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12篇
  免费   8篇
  国内免费   156篇
林业   6篇
农学   209篇
基础科学   12篇
  102篇
综合类   304篇
农作物   63篇
畜牧兽医   39篇
园艺   61篇
植物保护   80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18篇
  2015年   42篇
  2014年   42篇
  2013年   86篇
  2012年   97篇
  2011年   131篇
  2010年   106篇
  2009年   121篇
  2008年   130篇
  2007年   27篇
  2006年   21篇
  2005年   17篇
  2004年   17篇
  2003年   7篇
排序方式: 共有87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生物菌肥替代氮肥对裸燕麦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吉林农业科学》2015,(4):21-25
为认识生物菌肥拌种及减少一定量氮肥对裸燕麦产量和品质的影响,在吉林白城以裸燕麦(白燕2号)为材料,设置90 kg N·hm-2(对照,A1)、67.5 kg N·hm-2(A2)、45 kg N·hm-2(A3)、22.5 kg N·hm-2(A4)、0 kg N·hm-2(A5)5个氮素梯度,除A1外,其余均有生物菌肥拌种。结果表明,生物菌肥30 kg·hm-2拌种可替代22.5kg N·hm-2,A2综合效果较好,其小穗数、千粒重比A1提高5.7%、2.21%,燕麦籽粒产量差异不显著(p0.05),籽粒粗蛋白、粗脂肪含量分别提高4.58%、0.22%,与对照相比差异不显著(p0.05);A2与对照相比中性洗涤纤维(NDF)和酸性洗涤纤维(ADF)含量分别降低了1.99%、2.17%,相对饲用价值提高了3.98%;籽粒和秸秆氮磷钾元素含量差异不显著(p0.05)。  相似文献   
2.
为了找到适用于转录组测序要求的大白菜小孢子总RNA 提取方法,以出胚率较高的吉红82 为试材,以热激诱导处理后的小孢子为研究对象,比较分析了TRIzol 法、改良CTAB 法及超纯试剂盒法3 种方法的RNA 提取效果。结果表明:TRIzol法(磨样)和改良CTAB 法提取的RNA 浓度较高,但完整性较差;超纯RNA 提取试剂盒法提取的RNA 质量最高,且完整性好,能够满足转录组测序的要求。  相似文献   
3.
麦/玉两熟区农作模式分析及轮耕模式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胡立峰  李琳  陈阜  高瑞波 《土壤》2007,39(2):243-246
从20世纪90年代初期起,以少/免耕为主体的耕作模式在麦/玉两熟区得到大面积推广应用。经过近15年的耕作栽培,少/免耕充分显示了它省时省工、高效环保的作用,但是与此同时一系列弊端也日益显露。对宁晋县百户农民耕作意愿调查的结果显示,在长期少/免耕后小麦产量和经济效益有所下降,而应在免耕3~5年以后对土壤进行深耕翻。对比麦/玉种植模式与马铃薯/棉花套作的经济效益,以轮作实现轮耕是麦/玉两熟区耕作模式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4.
低温木质纤维素分解复合菌系PLC-8对玉米秸秆的分解特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提高东北寒区玉米秸秆的分解效率,突破低温的瓶颈,探讨了低温木质纤维素分解复合菌系PLC-8对玉米秸秆的分解效果及其微生物多样性。通过pH、玉米秸秆的减重、木质纤维素的含量、酶活性、有机酸含量等指标评价玉米秸秆的分解效果,采用变性凝胶电泳(DGGE)和高通量测序技术研究其微生物多样性。结果表明:pH先下降后回升至接近初始值;30 d后,玉米秸秆减重率达到43.65%;半纤维素、纤维素、木质素含量分别减少了61.13%、40.91%、14.25%;纤维素酶活性先升高后降低,其中滤纸酶和β-葡萄糖苷酶活性在第20 d,分别为0.054、0.025 U·mL-1;内切酶和外切酶活性的最高值在第15 d,分别为0.032、0.030 U·mL-1;木聚糖酶活性随着玉米秸秆的分解而逐渐升高,甲酸和乙酸分别在第20和15 d达到最高值。微生物群落分析表明,PLC-8由细菌和真菌组成,具有分解稳定性,在属的水平上细菌优势菌株为金黄杆菌属(Chryseobacterium)、短波单胞菌属(Brevundimonas)、不动杆菌属(Acinetobacter)等,真菌的优势菌株为肉座菌(Hypocreales)。  相似文献   
5.
以日光温室早春茬和秋冬茬黄瓜为例,采用优化肥灌技术,与传统间隔施肥方式相
比,不仅减少施肥量,改善黄瓜品质,且黄瓜的经济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均分别提高了
6.1% 和8.4%,氮肥偏生产力分别提高了103% 和233%。  相似文献   
6.
基于双目立体视觉技术的玉米叶片三维重建   总被引:6,自引:3,他引:3  
玉米叶片的三维形态特征是衡量叶片生物学特性的重要指标,为了能够简捷、快速、准确的获得叶片的三维形态,该研究以两个位置相对固定的摄像机组成双目立体视觉系统,采用平面模板法标定摄像机内外参数,照射结构光测量玉米叶片边缘与叶脉点的三维坐标,对稀疏离散点进行Cardinal样条插值,三角面片化插值点重建出部分叶片三维曲面,旋转平移各部分三维曲面拼接成完整的叶片。试验结果表明该文所提出的方法不仅能够准确的重建玉米叶片三维结构,同时具有无损、非接触、自动化程度高等优势。  相似文献   
7.
基于K_means硬聚类算法的葡萄病害彩色图像分割方法   总被引:13,自引:7,他引:6  
为了提高植物病害图像的分割精度与效果,根据植物病害症状及图像的特点,提出了一种基于K_means硬聚类算法(HCM)的葡萄病害彩色图像非监督性分割处理方法。该方法是在L*a*b*颜色空间模式下利用ab二维数据空间的颜色差异,以平方欧式距离作为像素间的相似度距离、以均方差作为聚类准则函数对颜色进行二分类聚类,并通过数学形态学运算对聚类结果进行校正。利用该方法对3种葡萄病害彩色图像进行分割的结果表明,该方法能够较为准确地将病斑区域从彩色图像中分割出来,对葡萄病害彩色图像的分割处理比较理想,鲁棒性好,分割准确率  相似文献   
8.
不同保护性耕作模式的技术特征值及其量化分析   总被引:12,自引:8,他引:4  
针对当前中国保护性耕作技术发展模式类型多样,缺乏统一的界定标准问题,从保护性耕作技术的“三少两高”(即少动土、少裸露、少污染、高保蓄、高效益)的基本原理出发,确定了保护性耕作模式的共性技术特征评价指标体系,并以吉林省粮食主产区4种玉米保护性耕作模式进行案例研究。结果表明,4种模式的与传统的生产方式对比,均表现出一定的“保护性”效果,但综合保护度表现出较大的差异,其中玉米留茬直播种植技术模式的综合保护度最高,为26.65;其次是玉米留茬垄侧种植技术,为25.37;玉米宽窄行交替休闲种植技术的综合保护性显著低于前两种模式,为16.01;玉米灭高茬深松整地种植技术模式的综合保护度最低,为13.45。因此,在技术推广示范的选择上应该优先选择综合保护度相对高的模式,对于综合保护度较低的模式,应该进一步加强技术研究以完善该技术模式。  相似文献   
9.
为分离和鉴定新疆野苹果(Malus sieversii Roem.)根组织干旱胁迫条件下差异表达的基因,以苗龄为3个月的新源1号新疆野苹果水培苗为材料,应用20%PEG 6000溶液处理模拟干旱胁迫,利用抑制性差减杂交(SSH)的方法构建了新疆野苹果根组织干旱胁迫诱导表达差减文库(正库)和抑制表达差减文库(反库).正库和反库随机各挑菌500个,菌落PCR显示插入片段在250~1000 bp之间.测序鉴定后共得到268个有效UniESTs.经Blastx和Blastn等生物信息学方法分析表明全部的UniESTs按可能的生物学功能可被分为16个大类,包括新陈代谢、能量、转录、蛋白质合成、蛋白质修饰降解、DNA加工、细胞信号转导等.  相似文献   
10.
以黄瓜幼苗为试材,采用练苗期喷施不同营养液浓度的方法,研究练苗期不同营养液浓度处理(T1、T2、T3、T4)对不同贮存天数(0、2、4d)下黄瓜幼苗主要形态指标的变化规律与叶绿素含量的变化情况,以及定植后植株恢复能力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短期(0、2d)贮运黄瓜幼苗时,将练苗期营养液浓度控制在1/2倍液有利于较好的保持幼苗长势,缩短缓苗期有利于幼苗定植后恢复生长;在中期(4d)贮运黄瓜幼苗时,练苗期营养液浓度适宜选择1/4倍液、1/2倍液,能够保持较好的商品苗品质,利于幼苗定植后存活,缩短缓苗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