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5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2篇
  3篇
综合类   4篇
农作物   1篇
畜牧兽医   29篇
  2024年   1篇
  2022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5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1篇
  2000年   15篇
排序方式: 共有3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C肉毒杀鼠素在高寒草甸地区灭鼠技术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综述C肉毒杀鼠素草原灭鼠应用技术,充分肯定了C肉毒杀鼠素毒力强、适口性好、对非靶动物毒性低、作用缓慢、无二次中毒、易降解和适合规模灭鼠的特点,为鼠害防治提供了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2.
在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的综合影响下,青海省生态环境发生了明显变化。在此背景下,以GIMMS NDVI 3g.v1为数据源,采用Sen+Mann-Kendal方法研究青海省1982-2015年植被覆盖区域NDVI时空变化,将趋势分析和R/S(rescaled range analysis)分析叠加,研究植被生长季NDVI变化的持续性特征,并揭示植被对气候变化及人类活动的响应规律。结果表明:1)近34年青海省植被NDVI整体呈从西北到东南的增加趋势;且变异系数显示,波动性较大地区集中在柴达木盆地周边和青南牧区西北部等植被NDVI较低的区域,波动性较小地区集中在祁连山东部、东部农业区和青南牧区东南部等植被NDVI较高的区域。2)近34年青海省植被NDVI整体呈增加趋势,增长率为0.38%·10a~(-1);且NDVI变化具有明显的阶段性,存在1994年和2000年两个突变点。3)近34年青海省植被改善区域(75.4%)远大于退化区域(24.6%),其中显著改善面积占植被覆盖区域面积的40.9%,退化区随时间变化在空间上表现出明显的转移现象。4)Hurst指数表明,青海省植被变化反持续性较强,趋势分析与Hurst指数叠加得出,由退化转为改善的区域占植被覆盖区面积的13.7%,由改善转为退化的区域占植被覆盖区面积的44.3%,另41.5%的区域无法确定未来变化趋势。5)青海省植被生长季NDVI受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的双重影响,且不同植被类型对气候变化的响应存在较大差异。  相似文献   
3.
燕麦与毛苕子混播试验初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对比试验的方法,进行了燕麦与毛苕子混播试验,结果表明:B处理鲜草产量明显高于其它处理,其抗倒伏性能随毛苕子播量的增加而降低。B处理的燕麦与毛苕子植株增高幅度也最大。  相似文献   
4.
5.
6.
利用matK、rbcL与trnL基因,分析了中国薯蓣属植物缠绕手性的系统发生关系;利用matK基因,从大分类单元角度进一步分析了缠绕植物的系统特征。结果显示左、右旋缠绕植物物种存在显著的系统发育特征:matK数据中的右旋薯蓣聚成独立的进化枝与rbcL基因的分析共同支持右旋物种的单系性;rbcL和trnL的数据均较好地显示了右旋薯蓣的单系特征[除多毛叶薯蓣(D.decipiens)和甘薯(D.esculenta)外];在大分类单元上,缠绕植物手性性状则呈现出明显的多系特征。结果表明在中国区薯蓣属的分类中,手性特征是较可靠的性状特征,《中国植物志》薯蓣属章节直接将右旋物种归入周生翅组(sect.Enantiophyllum)较合理。但在世界范围上看,在小分类单元的薯蓣属内和薯蓣科及其他大分类单元内,手性特征都具有单独多次起源的性质,因此在执行分类时应当慎用这个性状。对于手性特征的起源问题,最新的观点倾向于否定南北半球物理差异相关的假说,但其结论的正确性有待商榷。结合地质事件研究薯蓣属等具有两种手性方向的小分类单元,以及构建突变体的方法,有助于最终解决植物手性的起源问题。  相似文献   
7.
三江源区高寒草甸43种植物繁殖体质量和形状的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对三江源区高寒草甸43种植物繁殖体的质量和形状进行比较,初步探讨研究区植物繁殖体的生存对策,为退化草地恢复治理和生物多样性保护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集三江源区高寒草甸43种植物的繁殖体(13种为种子,30种为果实),称质量,用繁殖体三维(长、宽、高)的方差衡量繁殖体形状,并分析繁殖体质量、形状与植物物种生态特征的相关性。【结果】有15种植物繁殖体的单粒质量小于1 mg并接近圆球形(平均方差<0.09),其可能具有持久土壤种子库;多年生草本植物繁殖体的质量较1年或1/2年生草本植物大,形状较其扁且长;优良牧草与杂草繁殖体的质量和形状均有差异,杂草繁殖体单粒质量大,而牧草的繁殖体更扁、长;种子形状的平均方差较果实的小,但质量无明显差异;禾本科、菊科、莎草科植物多有扁平或细长繁殖体(平均方差>0.09),而质量无明显差异;繁殖体附属物在植物的传播和定居方面具有重要作用,其中75%的菊科植物具有冠毛,易于被风传播,89%的禾本科植物具芒,被风传播的概率小。【结论】植物物种的扩散和定居与繁殖体的质量和形状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8.
对四种草坪草种子进行了萌发特性测定及预萌发和镇压对建坪影响。结果表明 :四种草坪草幼苗的生活力强弱依次为意大利黑麦草 >紫羊茅 >高狐茅 >亨特草地早熟禾 ;预萌发与直播在出苗率、生物量和枝条数上都表现出显著差异 (P≤ 0 .0 5 ) ,镇压与不镇压差异不显著 (P≥ 0 .0 5 )。采用预萌发技术建植草坪有利于提高建坪速度和建坪质量。  相似文献   
9.
在总结赴美国、英国参加草地经营管理培训考察学习的同时 ,介绍了美、英两国在草地经营管理、生态环境保护和牧草品种培育等方面的先进技术和经验 ,并结合学习体会提出了青海省草地畜牧业发展的思考。  相似文献   
10.
采用随机区组试验设计,以紫花苜蓿(Medicago sativa L)为材料,分鲜草、预干晾晒草(水分含量分别为80%和60%)两个水平,研究分别添加4种不同乳酸菌添加剂、1种酶制剂、1种乳酸菌和纤维分解酶混合制剂对苜蓿青贮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添加不同生物制剂对鲜苜蓿草和预干晾晒苜蓿草青贮发酵过程存在显著影响(P<0.05),可以促使苜蓿青贮料乳酸菌快速增殖,pH值提前2~3 d迅速降低,并呈现先升高后降低的动态发酵趋势;同时,添加生物制剂能促进碳水化合物分解,表现出可溶性碳水化合物(WCS)前期快速减少,后期降幅平缓的动态变化趋势,为乳酸菌提供更多的发酵物质,加速发酵,抑制其他有害微生物的繁殖,提高青贮的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