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2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16篇
农学   12篇
  1篇
综合类   29篇
农作物   17篇
畜牧兽医   2篇
园艺   3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4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9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以食葵不育系17-A26为母本、恢复系17-C19为父本,构建P1、P2、F1、F2、B1和B2 6个世代群体,研究了产量相关性状盘径、单株总粒数、结实率、百粒重、粒长和粒宽的后代变异及遗传率。结果表明,6个性状均为数量性状,变异幅度排序为单株总粒数>粒长>盘径>结实率>百粒重>粒宽,狭义遗传率排序为百粒重>粒长>单株总粒数>粒宽>盘径>结实率。根据遗传进度结果,百粒重、粒长、单株总粒数和粒宽宜早代根据表型选择,盘径宜晚代选择,结实率宜晚代结合多环境联合选择。  相似文献   
2.
为给玉米秸秆还田条件下冬小麦的水氮运筹提供依据,以小麦品种临优2069为材料,研究了山西省小麦-玉米一年两熟区玉米秸秆还田条件下冬灌时间和施氮方式对冬小麦生长发育及水氮利用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冬前灌水时间的推迟,小麦总茎数、单株分蘖数、成穗数、产量、籽粒水分生产率、氮肥表观利用率均呈先升高后降低趋势,以11月25日冬灌的最高。在施氮量相同条件下,氮肥一次性底施(N10∶0)的拔节期总茎数、成穗数、产量、籽粒水分生产率和氮素吸收量、表观利用率高于氮肥70%底施+30%拔节期追施(N7∶3)处理,冬前总茎数、单株分蘖数则相反。冬前灌水时间提前和氮肥一次性底施有利于提高小麦前期单株干重;冬前灌水时间推迟和后期追氮则有利于灌浆期穗部和总干物质的积累。因此,山西省小麦-玉米一年两熟区,秸秆还田条件下氮肥采取一次性底施,并于11月25日冬灌,可实现冬小麦的高产高效栽培。  相似文献   
3.
为有效评价不同强筋小麦品种加工品质的差异,以65个强筋小麦品种(系)为研究对象,对其籽粒、面粉及面团品质特性进行分析,在主成分分析基础上,利用综合得分对供试材料进行品质评价,并利用聚类分析法对其分类。结果表明,在20个品质评价指标中,容重的变异系数最小(1.36%),面团形成时间的变异系数最大(62.90%)。千粒重与稳定时间、拉伸面积等参数呈极显著负相关;湿面筋含量与籽粒蛋白含量、沉降值呈极显著正相关,与面筋指数呈极显著负相关;面筋指数与面团参数(弱化度除外)呈极显著正相关。通过主成分分析将20个性状综合成5个主成分因子,累计贡献率达到82.437%;其中,第1、2主成分的贡献率较高 (33.083%、25.111%),分别代表了面团及蛋白质因子。综合评价得分高的品种(系)有6个,为师栾02-1、新麦26、藁优5766、科兴3302、鲁研1403、陕农33,可作为品质改良的亲本材料加以利用。65个材料可分为5个类群,第Ⅰ、Ⅱ类群的籽粒品质较好;第Ⅲ类群的面团品质最佳;第Ⅳ类群的籽粒、面粉及面团的综合性状较好;第Ⅴ类群的籽粒蛋白与面筋含量最高。  相似文献   
4.
复播绿豆高产配套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经过多年的科学研究试验,总结出适合晋南地区麦茬复播绿豆高产综合栽培技术模式和各生长发育阶段生产管理技术措施,实现了麦茬复播绿豆的优质、高产。  相似文献   
5.
黄淮麦区263份小麦种质材料的聚类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明确小麦种质资源的亲缘关系,加速小麦育种进程、提高育种效率,本研究以来自黄淮麦区4个省的263份小麦种质为材料,对株高、穗长、小穗数、穗粒数、千粒重5个主要农艺性状进行聚类分析,结果如下:263份供试材料被聚为6个类群。各类群中均分布有各省小麦种质材料,但地域间的划分并不明显;同一省份的材料在各类群也均有分布,因此小麦种质地理来源上的差异并不绝对代表其遗传上的差异。  相似文献   
6.
为了减轻或克服酸雨对大豆的不良影响,本文回顾了酸雨的界定,并从产量、农艺性状、复合效应、生理生化、基因调控、大豆-土壤体系N和C的迁移等多个角度阐述了酸雨对大豆的影响。探讨了抵御酸雨逆境胁迫的应对策略(外源钙和耐酸雨品种)和机制,并对今后重点开展的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7.
研究盐胁迫下不同SA浸种条件对西葫芦种子α-淀粉酶活性的影响。研究盐胁迫下不同浓度、温度、时间的SA浸种,并利用响应面软件对浸种条件优化,分析对α-淀粉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浸种温度对α-淀粉酶活性的影响最强,浸种时间对α-淀粉酶活性的影响最弱。单因素实验的分析中种子萌发最适的SA浓度为1.0 mmol/L,浸种的温度为30℃,浸种的时间为18 h。响应面法优化α-淀粉酶活性最大时的参数是:浸种SA浓度1.09 mmol/L,浸种温度28.26℃,浸种时间18.94 h,在此条件下,α-淀粉酶活性的理论值为0.264455 mg/(g·FW·min),与理论值的贴近度为97.98%。在最优浸种条件下α-淀粉酶活性最高,表明在此浸种条件盐胁迫下的西葫芦种子萌发力最好。  相似文献   
8.
研究小麦品种选育过程中白粉病和产量之间的互作关系,为育种家在品种选育过程中相关品系的取舍提供参考。在国审品种‘尧麦16’选育过程中,该家系出现不同白粉病抗性和产量的品系。利用白粉抗性不同的‘尧麦16’家系及衍生品系为材料,比较材料间白粉病抗性与产量的差异。4个高代品系的产量三要素差异不显著,但小区产量随着抗白粉程度的降低逐渐提高,较抗病RI16-1依次提高13.2%、16.5%和23.9%。高感RI16-4的衍生品系白粉病反应型略有差异,RI16-4-1和RI16-4-2为3级,RI16-4-3、RI16-4-4、RI16-4-5、RI16-4-6、RI16-4-7和RI16-4-8均为4级;RI16-1的5个衍生平均产量为4.75 kg,而RI16-4高感白粉的6个衍生品系较RI16-1的衍生品系平均增产11.16%,平均产量为5.28 kg,感白粉的衍生品系普遍超过抗白粉衍生品系的产量。综合两年度各品系性状可以看出随着白粉病抗性的降低,不同衍生品系的小区产量随之提高。此外,小区产量整体上呈现产量水平与抗病性具有负相关的趋势。  相似文献   
9.
临花9号是山西省农业科学院小麦研究所选育的花生新品种,具有高产稳产、优质、抗病性强等优点。本文详细介绍了临花9号的品种特点、产量表现及配套轻简化栽培技术,为该品种推广提供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10.
为了给旱塬地玉米单产实现高产提供理论依据,研究在黄土高坡旱塬地生态区,以玉米新品种临玉3号、晋单63号、大丰30为试验材料,设置了4个种植密度(B_1:67 500株·hm~(-2),B_2:75 000株·hm~(-2),B_3:82 500株·hm~(-2),B_4:90 000株·hm~(-2)),研究了不同种植密度对旱塬地玉米主要农艺性状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在黄土高坡旱塬地推荐种植玉米新品种大丰30,适宜密度为75 000株·hm~(-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