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篇
基础科学   1篇
  2篇
综合类   10篇
农作物   1篇
畜牧兽医   4篇
园艺   2篇
植物保护   2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2篇
  201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采用田间试验方法,研究了不同覆盖种植方式与平衡施肥对旱地春玉米产量及其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 三种覆盖种植方式中,全膜双垄沟播种植方式有利于玉米碳水化合物的合成,增加玉米干物质积累量,N、P、K平衡施肥干物质积累量增加效果明显;与全膜双垄沟播相比,半膜覆盖和裸地种植玉米籽粒产量分别减产8.5%~17.6%和61.1%~95.3%,水分利用效率分别降低3.5%~15.1%和52.8%~60.2%;N、P2O5和K2O的用量分别为225、120、60 kg·hm-2时,F1N1处理玉米籽粒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最高。研究表明,在玉米全膜双垄沟播栽培技术条件下,平衡施肥可显著提高玉米籽粒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  相似文献   
2.
水氮互作对旱地春小麦氮肥利用效率和经济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明确水氮互作对旱地春小麦氮素利用效率和经济产量的影响,通过盆栽试验分析了不同水氮处理下春小麦关键生育期茎秆、叶片、麦穗(不含籽粒)和籽粒的全氮含量及经济产量。结果表明,水氮互作下,春小麦茎秆、叶片和麦穗(不含籽粒)的全氮含量均随生长发育进程的推进而呈现下降趋势;正常水分条件(土壤含水量为最大持水量的75%~85%)下,春小麦茎秆、叶片、麦穗(不含籽粒)和籽粒的全氮含量均表现为中氮处理(每公斤土壤施纯氮0.15 g)>高氮处理(每公斤土壤施纯氮0.25 g)>空白对照(不施氮肥),且中氮处理的氮肥利用率、农学效率和生产效率均显著高于高氮处理(P<0.05),但经济产量却显著低于高氮处理(P<0.05);水分胁迫条件(土壤含水量为最大持水量的35%~45%)下,春小麦茎秆、叶片、麦穗(不含籽粒)和籽粒的全氮含量均表现为高氮处理>中氮处理>空白对照,但中氮处理的氮肥利用率、农学效率和生产效率及经济产量均显著高于高氮处理(P<0.05)。说明正常水分条件下,增加氮肥用量有利于提高旱地春小麦的经济产量,而水分胁迫条件下,减少氮肥用量更有利于旱地春小麦的生产。  相似文献   
3.
以覆盖黑垆土土壤为材料,研究了不同用量有机肥对土壤磷素有效性及不同形态无机磷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在陇东旱塬黑垆土上施肥能够增加全磷、有效磷含量,有机肥增加效果更明显,且随有机肥施用量的增加而增加。无磷肥输入的氮肥处理区,活性较强的Ca_2-P、Ca_8-P、A1-P和Fe-P含量都有所降低,而较稳定态的O-P和Ca_(10)-P含量则有所提高。与CK相比,有机肥处理随有机肥用量的增加,Ca_2-P、Ca_(10)-P、A1-P含量表现为增加,而Ca_8-P、Fe-P、O-P则相反。同时Ca_2-P与有机质、有效磷显著正相关,与p H值显著负相关。因此,在本试验条件下,从有效态的Ca_2-P和难溶性的Ca_(10)-P含量变化来看,在施等量氮的基础上配施农家肥60 000 kg·hm~(-2)更有利于活化土壤磷和减缓磷吸附,从而提高磷素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4.
采用田间试验方法,研究了不同覆盖种植方式与平衡施肥对旱地春玉米产量及其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 三种覆盖种植方式中,全膜双垄沟播种植方式有利于玉米碳水化合物的合成,增加玉米干物质积累量,N、P、K平衡施肥干物质积累量增加效果明显;与全膜双垄沟播相比,半膜覆盖和裸地种植玉米籽粒产量分别减产8.5%~17.6%和61.1%~95.3%,水分利用效率分别降低3.5%~15.1%和52.8%~60.2%;N、P2O5和K2O的用量分别为225、120、60 kg·hm-2时,F1N1处理玉米籽粒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最高。研究表明,在玉米全膜双垄沟播栽培技术条件下,平衡施肥可显著提高玉米籽粒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  相似文献   
5.
以“陇山药1号”为试材,研究比较了露地、覆膜、小拱棚及双膜4种种植方式对0~25 cm地温、山药的出苗时间、农艺性状、产量及纯收益等的影响,以期为西北半干旱区陇山药种植提供最佳种植模式.结果表明:小拱棚、覆膜和双膜处理均可提高山药0~25 cm各层次地温、日平均地温和各时段地温;比露地提早出苗10 d,可提前播种10~20 d,延长山药生育期20~30 d,均有利于山药个体的生长;小拱棚处理的产量达到1098.96 kg/667m2,比双膜处理高5.01%,比覆膜处理和露地分别高32.68%和30.62%;小拱棚处理纯收益达12698.28元/667m2,比双膜处理高10.24%,比覆膜处理和露地分别高49.80%和40.68%.  相似文献   
6.
以蓖麻为试材,研究了不同施肥条件下高分子聚合物对沙地的改良和利用效果。结果表明,播前在沙地施入高分子聚合物后再施用肥料,可以有效的提高土壤的保水能力,改善作物的生长习性和提高产量,减少耗水量和提高作物水分利用效率。对蓖麻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影响最大的为氮肥,其次为磷肥,钾肥最小。氮、磷、钾肥配合施用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7.
陇中旱作区夏收复种饲料油菜高产栽培技术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从品种选择、种子处理、整地施肥、播种、田间管理、病虫害防治及适时收获等方面介绍了适宜甘肃旱作区夏收作物复种饲料油菜的高产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8.
播量对麦后复种油菜生物产量及耕层土壤养分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明确西北地区播量对麦后复种油菜地耕层土壤养分变化的影响,在甘肃省古浪县进行小区试验,研究不同播量(7.5、11.25、15.0、18.75和22.5kg/hm~2)对油菜生物产量和耕层土壤养分的影响,提出适宜的播种量。结果表明:油菜生物产量随着播种量的增加先增加后降低,在播种量15.0kg/hm~2时达最大;麦后复种油菜可提高土壤有机质质量分数,增强土壤速效磷的解吸,根系分泌的有机酸类物质可降低土壤pH;麦后复种油菜显著降低土壤速效钾质量分数,应注意补施钾肥。  相似文献   
9.
利用灌浆期模拟干热风胁迫,并结合遮荫补灌措施,研究干热风对小麦叶片失绿黄化特性、渗透调节物质质量分数和产量构成因子的影响。结果表明,干热风胁迫使灌浆期叶片叶绿素降解转化能力显著增强,叶片失绿黄化程度加重、渗透调节功能失衡,产量下降。遮荫或补灌均能提高小麦旗叶持绿面积、叶绿素质量分数和产量,降低叶片黄化指数、类胡萝卜素质量分数、渗透调节物质质量分数。遮荫灌水在缓解干热风对小麦抗逆伤害方面具有加性效应。因此,遮荫补灌可有效提高小麦在干热风胁迫下的抗逆适应。  相似文献   
10.
保水剂对半干旱区马铃薯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陇中半干旱区探讨了补水和施加保水剂对不同层次土壤水分利用效率及马铃薯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马铃薯生育期的耗水主要集中在80 cm土层内,80 cm土层以下土壤含水量变化不明显,基本不被马铃薯吸收利用.施用保水剂处理的群体水平水分利用效率和产量水平水分利用效率均最高,分别为42.73 kg/(mm·hm2)和94.2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