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3篇
农学   1篇
综合类   13篇
农作物   3篇
园艺   5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2篇
  200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应用扫描电镜技术对凤仙花属(Impatiens)总状花序组(sect. Racemosae Hook. f. et Thomson)23种植物的种子进行了观察研究。结果表明:总状花序组植物的种子为椭圆体形、倒卵形和狭卵形;长宽比多在1.4 ~ 2.3;种皮表面具网状纹饰和指状隆起两种类型,指状隆起又可分为排列疏松和紧密两类。该组的种皮微形态与宏观形态性状相关性较小,但网眼内是否有颗粒物、指状隆起的排列密度、隆起物上是否有颗粒状附属物或凹陷小孔等特征具有种水平上的稳定性和特异性,对该组植物的种间界定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
脱皮榆山西天然居群叶性状表型多样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郑昕  孟超  姬志峰  王祎玲 《园艺学报》2013,40(10):1951-1960
 采用巢式方差分析、主成分分析、聚类分析等方法,对山西脱皮榆(Ulmus lamellosa)6个天然居群150个个体的叶片14个表型性状进行多样性分析。结果表明:(1)脱皮榆14个表型性状在居群内和居群间均呈显著或极显著差异,说明不同居群表型性状存在着丰富的变异;(2)脱皮榆叶脉、最宽处锯齿、叶片、叶柄4个形态指标的变异系数(CV)分别为15.425%、23.731%、25.446%和45.168%,叶脉性状较其他性状稳定性高,叶柄性状稳定性较低;(3)居群间表型分化系数VST均值为28.104%,远远小于居群内变异(71.896%),居群内变异是其主要的变异来源;(4)脱皮榆居群表型变异呈纬度梯度规律性,随着纬度的增加,叶片逐渐变小,叶柄宽和叶厚也呈现递减的趋势;(5)利用居群间欧式距离进行聚类分析,将6个脱皮榆居群分为3大类。  相似文献   
3.
从临汾市的四家饲料厂取三种饲料,采用原子吸收法检测这些饲料中重金属铬的含量,并对其进行分析,结果得出这些厂家饲料中铬含量均未超标,符合国家标准。不同厂家,不同种类饲料的合铬量进行对比,得出小规模的饲料厂猪的配合饲料和浓缩饲料铬含量偏高。另外,还通过对饲料进行不同的前处理,将得到的数据进行对比,讨论不同前处理方法:灰化和消化两种方法的优缺点,得出通过消化处理的结果较为精确。  相似文献   
4.
为了给小麦抗盐育种和盐渍土小麦丰产栽培提供理论依据,本试验以SNP为外源NO供体,分析不同浓度外源NO浸种对盐胁迫(100 mmol·L-1 NaCl)下小麦幼苗叶片MDA含量、叶绿素含量、SOD活性和CAT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浓度NO可以显著降低盐胁迫后叶片中MDA含量,显著提升叶绿素a和叶绿素b含量,显著增强SOD和CAT活性(P<0.05),其中以0.06 mmol·L-1 SNP浸种处理效果最好。因此,外源NO对盐胁迫小麦幼苗的生长有一定的缓解作用。  相似文献   
5.
为筛选出对核桃青皮中多糖的吸附性能最佳的大孔树脂,以吸附率、解析率和纯度作为考察指标,分别考察D101、D4020、AB-8、X-5 4种大孔吸附树脂对核桃青皮中多糖的动态和静态吸附性能。结果表明:4种树脂对核桃青皮中多糖的吸附性能以AB-8为最佳,静态吸附率及解析率分别可达53.28%、75.33%,静态吸附后多糖纯度为60.21%,动态吸附率及解析率分别可达66.41%、76.81%,动态吸附后多糖纯度为71.56%,动态吸附效果显著优于静态吸附效果,说明AB-8是采用大孔吸附树脂纯化核桃青皮中多糖的最佳树脂,且选择动态吸附为宜。  相似文献   
6.
为明确土壤改良剂对盐碱地的改良效果,以藜麦为材料,设置常规施肥(氮肥0.2 g/kg +磷肥0.2 g/kg +钾肥0.1 g/kg,G)、常规施肥+聚丙烯酰胺(PAM) [0.25(GP1)、0.50(GP2)、0.75(GP3) g/kg]和常规施肥+禾康盐碱土壤改良剂[2(GX1)、4(GX2)、6(GX3) mL/kg],以不施磷肥+不施改良剂为对照(CK),采用盆栽试验分析两种改良剂在藜麦种植前后对土壤性质及藜麦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施用改良剂能提高土壤水稳性团聚体含量和含水率,并降低土壤全盐量、钠吸附比和土壤pH,在GX2和GP2处理下改良效果显著,与G处理相比≥0.25 mm水稳性团聚体百分数分别显著提升45.8%、50.7%,土壤脱盐率和土壤含水率分别提升43.2%、40.0%和41.8%、30.0%,土壤钠吸附比分别显著降低39.3%、28.7%,土壤pH显著降低,较播种前分别降低0.36、0.31。施用改良剂能显著提升藜麦的籽粒产量,在GX2和GP2处理下达到峰值,与G处理相比分别显著提升81.6%、78.5%;藜麦地上部吸磷量显著提升,分别升高36.2%、34.5%。说明两种改良剂均能改善土壤性质,提升藜麦吸磷量和产量,PAM最适用量为0.50 g/kg,禾康盐碱土壤改良剂最适用量为4 mL/kg。综合因素考虑在作用效果方面,两者之间差异不显著;在经济效益方面,PAM优于禾康盐碱土壤改良剂。  相似文献   
7.
采用牛津杯法和平板涂布法对复合微生物菌剂中各菌株的拮抗作用及培养条件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各菌株之间存在一定的拮抗作用,可以通过调整菌种配比来降低各个菌株间的拮抗作用。拮抗作用较小的菌种配比为:嗜酸乳杆菌∶酿酒酵母∶枯草芽孢杆菌∶地衣芽孢杆菌∶胶冻样芽孢杆菌∶蜡样芽孢杆菌∶解淀粉芽孢杆菌∶黑曲霉∶米曲霉∶细黄链霉菌=6∶3∶2∶2∶6∶2∶2∶3∶2∶2。所选定的培养基为Ⅰ类培养基,pH 6.5。根据菌种习性、生长环境以及快速活菌计数结果确定制备复合微生物菌剂的添加顺序为嗜酸乳杆菌→酿酒酵母→芽孢杆菌→细黄链霉菌→真菌类。  相似文献   
8.
为比较天然植物源挥发油的抑菌效果,以花椒壳、花椒籽、肉桂、小茴香等香辛料为材料,分别采用水蒸气蒸馏法、牛津杯法和液体连续培养法比较同种植物不同器官和不同植物间精油的出油量和最佳出油时间,对食品腐败菌的抑菌效果和最小抑菌体积分数。结果表明,肉桂的出油量明显高于花椒壳、花椒籽和小茴香,且达到最大出油量的时间约为2 h;4种香辛料精油对指示菌均有抑菌效果,肉桂精油对肠炎沙门氏菌的抑菌效果较强,抑菌圈直径达(70.30 ± 3.51) mm,最小抑菌体积分数为0.125%。可见,同一香辛料的不同部位和不同香辛料的抑菌效果不同。  相似文献   
9.
山西霍山五角枫不同海拔种群的表型多样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揭示山西五角枫(Acer mono Maxim.)不同海拔种群表型变异程度和变异规律,采用巢式方差分析、主成分分析、相关分析、聚类分析等方法对7个种群200个个体的叶片、果实和种子22个表型性状进行多样性分析。结果表明:五角枫不同种群表型性状存在着丰富的遗传差异,种群间表型分化系数为42.61%,表型变异系数(CV)在7.98% ~ 33.41%之间,7个不同海拔种群的Shannon-Wiener信息指数和Simpson遗传多样性指数分别为2.0164和0.8316,表明五角枫具有较高的表型多样性。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4个主成分对变异的累计贡献率达94.39%,其中果实、叶片贡献率大于种子贡献率。22个表型性状及表型多样性指数与土壤中的钾、磷、pH、速效氮、速效钾、速效磷、土壤有机质、含水量表现出显著或极显著的相关性,说明微生境对其遗传变异的影响。利用群体间欧式距离进行系统聚类分析,可以将7个五角枫种群分为两大类。  相似文献   
10.
本实验采用恒温摇床振荡吸附的试验方法,研究酵母对Pb2+的生物吸附动力学与热力学,并用适当的数学模型拟合实验数据。结果表明,在25℃~35℃温度范围内,吸附5 min可达到总吸附量的89%以上,2h左右达到平衡。酵母对Pb2+的吸附过程适宜用动力学二级方程描述,计算得生物吸附活化能为26.46KJ·mol-1。生物吸附平衡可用Langmuir等温方程和Freundlich等温方程来描述,相关系数均较高,其中Langmuir等温方程的相关系数为0.98。三种温度下吉布斯自由能△G和焓变△H均为负值,表明酵母对Pb2+的吸附为放热反应,能自发进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