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0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10篇
林业   1篇
农学   14篇
基础科学   4篇
  6篇
综合类   26篇
农作物   7篇
畜牧兽医   124篇
园艺   3篇
植物保护   7篇
  2024年   8篇
  2023年   36篇
  2022年   31篇
  2021年   30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29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12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11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进一步探讨牛磺鹅去氧胆酸(taurochenodeoxycholic acid,TCDCA)在抗炎免疫方面的潜在调节作用。[方法] 以AA大鼠成纤维样滑膜细胞作为研究对象,采用ELISA方法检测TCDCA和IL-1β作用下AA大鼠成纤维样滑膜细胞上清液中PGE2的含量,分析TCDCA对IL-1β刺激下AA大鼠成纤维样滑膜细胞中PGE2分泌情况的影响。[结果] TCDCA能够对IL-1β刺激下AA大鼠纤维样滑膜细胞PGE2的分泌产生下调作用(P<0.05)。[结论] TCDCA对IL-1β刺激下AA大鼠成纤维样滑膜细胞中PGE2的分泌具有抑制作用,为TCDCA在兽医临床应用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2.
为了支持动物疫病流行地区的控制及消除计划,以及在动物疫病非流行地区进行有效筛查,必须使用更加准确灵敏的诊断手段。数字PCR可实现绝对定量及痕量核酸的检测,与传统检测方法相比具有不依赖参考物或标准品、对抑制剂具有较高耐受性、灵敏度和精准度更高的优点。数字PCR作为一种定量分析的核酸检测新方法,在动物疫病检测中得到了应用,围绕数字PCR技术的原理、应用、存在的问题及发展趋势等进行综述及分析,为数字PCR在动物疫病检测中的进一步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为探究钾肥种类及用量对苜蓿(Medicago sativa)抗寒性的影响,本研究以‘北极熊’为供试紫花苜蓿品种,采用二因素随机区组试验设计,研究了秋季施用不同钾肥(硫酸钾和氯化钾)及不同施用量(0,50,100,150,200 kg·hm-2 K2O)对越冬期苜蓿根颈在不同温度(4℃,—20℃)处理下抗氧化酶[过氧化物酶(peroxidase,POD),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imutase,SOD),过氧化氢酶(catalase,CAT)]活性和可溶性蛋白(soluble protein,SP)、丙二醛(malondialdehyde,MDA)含量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在4℃温度处理下,不同钾肥种类和施肥量处理中,苜蓿越冬根颈中MDA和SP含量及POD,SOD,CAT活性均无显著差异;但经—20℃低温冷冻后,不同钾肥种类和施肥量处理下,苜蓿越冬根颈中MDA含量下降,SP含量增加,POD,SOD,CAT活性增强,适应低温环境能力变强,且硫酸钾效果强于氯化钾;两种钾肥均在150 kg·hm-2(K2O)钾肥处理下,MDA含量最低,POD,SOD,CAT活性最强,SP含量最高,表明苜蓿受伤程度最小,抗寒保护能力最强。因此,在科尔沁沙地秋季施用300 kg·hm-2K2SO4有利于苜蓿安全越冬。  相似文献   
4.
为了探究chi-miR-107-3p和菱形家族蛋白2(rhomboid family member 2,RHBDF2)基因在不同品种(系)和光控增绒绒山羊兴盛前期(5~7月份)皮肤毛囊重建时的表达差异,本试验在7月份采集内蒙古阿拉善型绒山羊、敏盖绒山羊和光控增绒技术处理的阿尔巴斯型绒山羊体侧皮肤毛囊组织,采用组织切片技术对组织形态比较分析,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chi-miR-107-3p和RHBDF2基因的表达量。结果显示,在皮肤毛囊兴盛前期,阿拉善型绒山羊次级毛囊正处于重建阶段,敏盖绒山羊和阿尔巴斯型绒山羊(光控增绒)次级毛囊重建已基本完成;在阿拉善型绒山羊皮肤组织中chi-miR-107-3p表达量极显著高于敏盖绒山羊和阿尔巴斯型绒山羊(光控增绒)(P<0.01),而RHBDF2基因表达量极显著低于其他两品种(系)(P<0.01),且RHBDF2基因表达量在敏盖绒山羊皮肤组织中显著低于阿尔巴斯型绒山羊(P<0.05)。不同品种(系)和光控增绒绒山羊皮肤毛囊兴盛前期组织显微结构与chi-miR-107-3p、RHBDF2基因在皮肤组织中的表达差异分析结果相一致,次级毛囊重建初期chi-miR-107-3p表达量较高,而RHBDF2基因表达量极低,随着次级毛囊重建完成,chi-miR-107-3p表达量明显降低,RHBDF2基因表达量逐渐增高,且在不同品种(系)内蒙古绒山羊绒毛生长发育过程中的表达机制基本相同。因此,chi-miR-107-3p和RHBDF2基因是绒山羊皮肤毛囊生长发育的重要调控因子。  相似文献   
5.
依据GenBank公布的猪圆环病毒2型Cap基因序列,在保守区域设计特异性引物和TaqMan探针,优化反应体系,建立评价猪圆环病毒2型灭活疫苗中病毒含量的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方法,对方法的特异性、敏感性和重复性进行试验,并验证灭活剂用量和灭活时间对检测结果的影响。结果显示:该方法只对猪圆环病毒2型基因有特异性扩增,其他3种对照病毒基因的扩增结果均为阴性;检测灵敏度达到102.0 TCID50/mL,比普通PCR方法高100倍;方法的重复性好,对同一样品进行10次检测,变异系数为2.28%;不同灭活剂用量和灭活时间对结果的影响较小,不会因各厂家使用的灭活剂用量和灭活时间不同,影响疫苗对比实验的公平性。该研究成功建立了一种评价猪圆环病毒2型灭活疫苗中病毒含量的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方法,用于猪圆环病毒2型灭活疫苗样品中病毒抗原含量的定量,其结果可以反映不同猪圆环病毒2型灭活疫苗样品中抗原含量差异,为研究猪圆环病毒2型灭活疫苗病毒抗原含量评估方法提供了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6.
[目的]确定羊同期发情腹腔镜输精的最佳时间。[方法]选取繁殖机能正常、营养状况良好的适龄母羊,在试验母羊阴道内放置孕酮海绵栓10~14 d,撤栓时肌肉注射250~330 IU/只孕马血清促性腺激素(PMSG)。撤栓后12~24 h开始试情,早晚各1次。按撤栓后时间及发情时间不同分4组进行腹腔镜输精:1组为撤栓后46~50 h输精(n=138),2组为撤栓后50~54 h输精(n=156),3组为撤栓后54~58 h输精(n=275),4组为羊发情后30~36 h输精(n=226)。输精后第40~45天进行B超检查,计算各组母羊受胎率。[结果]发情后30~36 h输精的母羊(4组)受胎率最高,为97.79%,其次为撤栓后50~54 h输精的母羊(2组),受胎率为97.44%,撤栓后46~50 h输精的母羊(1组)受胎率为91.30%;撤栓后54~58 h输精的母羊(3组)受胎率最低,为89.82%。[结论]采用同期发情配合腹腔镜输精技术进行母羊人工授精,最佳输精时间为撤栓后50~54 h以及母羊发情后30~36 h。  相似文献   
7.
草地生态系统对我国建设生态文明、提供生态系统服务、保障食品安全和维护边疆稳定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全球气候变化和过度的人为干扰打破了草地生态系统原有的平衡及稳定性,造成草地退化、沙化和盐渍化现象严重。草地生态系统结构、功能与过程的稳定是保证草地生态系统稳定的基础。凋落物分解过程是草地物质循环的重要环节,对维持草地生态系统稳定性具有重要作用。草地生态系统凋落物分解对降水格局变化、大气氮沉降增加及放牧干扰的响应已有较多的研究。对目前国内外相关研究进行了梳理和总结,发现降水、氮沉降和放牧对草地生态系统凋落物分解的影响,因地理位置和气候变化以及草地类型的异质性而不同,也有针对同一地区开展的研究呈现不同结果的现象。目前对这三种干扰因素中的两因素或三因素交互作用对草地生态系统凋落物分解过程的影响研究较少,而研究气候变化及人为干扰对草地生态系统凋落物的影响对正确理解草地生态系统结构与功能,以及可持续利用与保护草地生态系统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8.
为有效保全苜蓿草颗粒贮藏过程中维生素及营养品质,本研究以紫花苜蓿草颗粒为研究材料,研究贮藏时间(0,60,120,180,240 d,冷冻240 d)与蒙药黄芩(0%,0.5%,1.0%,1.5%)对其维生素含量和营养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在贮藏过程中,与其他添加量相比,添加1.5%黄芩有利于保存苜蓿草颗粒维生素B5、维生素C和α-维生素E含量。贮藏60 d及以上显著降低了苜蓿草颗粒维生素B1、维生素B3、维生素C和维生素E含量;贮藏120 d时苜蓿草颗粒DM含量趋于稳定;苜蓿草颗粒贮藏180 d后其CP含量显著降低;贮藏0~180 d期间,随着贮藏时间的延长,苜蓿草颗粒NDF和ADF含量显著升高。与常温贮藏240 d相比,冷冻贮藏相同时间有利于保存苜蓿草颗粒中维生素B1、维生素B5、α-维生素E和OM含量,显著降低DM、NDF和ADF含量。因此,1.5%黄芩添加剂有利于保存苜蓿草颗粒维生素含量,且常温贮藏时间不宜超过60天。  相似文献   
9.
文章旨在探讨添加不同比例苜蓿草粉对育肥后期杜×长×大三元杂交猪胴体性状、肉品质、肌肉常规营养成分、脂肪酸和氨基酸含量的影响。试验选取健康、体重(75.5±1.03)kg的杜×长×大三元杂交猪120头(公母各半),随机分为4组。对照组饲喂基础饲粮,试验Ⅰ、Ⅱ、Ⅲ组分别在日粮中添加5%、10%、15%的苜蓿草粉。预试期7?d,正式期120?d。结果表明,(1)与对照组相比,试验Ⅰ组板油重显著提高(P <0.05),试验Ⅱ、Ⅲ组pH24h、熟肉率和背膘厚显著降低(P <0.05),体直长显著提高(P <0.05);试验Ⅲ组系水力显著提高(P <0.05)。(2)随着苜蓿草粉添加量的提高,肌肉中水分逐渐提高,同时脂肪含量逐渐降低。与对照组相比,试验Ⅱ、Ⅲ组肌肉蛋白质含量显著提高(P <0.05)。(3)肌肉脂肪酸组成中油酸、硬脂酸和棕榈酸含量最高。与对照组相比,各试验组总脂肪酸含量显著提高,试验Ⅰ、Ⅱ组SFA(饱和脂肪酸)显著降低(P <0.05),MUFA(单不饱和脂肪酸)、UFA(不饱和脂肪酸)显著提高(P <0.05)。PUFA(多不饱和脂肪酸)...  相似文献   
10.
针对内蒙古阴山北麓农牧交错区连年种植马铃薯等忌连作作物引起的土壤结构、地力恢复慢等农业生态恶化问题,选用腐植酸、羊粪、聚丙烯酰胺和生物菌肥4种土壤改良剂,对燕麦农田进行土壤改良剂改土效果研究,测定不同处理土壤养分含量、土壤紧实度及植株干物质积累和叶面积、产量性状指标,结果表明:施用羊粪处理的土壤有机质、碱解氮、速效磷和速效钾含量均最高,分别为21.2g/kg、62mg/kg、6.9mg/kg和81mg/kg,分别较对照(不施改良剂)高38.6%、47.6%、54.3%和52.8%;不同处理对土壤紧实度的影响差异明显,且施用改良剂均较对照降低了土壤紧实度;各处理间叶面积、干物质积累量均呈显著性差异,处理叶面积和干物质积累量均表现为羊粪>聚丙烯酰胺>腐植酸>生物菌肥。羊粪和聚丙烯酰胺处理的叶面积分别比对照高145.8%和99.3%,干物质积累量分别比对照高82.6%和66.8%;羊粪和聚丙烯酰胺处理的燕麦产量最高,分别为2 071.04和2 031.02kg/hm~2,比对照高41.3%和38.6%。因此,本研究中,羊粪和聚丙烯酰胺对土壤改良效果较好,不仅能够提高土壤养分含量,而且可以改善土壤结构,促进燕麦生长和产量形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