、选茬、整地、施肥、机械覆膜播种、田间管理与病虫害防治等相关内容,为适用于冀西北地区的绿豆抗旱高产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4.
坝莜8号是以皮、裸燕麦种间杂交育成的裸燕麦高代品系品2号为母本,以8711-40-3为父本,采用裸燕麦品种间有性杂交和系谱法选育培育而成的裸燕麦新品种,其高度聚合了皮、裸燕麦高产、高β-葡聚糖、低脂肪、低皮燕麦率的优良性状。加工出的面粉口感好,在乌盟作为注册品牌燕麦粉大量销售。该品种于2013年10月通过了河北省科学技术厅组织的成果鉴定(20132743),现已大面积应用于生产。  相似文献   
5.
试验在河北省张家口市农科院宣化试验站(115°3′N ,40°63′E )进行,研究了露地平地种植、全膜平铺平地种植、沟植不覆盖地膜、垄膜覆盖膜侧沟植4种种植方式下地膜覆盖对张杂谷3号光合作用等生理特征、产量及水分利用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地膜覆盖使平播及沟植条件下的籽粒产量分别增加13.25%和6.64%,叶片水势提高0.16 MPa和0.09 MPa ,叶片光合速率提高10.87%和15.69%,蒸腾速率提高8.5%和15.95%,气孔导度提高0.0092 mol·m-2·s-1和0.0284 mol·m-2·s-1,叶片水分利用效率提高13.80%和1.80%。从以上结果得出:(1)地膜覆盖改善了植株水分状态,叶片水势和叶绿素含量均提高,植株生长旺盛;使叶片的光合等生理活动维持较高水平;植株水分利用效率提升,从而促进了籽粒产量的显著提高;(2)平播条件下覆膜的增产效果较平地播种、无膜沟植、垄膜沟植更加明显。  相似文献   
6.
通过对铜绿丽金龟在承德春播紫苏区的发生情况调查,明确了铜绿丽金龟发生期为8月2—21日;盛发期为8月4—18日,8月11日虫口数量达最高峰;8月2—12日,铜绿丽金龟为害的紫苏单株叶片率呈上升趋势。该时期为害特点是在叶片上造成圆点状孔洞;8月13日以后,为害叶片数量已接近最大值,但为害程度逐步加重,8月21日单株叶片为害率达99%。铜绿丽金龟的发生与温、湿度及寄主植物的分布有关。高温、高湿的气候条件和丰富的寄主植物有利于铜绿丽金龟的发生和为害。  相似文献   
7.
粮草兼用型裸燕麦新品种坝莜五号的选育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坝莜五号是以冀张莜五号为母本、优良品系753-17-3-1-1-3为父本,采用裸燕麦品种间有性杂交和系谱法选育而成的裸燕麦新品种。2002~2003年参加张家口旱地莜麦品种区域试验,2a平均产量为3199.20k/hm^2,较对照增产9.64%,差异达显著水平。坝莜五号抗旱耐瘠、抗倒抗病(抗黄矮病和秆锈病)、群体结构好、成穗率高、适应性广,是1个适应旱坡地种植、粮草双高产的粮饲兼用型品种。  相似文献   
8.
针对冀西北食用豆发展水平较低、企业竞争力差、利益连接机制不完善等制约因素,提出了提高食用豆生产和加工水平、加强食用豆基地建设、对食用豆流通加工企业加以扶持、建立和完善产业化链条的发展战略。  相似文献   
9.
试验在河北省张家口市农科院宣化试验站(115°3′N, 40°63′E)进行,研究了露地平地种植、全膜平铺平地种植、沟植不覆盖地膜、垄膜覆盖膜侧沟植4种种植方式下地膜覆盖对张杂谷3号光合作用等生理特征、产量及水分利用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地膜覆盖使平播及沟植条件下的籽粒产量分别增加13.25%和6.64%,叶片水势提高0.16 MPa和0.09 MPa,叶片光合速率提高10.87%和15.69%,蒸腾速率提高8.5%和15.95%,气孔导度提高0.0092 mol·m-2·s-1和0.0284 mol·m-2·s-1,叶片水分利用效率提高13.80%和1.80%。从以上结果得出:(1) 地膜覆盖改善了植株水分状态,叶片水势和叶绿素含量均提高,植株生长旺盛;使叶片的光合等生理活动维持较高水平;植株水分利用效率提升,从而促进了籽粒产量的显著提高; (2) 平播条件下覆膜的增产效果较平地播种、无膜沟植、垄膜沟植更加明显。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抗旱杂交谷子在极干旱地区的节水效果。[方法]在2011~2013年,首先对200份谷子杂交组合进行抗旱鉴定筛选,然后将选育出的18份优势组合配合稀植铺膜栽培技术,只在播种前浇一次水(1 200 m3/hm2),整个生育期内不浇水。在谷子关键生长期测定0~20、20~40、40~60、60~80、80~100和100~120 cm的土壤含水量。在灌浆后期,每个重复选取8株长势一致植株,测定株高、穗长、分蘖数、穗粒重、株粒重、株草重和地上部分生物量,最后测定小区产量。[结果]在播前只浇一次水(1 200 m3/hm2)的情况下,18种杂交谷子表现出了较强的抗旱性,其中13DH2、13DH3、13DH8和13DH9 4个组合的产量高于3 000 kg/hm2。13DH2在播前只浇一次水(1 200 m3/hm2)的情况下,可以稳定生产6 000kg/hm2,平均每立方米水生产5千克粮食。应用该技术可以使灌溉旱作区耕地面积增加数倍。另外,1 200 m3/hm2水折合为120 mm降雨量,该技术可能同样在200 mm降水量旱作区可以适用。[结论]该技术可以应对极端气候发生,保护水资源,扩增全球粮食种植面积,并且保证粮食高产和稳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