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9篇
农学   2篇
综合类   12篇
农作物   9篇
畜牧兽医   6篇
园艺   3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5年   4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李位三 《蜜蜂杂志》2005,25(8):12-13
夏季是一年中蜂群管理的重要时期。华南地区气候炎热、蜜源缺乏、敌害侵扰,给蜂群繁衍生息带来困难,常常出现“夏衰”;其他地区气候干热,蜂王产卵量减少,群势有所下降。因此,夏季养蜂者的主要任务是保证繁殖,维持群势。  相似文献   
2.
三氯吡氧乙酸属人工合成激素类除草剂,具有用量少、活性高、选择性强等优势。为明确其在小麦田的应用技术,采用整株水平生物法测定了其对10个安徽主栽小麦品种的安全性及对阔叶杂草的生物活性。结果显示,三氯吡氧乙酸对多种阔叶杂草具有较好的活性,在供试剂量288 g(a.i.)·hm-2时,对荠菜、球序卷耳、大巢菜、宝盖草、葎草、猪殃殃、鳢肠、鬼针草、野老鹳、播娘蒿、牛繁缕、小飞蓬、羊蹄、车前草、青葙活性较好,鲜重抑制率达90.39%~100%;在用量72 g(a.i.)·hm-2时,对葎草鲜重抑制率达100%,对播娘蒿、荠菜、牛繁缕、球序卷耳、大巢菜、小飞蓬、羊蹄、猪殃殃的活性次之,鲜重抑制率在60.44%~84.30%之间;其对阿拉伯婆婆纳、荠菜、播娘蒿、野老鹳的GR50值分别为97.13、43.03、48.58、54.37 g(a.i.)·hm-2。安全性结果表明,在用量576 g(a.i.)·hm-2时,对10个供试小麦品种均较安全,株高抑制率和鲜重抑制率分别在2.98%~13.34%和3.29%~17.47%之间。三氯吡氧乙酸在4种供试小麦烟农999、荃麦725、安农0711、淮麦44和杂草阿拉伯婆婆纳、荠菜、播娘蒿、野老鹳草之间的选择性指数在2.39~12.70之间,表明该药剂在供试小麦与杂草间具有良好的选择性。  相似文献   
3.
jgming@126.com     
 黏膜免疫学研究是近几年来研究进展最快的领域之一。黏膜免疫的规律、特点及其调控机制等方面的知识得到了丰富和充实,并且对黏膜相关的疫病的发生机制及其防制提供了新的依据。在此,就黏膜免疫学的意义、黏膜免疫的主要途径、黏膜免疫与动物疫病防制、黏膜免疫与疫苗、黏膜免疫的研究动态等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4.
蝴蝶兰叶片离体培养胚状体的发生及组织学观察   总被引:19,自引:1,他引:18  
以蝴蝶兰试管苗幼叶为外植体,以1/2MS为基本培养基,研究了不同浓度6-苄基腺嘌呤(6-BA)、腺嘌呤硫酸盐(Ad)、萘乙酸(NAA)及其组合对胚状体发生的影响,同时也探讨了蔗糖浓度及椰汁添加量对胚状体形成的影响。结果表明:细胞分裂素6-BA对胚状体的诱导效果较Ad好,NAA与二者配合使用可提高胚状体的发生率,其最佳浓度组合为6-BA 4.0 mg/L +Ad 2.0~4.0 mg/L+NAA 1.0~2.0 mg/L。蔗糖20~40 g/L+椰汁200 ml/L有利于胚状体的形成。组织学观察表明,胚状体起源于叶片气孔附近的上表皮细胞或上表皮下方的叶肉组织细胞,为单细胞起源,其发育过程与一般植物胚状体发生发育特征相似,最终发育成为类原球茎。  相似文献   
5.
为明确小麦抗赤霉病主效QTLFhb2的抗性遗传规律,采用单花滴注法接种,以病小穗数和病轴长为指标,对携带Fhb2的BC2F3、BC3F1和BC3F2小麦赤霉病的抗扩展性进行鉴定和评价。结果表明,Fhb2在温麦6号和漯麦9号2个不同的遗传背景中,杂合基因型和供体亲本苏麦3号基因型的病小穗数和病轴长均达显著差异,而与轮回亲本基因型之间的差异不显著,抗感分离比经卡方检验符合1∶3分离比例,其抗性遗传符合单个孟德尔因子控制的隐性遗传模式;携带Fhb2的纯合型单株表现出与轮回亲本相似的外观,可以作为育种材料直接利用。因此,通过与Fhb2紧密连锁分子标记的辅助选择,在F3及以后的世代中开展抗性和丰产性的鉴定筛选,将有助于提高育种效率。  相似文献   
6.
本试验观察了中药四黄提取物对肉仔鸡小肠黏膜免疫的效果。试验选用204羽1日龄AA健康肉雏鸡,随机分为2组,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102羽。中药四黄提取物按200 mg/kg添加到试验组肉鸡的基础日粮中,试验期为40 d。试验结束时,每组随机选取50羽鸡进行屠宰,采集鸡小肠组织样本。采用组织学方法观察中药四黄提取物对肉仔鸡小肠黏膜免疫的效果。结果表明,试验组鸡十二指肠黏膜内淋巴细胞分布比对照组明显增多;空肠黏膜内淋巴细胞分布比对照组更加密集;回肠黏膜和黏膜下层中淋巴细胞有明显聚集现象,且淋巴细胞数量比对照组显著增多。本试验结果说明中药四黄提取物作为饲料添加剂对肉仔鸡小肠黏膜免疫具有明显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7.
江淮地区是我国重要的小麦产区之一。为明确该地区麦田日本看麦娘对精噁唑禾草灵的抗性情况,采用整株水平生物测定法检测了该地区的10个种群对精噁唑禾草灵的抗性水平;扩增和比对了高抗种群(AH-40、JS-19)、中抗种群(AH-41、JS-20)与敏感种群(AH-7)的ACCase CT区域基因片段差异,并测定了GSTs、P450s酶抑制剂对精噁唑禾草灵的增效作用及4个抗性种群对8种除草剂的抗性。结果表明,高水平抗性种群数量占供试种群总数的50%,抗性指数为13.14~18.54;测序结果表明,高抗和中抗种群中均未发现已报道可引起靶标抗性的位点突变。AH-40种群在施用GSTs代谢酶抑制剂(灭草环、三聚氯氰、NBD-Cl)和P450s酶抑制剂(PBO、马拉硫磷)后均可显著提高其对精噁唑禾草灵的敏感性,增效倍数分别为1.68、1.68、2.45、1.64、2.03;JS-19种群在施用GSTs酶抑制剂(灭草环、三聚氯氰、NBD-Cl)后GR50有所下降,增效倍数为1.71、1.94、1.71;供试酶抑制剂未对其他抗性种群产生明显增效作用。抗性检测结果显示,4个抗性种群均对炔草酯和甲基二磺隆高抗,AH-41、JS-19高抗高效氟吡甲禾灵,JS-20高抗烯禾啶,但均对唑啉草酯、啶磺草胺、氟唑磺隆和异丙隆敏感。  相似文献   
8.
为明确硫肥对小麦籽粒谷蛋白大聚合体(GMP)粒度分布的影响,以优质小麦品种烟农19为材料,研究不同硫素水平条件下小麦籽粒GMP粒度分布特征。结果表明,小麦GMP 粒径分布在037~300 μm。在施硫0~60 kg·hm-2,随着施硫量增加,硫肥显著降低12~120 μm颗粒体积百分比,增加>120 μm颗粒体积百分比,说明适宜施硫能够显著提高GMP大颗粒比例。而过量硫肥(施硫90 kg·hm-2)不利于小麦GMP大颗粒的形成。施硫对小麦<12 μm、>12 μm GMP数目分布无显著变化。说明适宜施硫增加GMP大颗粒比重,并不依赖其数目百分比的增加,而主要由单个GMP颗粒个体体积的增大引起。由相关分析表明,GMP含量与>120 μm GMP 颗粒体积百分比呈显著正相关,可见小麦GMP含量增加依赖其大粒径颗粒比重的增大。  相似文献   
9.
秋葵是一种重要的药食兼用作物,为筛选适合秋葵工厂化育苗的人工光源,以秋葵品种卡里巴为试材,采用单因素随机区组设计的盆栽试验,将穴盘育苗后长至子叶展平时的秋葵幼苗转入荧光灯(FL,对照)、蓝光(B)、蓝红组合1∶2(BR1∶2)、红光(R)和黄光(Y)下进行照射,考察不同光质对秋葵幼苗生长指标、根系活力、光合色素含量、光合产物和气孔特征等的影响。结果表明,(1)秋葵幼苗的鲜样质量、干样质量、根长和茎粗以BR1∶2处理最大,株高和叶面积以R处理最大;(2)BR1∶2处理幼苗根系活力最高,其次为B处理;(3)幼苗叶片叶绿素a、叶绿素b和叶绿素总量在各光质处理下变化趋势基本一致,即BR1∶2处理最大,其次是B处理,R处理下最小;(4)BR1∶2处理幼苗叶片的可溶性糖和蔗糖的含量最高,R处理幼苗叶片的淀粉含量最高;(5)秋葵叶片上、下表皮的气孔面积均以BR1∶2处理最大,其次为B处理,Y处理最小;叶片上、下表皮的气孔频度在BR1∶2处理下最大,其次为R处理,FL处理较小。可见,BR1∶2能显著提高秋葵幼苗根系活力、叶片光合色素、光合产物的含量和气孔发育,有效促使幼苗快速、健壮生长,可采用BR1∶2作为秋葵育苗的人工光源。  相似文献   
10.
氮肥运筹对小麦籽粒GMP含量及大颗粒比例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给小麦优质栽培中氮肥的合理运筹提供参考,以烟农19为材料,设置了2个施氮水平(施纯氮120和240 kg·hm-2)和3个不同氮肥基追比(2∶1、1∶1、1∶2),研究了氮肥运筹对小麦籽粒谷蛋白大聚合体(GMP)含量及其颗粒粒径分布的影响。结果表明,小麦籽粒GMP颗粒体积总体呈双峰分布,数目呈单峰分布。增施氮肥能显著提高小麦籽粒GMP含量;在同一施氮水平下,较高的追氮比例能显著增加籽粒GMP含量及其>80 μm颗粒体积百分比,降低<80 μm GMP颗粒体积百分比。与120 kg·hm-2施氮水平相比,240 kg·hm-2水平下籽粒>80 μm的GMP颗粒所占体积显著增高。小麦籽粒中,<10 μm与>10 μm的GMP颗粒数目百分比在不同处理间无显著差异。由此可见,增施氮肥和氮肥后移有利于小麦籽粒GMP含量及大颗粒比例的提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